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江西省太和縣旅遊景點介紹太和縣附近有哪些景點?

江西省太和縣旅遊景點介紹太和縣附近有哪些景點?

泰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泰和有哪些好玩的旅遊景點?

太和自古以來就是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文明禮儀、自然人文景觀眾多的故鄉。在“綠”方面,有20多個自然景區,國家森林公園的白鷺湖山風景秀麗,景色優美。萬畝高山草甸,天虎山如織錦屏風,高子山、紫瑤山為佛國勝地。“古風”:古塔25座,古橋35座,古廟518座,牌坊37座,古廟17座。古文化遺址10余處,古墓葬7座。百口城遺址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現已確定屬廬陵郡管轄。快閣建於唐乾福元年,《中國名勝古跡辭典》中有記載。黃庭堅、陸遊、文天祥、楊萬裏等文人騷客都曾親臨參觀。茶潭背,建於唐末,是當時江西最高的水利,至今仍在發揮灌溉效能。“紅”方面,太和是革命老區之壹,革命遺址遍布全縣,白雲山戰鬥指揮所、老營盤革命烈士紀念碑、馬家洲集中營、三都秋收暴動動員大會舊址等,讓人神往。

快閣:位於縣城東角的太和中學。建於唐代幹福元年(公元874年),舊名慈世閣。北宋初,知縣沈尊改名蒯閣。快閣歷經四次戰亂,六次重建,五次重修。1973年,快閣被龍卷風摧毀,1984年重建,但未完工。占地面積約1225平方米(比原來大2倍),高度約24米(比原來高4米)。是我縣西昌八景之壹。為研究古代建築藝術和太和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獻橋:又名應縣橋,位於縣城東門快遞亭東側的“王獻門”下。相傳晉代的王子瑤、唐代的安伯侄關系匡智在望山之東成仙,因站在橋上看到此山而得名。該橋東西走向,橫跨護城河,是隋唐至清代唯壹壹座東達冀州,西達龍泉(萬安、遂川)的橋梁。北宋年間(公元1068~1077),小平野重修縣城,清康熙至乾隆間修葺。橋是單孔單拱,粉色的石頭並排鋪設,錯落有致。長8.30米,寬3.33米,高3米,橋面用藍色石塊鋪成。它的保存有助於研究古代建築技術和橋梁。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頭山塔:俗名狗子腦塔。位於澄江鎮橫田村西南的龍頭山上,東臨京九鐵路,北靠丘陵。建於明萬歷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明萬歷四十五年由知縣王修繕,清同治八年倒於塔頂。九級八面,塔基周長24米,高約34.5米,呈圓錐形,中空,壁厚2.87米,內徑4.26米。壹樓朝南偏東有券門,二至九樓兩側各有不同數量的券門、神龕和菱形窗。墻中央有通道,壹步壹步盤旋就能爬到塔頂。現在地板已經被破壞了。它在明代被列為西昌八景之壹,這座寶塔已經在山頂屹立了400多年。為古建築技術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於1984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五橋:位於顏夕鎮濉溪村委會河邊村西南。這是河邊村的公共建築。建於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拱門之間有三角形的橋墩。橋面用石頭鋪成,兩邊有青石欄桿。欄桿上刻有“光緒元年洪丘記日鑒”和“南阿彌陀佛”。這座橋長38米,寬3.35米,高3.5米。它的保存有助於考察清代石拱橋的建築技藝。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老營盤戰役革命先烈紀念館:1931 7月,蔣介石拼湊30萬大軍,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圍剿”。敵蔣師被擊潰後,企圖通過舊營逃往吉安。8月26日,蔣師進入老營盤附近的王朝山、石灰山時,早已埋伏在山頭的紅軍和遊擊隊立即圍殲,40分鐘結束戰鬥,殲滅壹個旅,繳獲槍支3000余支,取得了勝利。為了表彰烈士,紀念這場戰役,太和縣人民政府在老營盤鎮敬老院南側1964處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底座方形,兩層平臺,邊長23.15米,塔形方形,高12.5米。這座紀念碑是紀念革命烈士的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建築。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十渡秋收暴動大會舊址:位於我縣觀潮鎮下坑村委會新西坑村。9月底,1927,康春等人到廣州與中共中央領導成員張取得聯系。65438+10月初回到溫塘小學(區委)後,立即召開黨支部會議,貫徹八七會議精神,決定舉行秋收暴動。當晚打了劉勛年的土豪,次日在新西坑(隸屬三十都)的“山青廳”召開千余人的動員大會,成立農民自衛隊,掀起了暴動高潮,展開了“三殺”“五抗”的鬥爭。與萬安農民軍壹起組成贛西農民軍,於10月26日至27日以165438+攻占太和縣。舊址為書寫太和革命鬥爭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白雲山戰役指揮所:位於小龍鎮白雲山村。1931三月,蔣介石集結二十萬軍隊,對我中央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圍剿”。當時我軍只有3萬人。毛澤東同誌努力排除“左”傾和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幹擾,主張“先集中力量,削弱敵人”。他們和朱德、朱雲卿、黃公略等領導同誌在白雲山下的橋頭崗布下“口袋”陣,圍殲敵人。5月14日,毛澤東同誌把白雲山頂西崖下的古寺作為了戰鬥指揮所。16拂曉,敵二十八師師長龔率部進入坑,鉆進“口袋”。在同誌的壹聲令下,“費將軍昂首飛上天空”,戰鬥在5個小時後結束。擊斃敵人2000余人,擊傷2000人,俘虜4000人,繳獲槍支3000支。敵壹師全軍覆沒,龔浮後出逃,首戰告捷。毛澤東同誌為白雲山戰役寫下了壯麗的詩篇《反二次圍剿的漁父豪情》。指揮所(古寺)依然存在。1977年,縣人民政府在寺旁修建白雲山戰役指揮所陳列室。舊址是第二次反圍剿的重要歷史遺跡。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柯家地(明德堂):位於萬和鎮梅崗村,是壹座具有典型明清特色的古祠堂。建於宋紹定四年(公元1231)。盡管經歷了760多年的風雨,這座朝南的祠堂仍然保存完好。它的存在為研究明清時期的歷史、民俗、建築風格和雕刻藝術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2000年7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縣委舊址:是壹座天主教堂,位於縣城北門。