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求潮汕瓷器的發展史

求潮汕瓷器的發展史

潮州瓷器

中國廣東潮州及附近縣鎮所產的瓷器。潮州市位於廣東省東陲潮汕平原的韓江兩岸,歷史上是瓷器的主要產地和出口地。市郊有飛天燕瓷土礦,資源豐富,品質優良,構成了潮州瓷器發展的基本條件。

唐代潮州已生產青白釉瓷器。宋代,城東的筆架山水東窯生產規模更大。明、清時期,主要產地在楓溪,相繼有彩瓷出口,至康熙年間更具規模。1915年,潮州彩瓷在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獎。1950年以後,生產規模繼續擴大,質量迅速提高。1986年潮州瓷器分別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質獎和保加利亞國際博覽會金質獎。潮州已成為包括采礦、陶瓷生產、陶瓷機械制造、陶瓷科研與教學在內的陶瓷綜合產區。

潮州瓷器瓷質純凈、細膩,釉色有白、青、影青、黃、醬色等。瓷制品包括日用瓷、藝術陳設瓷、建築及工業陶瓷,其中以藝術陳設瓷著稱。瓷塑、通花、瓷花是潮州市楓溪鎮獨特的高級藝術品。瓷塑人物、動物、盆景構思巧妙,立意新穎,工藝精細,造型大方,線條優美。這些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工藝瓷也稱作美術瓷,潮汕的工藝瓷有兩個種類,壹種是瓷塑,壹種是彩瓷。

瓷塑在潮汕的起源,可以追溯得很久遠。1976年,揭陽新亨出土壹個骨灰罐。罐有蓋,蓋頂塑壹朵蓮花。罐的正面有長方開門框,門楣有桃花浮雕紋飾,門兩邊塑著武士裝束的門神,戴盔披甲,持斧執劍,眼圓嘴方,神態威武。門框兩側罐腹各貼壹條盤龍,龍背上方分列十二生肖神像,著袍執笏,躬身而立,龍和神像都是高浮雕。罐足為三層仰蓮浮雕。這個骨灰罐,《揭陽文物誌》說是南朝時期的產品,時間可能定得過早。佛山、南海、新會等地出土過不少同類器物,造型裝飾,都與揭陽的這個骨罐相似,是唐代佛山窯的產品。韶關唐代張九齡墓出土的十二生肖陶俑的造型,與此罐十二生肖神像也相同。這個骨罐,應該是唐代的制作。這個罐的裝飾,已經包括了潮汕近現代瓷塑人物、動物和花卉三個類型。不過,骨罐為陶質,也不壹定是本地產品;真正可以算得上潮州工藝瓷塑的,年代最早應該是筆架山窯產品。

宋代筆架山窯的瓷塑,有捏塑和雕貼兩類。除了為爐、壺、盂、罐壹類日用器皿裝飾之外,作為觀賞瓷器制作的,還有西洋狗、獅子、人像和佛像。現在收藏在潮州市博物館的壹批宋窯西洋狗,頭大身短,雙耳圓而垂,神態各異。制坯的藝人捏、雕兼用,手法極簡練而能傳神,造型技巧相當高明。該館收藏的另壹件宋窯瓷塑,是被命名為“麻姑獻壽”的婦人像。人像作半跪姿勢,雙手抱罐,體型健壯,面容飽滿。瞼和手部用很明凈的線型塑出,略帶圖案化,卻準確而生動。衣服的褶紋簡單而自然。從這些佳作看,宋代潮州窯瓷塑的工藝水平不低。

但是,宋代潮州窯的瓷塑工藝,與晚清以來潮汕的瓷塑工藝,並沒有傳承關系。隨著元代筆架山窯口的廢棄,明代海外貿易和佛教信仰的衰退,瓷塑在潮汕近乎絕跡。到清代同治年間開始復興。但當時的潮州瓷塑,以佛像和小型的動物玩具為主,而且使用印模生產,帶著濃厚的商業色彩,工藝水平不高。壹直到解放後,在人民政府的扶植下,以潮州楓溪為代表的潮汕瓷塑才真正復興,出現壹批瓷塑藝術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楓溪瓷塑,以仕女人物和堆塑通雕花籃、貼花通雕花瓶最有特色。

楓溪瓷質地細膩,色澤潔白,宜於塑造仕女人物。藝術家們利用這壹特點,精心設計、著意雕琢,所塑造的仕女人物造型嬌俏婀娜,線條明快流暢,釉彩瑩潤潔雅,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楓溪的仕女人物瓷塑,輕盈精巧,體現出壹種陰柔的美,壹種秀美。它是否也在某壹個角度上,體現了現代潮汕文化的性格?

