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確保運動安全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弱,情緒和行為容易受到遊戲劇情的影響,在運動中會出現競爭、碰撞等行為。另外,室內運動空間較小,場地和時間都受到壹定程度的限制。所以在進行室內運動時,要充分考慮“因地制宜”和“註意安全”。我們的方法是:
1.拓展空間:把暫時不需要的角櫃和地墊收起來,挪到壹個地方,這樣教室中間就有了很大的空間,方便孩子活動。
2.巧妙設計運動場景:設計環形路線,讓孩子從衣帽間出發到教室-餐廳午睡,再回到衣帽間,最大限度地增加孩子的運動距離,避免碰撞(見下圖)。
3.運用“三位壹體”的教學保障模式:在演練過程中,教師和護士要有明確的職責,明確各自的工作點,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輔相成。這樣既能更好地觀察孩子在運動中的表現,提醒孩子註意安全,又能及時發現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比如室內運動“摘水果”,我們提供壹定數量的輪胎、竹梯、大椅子等。根據場地大小為兒童提供。老師和護士的崗位不同:壹個老師站在起跑位置,觀察和引導孩子的跳躍和攀爬;另壹位老師站在終點摘水果,觀察小朋友跳、摘、放水果;護士站在中間,觀察引導孩子爬過輪胎,指導孩子脫衣服、擦汗、塞毛巾。
第二,選擇合適的運動材料
由於室內運動場地的限制,老師要給孩子提供合適的運動材料。我們選擇體積相對較小、功能多樣的玩具,如球、繩、短棍、小圓圈等。同時,我們還和父母壹起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制作了很多有趣又實用的運動器材,比如把八寶粥罐頭組合成“梅花樁”;三塊墊子拼接成跳躍障礙;用泡沫條和絲帶做成彩色條:把廢報紙卷起來,變成紙團、長棍、紙環、手榴彈、冰球等。,讓孩子在遊戲情境中主動與材料互動,在不斷的嘗試中積累運動經驗,體驗成功的快樂。
第三,把握合理的運動強度和難度
幼兒園運動要“低強度、高密度、短時間、快節奏”,幫助幼兒在運動中保持合理的負荷。孩子正處於身體快速發育時期,不適合高強度運動。如果運動負荷過大,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教師只有把握好合適的運動強度,讓孩子在有氧條件下運動,才能及時分解體內的代謝產物,促進孩子身體的協調發展。所以,在運動中,老師要多觀察,少指導,真幫助,全面、客觀、綜合地了解孩子在運動過程中的活動量。
首先,老師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和發育水平,為不同年齡的孩子設定不同的運動強度。以“桌子”為例,小班小朋友可以鉆,也可以爬;中產階級的孩子可以搭梯子過橋,倒著爬;大班的孩子可以爬過去,也可以東倒西歪。以“椅子”為例,小班小朋友可以靠墻走;中產階級的孩子不用靠墻就能走路;大班的孩子可以走壹段距離。
其次,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任何過高或過低的目標和要求都不利於孩子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教材,根據孩子的水平差異設置不同的難度,讓孩子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不至於因為難度過高或過低而失去興趣。比如室內運動“摘水果”,在起點設計了單腳跳、雙腳跳、蛙跳等不同難度,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練習的方式,提高跳躍水平;在中間位置,我們用輪胎和竹梯鋪了兩條難度不同的小路。輪胎的高度、大小、數量差異很大,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來選擇。最後,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摘水果”。我們設計的摘水果的網有高有低,水果也有大有小,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高度。整個活動過程層次分明,孩子非常投入,發展了很多基本動作,孩子獲得了壹次成功的體驗。
只要巧妙合理地利用空間,提供科學有趣的材料,采用適當的鍛煉方法和有效的指導,室內運動也能達到室外運動的效果,也能激發孩子對運動的濃厚興趣,取得良好的鍛煉效果。在室內運動的實踐中,我們有以下收獲:
1.因為重視室內運動的創新設計和開發,經過兩年的實踐,我們設計了11室內運動項目,包括“小考古隊”、“小運球手”、“水果采摘手”、“快樂遊樂場”等,讓孩子們大膽、積極地參與遊戲。
2.在室內運動中,孩子自始至終都有很高的參與熱情。他們在遊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搶寶”遊戲中,玩火神的小朋友爬到桌子上,試圖抓住桌子底下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要嘗試鉆到火神的桌子底下,迅速把倉庫裏的寶貝拿出來放進寶箱裏...活動中的角色扮演使運動更加有趣。
3.對於教師來說,從室內運動項目的設計和完善,到運動器材的設計、收集和制作,再到運動場景的營造和運動素材的傳遞,教師都要隨著孩子的興趣和運動條件不斷調整和練習,無形中鍛煉了教師的創新和反思能力。隨著對“運動”課程認識的深入,我們改變了以往室內運動“擁擠、單調、隨意”的局面,豐富了室內運動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拓展了活動思路,提高了活動效果,使幼兒園的運動課程越來越完善。精品來自物理系
“爸爸創業的知識”教學設計
壹、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了解創業成功的四大因素,知道風險投資要註意規避風險。培養大膽展示自己、與人合作、自主學習的綜合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模擬創業活動,感受創業的快樂與艱辛,培養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
3.情感與價值目標:激發學生關註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