7月24日,1930,紅軍和遊擊隊攻占太和縣城。25日,縣委和縣蘇維埃從農村遷到北門天主教堂。這裏召開了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當時全縣除三豐、橋頭建立革命政權外,共6個區,102個鄉。舊教堂的形式,面積約為1500平方米。為考證我縣革命鬥爭史提供了實物資料。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鎮解放:位於橋頭鎮龍洲村。這座石牌坊是為顏魯三的妻子溫氏家族建造的。建於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粉紅色的石頭榫串聯固定,由四根柱子支撐。整個廣場有四柱三室三檐。平面呈長方形,長4.9米,寬1.4米,高5.5米。方柱、石碑上浮雕有龍鳳、花卉、人物。精雕細刻,線條流暢,造型逼真,給人以美感和穩重感。它的制造技術和裝飾藝術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古老的民族建築技藝和雕刻藝術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馬家洲集中營:迫於抗日形勢,1939年,國民黨江西省政府南遷太和,於1940年6月在馬家洲松山村設立秘密監獄,稱為馬家洲集中營,又稱江西青年拘留所。他拘留了近500名革命者和群眾。南方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人張文斌和廖承誌也被拘留。在獄中,革命先烈進行了不屈的鬥爭。集中營由壹座祠堂和三座民房組成。祠堂關普通政治犯,第壹間關重要犯人,第二間關女犯,第三間做辦公室和宿舍。它的保存對研究黨史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價值。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山嶺遺址:位於螺溪鎮黃洲村委會茶園村南約200米的丘陵地帶,南臨合水河。因窯中借土,地下古遺跡露於地面,有殘石刀、陶鼎足、方格、人字紋陶片。經過考古鑒定,屬於戰國時期的遺址。為證明和補充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吞禪大師墓塔:位於水岔鄉西洋山黃龍坪上,坐北朝南,外有饅頭形樁,高約10米,直徑20米。唐末,由桐城(安徽)調至水岔西洋山。三年後,他籌集資金建造了“博佐基”,管轄108座寺廟。沈嘉轉公,五子兵亂,廟全燒,墓地“黃龍坪”塔還在。後人為了紀念他,把山下的第二個村子命名為黃龍村和博左集。其墓於1982被挖掘三層,地下墓塔呈八角形,下有數層不祥之物。為考證我縣佛教歷史提供了佐證。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肥西大橋:位於太京公路旁,碧溪鎮江邊村西北約1公裏處。因橋西北建有肥西亭而得名。南宋嘉熙年間,江邊村為李所建,歷代重修。這座橋橫跨劉琦河,有三個洞和壹個拱門,由巖石並排建造,相互鎖定。橋面鋪砌石塊,橋拱之間附有三角墩保護。這座橋長28米,寬3.4米,高5米。它的存在有助於古建築藝術的研究,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尹稚墓:位於沙村鎮尹家村以北約200米處,北鄰319國道。尹稚(1431-1511),字正腔圓,沙村鎮殷家人。景泰五年入進士,授編審。成化初,在宴席上被任命為官,升學士,改南京吏部右輔,禮部左輔。弘治年間入閣(副總理),入兵部,加太保太子。尹稚在鄭德去世六年,葬在村裏。墓座坐北朝南,整個墓約200平方米。尹稚墓的存在為研究我國的人類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百口城遺址:位於縣城西南郊贛江大橋南岸,東臨贛江大橋引橋及國道319,北靠贛江。遺址分為內城和外城,總面積23萬平方米。考古勘探和發掘表明,它是我省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文化積澱最厚的漢晉時期城址,說明遠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這裏就已成為江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廬陵文化的發祥地。2006年6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茶壇背:位於河市鎮喬峰村委會張家村西50米處。周菊(洛溪鎮覺玉村委會周嘉村人),晚唐天成二年西臺秀才兼監,創建於南唐。北宋祐四年,元代,明代嘉靖、萬歷,清代乾隆。民國4年、27年,解放後1952、1983,都有很大的整修。宋、明、清三代的修皮碑刻依然存在。金碧大壩長407米(包括沙洲105米),壩頂寬7米,平均壩高9米。茶潭北為主體建築,附屬建築有吊石小水小北、南幹渠、北幹渠和獅山幹渠、螺溪鎮南王道洪管。此外還有渡槽249座,水閘17座,隧道1座,總長約35公裏。灌溉覆蓋兩縣(太和、吉安)、三鎮(和石、洛溪、永陽)、壹鄉(獅山),有兩座水電站,年供電70多萬千瓦時。茶潭背是江西省最早、規模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為歷代水皮建築工程的調查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並於2006年6月165438+10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菊墓:位於太和縣羅溪鎮覺玉村委會周家村北500米的壹個山坡上,高2米,寬8.7米,面積約400平方米。周舉(895-976)金陵(南京)人,晚唐天成二年(927)進士。他是金陵的壹名官員,負責監督帝國。為躲避晚唐之亂,余天成隨女婿冀州刺史楊大中(930)遷居洛溪。約公元937年經實地考察,自籌資金修建了我縣最早、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茶潭背,是我省最早的水利工程之壹。2006年6月,該墓與茶壇碑壹起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浮山城遺址:位於沙村鎮學士裏山上。東臨國道319與丘陵接壤,西臨河,南臨土城,為南朝(陳)所建,“陳集隋廢”(縣誌)。土城出土的古代遺物包括石鏟(殘片)、文、等陶器。經考古鑒定,屬於西周遺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證實了太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1984年公布為全縣文物保護單位。