堆塑通雕花籃和貼花通雕花瓶實際上只是壹種類型。它吸收了潮汕其他民間工藝美術——例如木雕和石雕的攜刻鏤空手法,制成通雕花瓶或者花籃,再堆貼用裝飾土制作瓷花,燒制而成。楓溪堆塑通雕花籃,以1979年制作的大型作品“春色長在大花籃”為代表作。這件作品高1.2米,直徑80厘米,玲瓏通透的通雕花籃中,堆塑了600余朵繽紛盛開的瓷花,瓣薄如紙,芯細如絲,色彩淡雅,如春色宜人。1982年,花籃送到德國展覽。參觀者無不驚嘆這件作品的巧奪天工,稱譽它是“永不雕謝的鮮花”。現在,“春色長在大花籃”作為地方特色工藝的代表作品,陳列於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內。

彩瓷指用彩繪對瓷器進行裝飾,有釉上彩、釉下彩、粉彩等形式。潮汕彩瓷用於餐具、茶具這些日用瓷的裝飾,但更能體現其特點的,還是花瓶、壁掛、立屏壹類高檔陳設瓷器的制作。

潮汕彩瓷的產生時間還很難明確斷定,只能約略說這是清代才發展起來的壹種工藝。明代嘉靖年間到清代初期,潮汕的瓷窯生產的基本上是碗、盤等日用青花瓷器。民間藝人摹仿中國水墨畫的技法,用毛筆蘸著青花色料,在瓷坯上繪畫花卉、山水、人物、鳥獸,題寫詩詞,配以錦紋、菊瓣、纏枝花壹類花紋。青花瓷器的生產,為彩瓷工藝的發展積累了必要的技巧經驗。到清代中葉,潮州制瓷藝人開始生產彩瓷。潮州彩瓷引進了江西景德鎮的三彩、五彩、粉彩和廣州的積金彩等技藝,並從本地其他民間工藝種類吸取營養,逐漸形成自己清新鮮麗的特色。

潮汕彩瓷按彩繪形式的不同,大體可以分成詩畫、開光、滿彩和金地萬花四個大種類。詩畫式,是在白地瓷器的壹方器面上繪畫,而在相對的另壹個面題寫詩詞。詩情畫意,相映成趣。開光式即在器型的主要部位空出壹飛寸或多個白瓷面,白瓷面采用亞字形、果形、花形、瓶形、魚形、書形或者扇形的形狀,稱為開光。開光瓷面,繪以書畫,它的外圍,則用不同色彩的錦地紋飾或圖案花邊襯托。滿彩多用於大件花瓶的裝飾。它的特點,是用均勻、飽滿的構圖,在瓶坯上繪滿紋彩,不論從哪壹個角度,都可以觀賞。金地萬花則在瓷器正中部位繪上主要圖樣,圖樣周圍加滿陪襯紋飾,再填上金地,將整個瓷面完全覆蓋。金地萬花具有色彩鮮艷、富麗堂皇,構圖勻稱而主次分明的藝術特色。

到清末,潮州彩瓷業發展較快,府城和楓溪壹***有彩瓷作坊二十多間,從業藝人有三百余人。潮州的彩瓷工藝完全成熟,它接近於廣彩,又具有自身特色,南洋商人在訂購中國瓷器的時候,把它稱為“潮彩”,以示與廣彩有所區別。這壹時期,潮彩的名師和精品也出現了。宣統二年(1909),潮彩藝人廖集秋創作“百鳥朝鳳”盤,許雲秋、謝梓庭創作的人物盤碗,在南京舉行的南洋勸業會上都獲得了好評。80年代以來,潮汕彩瓷工藝更上壹層樓,作品連連獲獎。最驕人者,有廣東省潮州市彩瓷總廠研究所集體制作的“堆金牡丹花鳥三百件天球花瓶”。這件作品采用潮彩勾勒、洗染、填色技法和釉上堆金工藝,二次燒制而成。瓶頸和瓶腳用滿彩花紋圖案裝飾,瓶體用工筆描繪出8朵怒放的牡丹花,葉綠花紅,花枝上,白頭翁栩栩如生。花和葉的邊緣用金線條堆起。整個花瓶,清雅與繁富,淡遠素樸與金碧輝煌,是那麽和諧地結合在壹起,賞心悅目,富有濃厚地方特色和較高藝術欣賞價值。在1986年萊比錫世界春季博覽會上,這件潮州彩瓷代表作獲得了金質獎章.

  • 上一篇:民國水煙袋有收藏價值嗎
  • 下一篇:沈陽古玩市場幾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