楊士奇墓:位於澄江鎮桔園村委會淩星村北山上。墓座西向東,占地約7畝,省政府兩次撥專款維修。楊士奇(1365~1444),東裏清溪人。壹歲孤獨,四歲隨母親再婚,七歲回到楊家。他十五歲就當了童子軍,而且“力學很差,學徒自給自足”。明朝文健在第壹次修訂《太祖實錄》時被推薦到國子監當編輯。永樂四年入閣。弘熙元年,任少保少府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宰相)。玄德照常供職,賜“楊真銀印”,受聖旨褒揚,贊“與國絕交”。東正教,並晉升到少師。為官45年,四朝元老,明朝名臣,清官,三陽輔政之壹。他崇拜白衣相面,成為太和“三絕”之壹。80歲時,他回到了葬禮營,被安葬了。他立了皇族牌位,獻給太師,死了鄭雯,英宗七次派官員祭祀。其墓室的存在及其生前的著作和手跡,對於豐富明代歷史,考察明代名人墓葬具有很高的價值。1957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蕭墓:位於觀潮鎮溫塘村委會八塘村東300米的山坡上。小(1431 ~ 1501),明鎮人,號銀安,官潮村人。明天就是進士第八年了。南京刑部主事,清史署員外郎先生,先生主管署務,副史、史,河南左步正先生,都察院右副使,陜西巡撫,南京工部右侍郎,刑部、工部尚書。他當官40年,以清廉著稱。小項燕死於弘治十四年三月十六日,祭葬。墓室呈長方形,面積約100平方米,高2.5米。墓碑矗立在貝隆村的東面。其墓及墓碑銘文為考察其高風亮節提供了實物資料,佐證和補充歷史。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羅欽順墓:位於尚墨鄉油苴村委會陶崗村南150米處的山上。羅欽順(1465~1547),尚墨鄉西崗村人。明弘治六年探花,到南京吏部,嘉靖六年辭官回鄉,潛心哲學研究齊。著有四卷本《闊之極》和兩部《生存與延續》草稿。《中國哲學史》論述他的唯物主義,給予很高的評價。羅欽順於嘉靖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逝世,享年八十三歲。甲骨文祭祀,謚號文莊,贈太保太子,陶崗葬,墓朝東北,面積約3400平方米。1988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郭墓:位於鄉右裏村委會林川村後徑坑山上。郭(1542~1618),著名的湘夔,生於觀潮鎮觀潮村。他在明朝的隆慶做了五年的秀才,並且是兵部的官員。擅長理學,尤擅學問,同時著述甚豐,著書百余種。他是著名的作家和歷史學家。今天,白和郭的遺書(目錄)仍然存在。郭死於萬歷四十六年,享年76歲。他給少保太子做了祭文,做了追悼決定。墓室朝西南,占地約3400平方米。其墓的存在及其作品是研究地方歷史和明代文學的珍貴資料。1984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迅墓:位於澄江鎮龍門村委會康佳組陳家山。墓高2米,為合葬墓。整排墓呈壹條直線,水平面11米。墓後有希望碑,前有牌位。陳迅(1385~1462),字德尊,太和縣東人。他5歲喪母,10歲喪父,生活艱辛,但少年時代卻以聰明著稱。永樂甲午年(1414),鄉試取得第壹名(謝園),乙未(1415)考第二名(根據考官考卷,應該是第壹名,因為考官梁潛是太和人,所以改為弘英為第壹名)。他是我縣第壹秀才,深受祖先器重,是重要臣子之壹。他的遺作有《周昉集》和《董永濟句》。官至少保、太傅親王、住持大臣、文淵閣大學士、華蓋殿大學士(宰相)。他是明朝的壹位文學家,是太閣的壹位有才華的重要官員。他在朝廷供職43年,輔佐五帝。後來因為土建施工困難被冤枉,被撤職。成化六年(1470),憲宗祭官復辟。該墓於2005年3月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曾衍墓:位於太和縣沙村鎮新華村委會三山裏村李珊。墓座坐北朝南,高3米,寬12.3米。曾言(1425~1501年),本名雅言,字石美,原名,現居太和沙村南騙民。曾衍早年入縣學,學習刻苦,機智過人,答非所問,隨隨便便就出來了。但他屢試不爽,直到成化三年(1467)中選,成化十四年(1478)中選,位列我縣前三甲,時年54歲。當初是判給國子監修的。九年後,本該升官,卻毀了,被南京國子監讀了。弘治初(1488)學成化誌。弘治四年八月,升任左春芳、左玉德。弘治六年十月,任南京翰林院學士。弘治十年(1497)回朝為官,弘治十四年(1501)六月十四日病逝,享年77歲。該墓於2005年3月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西省太和縣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旅遊傾聽聲音

白鹿湖國家森林公園、烏山、無極發源地、天湖山、萬畝高山草甸、紫瑤山、雨花山、古樟樹林、白雲山;

太和快遞館、百口城遺址、楊士奇墓。

白雲山戰鬥指揮所、馬家洲集中營、國民黨特務機關秘密監獄、第三次反“圍剿”老營盤革命烈士紀念碑、三都秋收暴動動員大會舊址、萬泰縣萬泰縣委和蘇維埃政府舊址。

太和縣其他景點:

龍頭山塔:明/古建築,沿溪鎮;

柯家地(省級文物):明、清/古建築;

肥西橋:南宋/古建築,碧溪鄉;

南五橋:清/古建築群,沿江村沿溪鎮;

振介坊:清/古建築,橋頭鄉;

橋北:上田鄉宋/古建築;

快遞館:湯/古建築,澄江鎮太和中學;

茶壇背:唐/河市鎮村古建築;

羅欽順墓(省級文物):明/古墓葬;

楊士奇墓(省級文物):明/古墓葬;

尹稚墓:明/古墓,沙村鄉尹家村;

蕭墓:明/古墓群,觀潮鄉八塘村;

郭墓:鄉友利村明/古墓;

周居墓以北:羅溪鄉覺育村宋/古墓;

不要調禪師墓塔:唐/古墓群,水岔鄉;

百口城遺址:鄉高城村漢/古遺址;

百口城址(國家文物):漢至南北朝/古遺址;

浮山城遺址:西周/古遺址,沙村鄉;

金山嶺遺址:戰國/古遺址,羅海鄉;

三十渡秋收暴動大會遺址:1927/近代重要歷史遺跡和建築;

太和縣委、縣蘇維埃舊址:1930/近代重要歷史遺跡和建築,澄江鎮;

白雲山戰役指揮所:1931年/近代重要歷史遺跡和建築,小龍鎮;

馬家洲集中營:1940/近代重要歷史遺跡和建築,馬史鎮松山村;

老雲盤戰役革命烈士紀念碑:近代/現代重要歷史遺跡和建築,老雲盤;

泰和有哪些旅遊景點?

泰和地大物博,蘊藏著鎢、石膏、型砂、石灰石、瓷土等26種礦產資源,具有不可忽視的開放潛力。以下是我整理的泰和有哪些旅遊景點。歡迎閱讀。

南木林度假酒店

南木林度假酒店擁有可同時容納300多人的特色餐廳,10豪華包廂,50間別墅式標準客房。酒店為井岡山的農民和客家特產提供純天然綠色食品,還為旅遊團提供餐飲接待。

遊客可以壹邊欣賞楠木叢林獨特的自然風光,壹邊領略農家風味。

靖港楠木森林風景區(簡稱南京)總面積300公頃。是中國保存完好的楠木林,被譽為“天下第壹林”。景區依山傍水,溪水潺潺,終年郁郁蔥蔥,集休閑、娛樂、購物於壹體,讓人流連忘返。

快歌

快閣:位於縣城太和中學校園東南角。它建於唐朝元年(874年)。這裏原是供奉觀音的地方,名為“慈世閣”。宋初,沈尊博士任太和縣令時,改稱“蒯閣”。元豐年間。黃庭堅在做縣令時寫下《蒯歌詩》後,名揚天下。快遞館占地400平方米,高20米。磚木結構,三層飛檐,四周三米回廊。亭中有36根圓形木柱,回廊中有12根紅米柱。房檐上楔著彩頭,房梁上雕著龍鳳。地面鋪青磚,飾穹,覆瓷,角上有銅鐘,格子窗,磚拱朝南。門上的石牌是沈尊題寫的,兩邊的石柱上刻著對聯。廳前墻上嵌有黃庭堅石像,似黃庭堅自題像:“似僧有發,似俗塵;作為壹個愛愛愛,看到外面。”照片墻兩側,有陸遊題寫的《詩鏡》碑和黃庭堅題寫的《禦銘》碑。黃庭堅在太和做知府時,摘抄了宋太宗的警句:“發了俸祿,百姓就肥了;民虐易,神欺難。”可見谷縣的清廉、高尚品格。妳有傅園(黃庭堅也叫傅翁),園內有八角亭,曲徑通幽,小橋流水,花木飄香。北面有鷗亭和谷廟,廟座在後。

茶壇背

時代:五代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太和縣

茶潭陂是江西省最早的水利工程,由南唐金陵督撫周舉修建。是1067年前,至今仍灌溉著太和4萬多畝糧田。茶灘北分為主壩和副壩兩部分。在主壩的基角,裸露著許多紅色的石條,作為最早的築壩材料,千百年來壹直擋水。這些紅色的石頭堆了四五層。浸在水中的紅色石條長4米,寬0.4米,厚約0.5米。

據史料記載,周舉於天成(公元930年)末,隨兒子周閑、女婿冀州刺史楊大中遷居萬歲臺和(今太和洛溪鎮)。他體察民情,知道百姓幹旱歉收,於是決定興修水利。公元937年,周舉經過多年規劃,選擇了贛江水系支流牛後河上遊的茶潭村河岸,用木樁、竹瓦、土石壓壩。據《太和縣誌》記載,古邳長100余尺,因克制河水泛濫而得名茶潭陂。灘下七裏,砍下石頭建小塘,以減水存水道,不溢,故稱石頭。古陂設計合理,全部位於河床堅硬、水流緩慢處,避免被沖走,古陂上設置大小開口,供船只和船排通行,保證航運暢通。茶壇背建成後,周菊父子挖了36條灌溉渠,把河市鎮和羅溪鎮的9000多畝田地變成了吉太盆地的魚米之鄉。

由於周舉生前對古陂的管理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古陂至今仍屹立千年,覆蓋會澤廣大地區,至今仍能灌溉太和、吉安兩縣四鎮四萬多畝良田,對我國現有農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據史料記載,古邳建成後,立即成立了地方管理機構,由古邳總督掌管,由大商人輪流統治。同時,周舉父子購買土地,獲得糧食,以保證谷皮的日常維護資金。據當地介紹,茶潭背至今已多次修繕,並進行擴建和完善。1998年,水電部發現兩塊石刻,刻有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3年)蔣重修茶壇碑。

  • 上一篇:歐洲古董市場遊記
  • 下一篇:海底撈的工作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