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牡丹園位於山東省荷澤市牡丹區牡丹辦事處,緊鄰220國道,距市區3公裏。建於1982,總面積73hm2,是菏澤牡丹的主要觀光區。園內牡丹植物1萬余株,800多個品種,芍藥、桃、夏蓮、秋菊、蠟梅、月季、薔薇等數百種花木交替種植,爭奇鬥艷。每年4月中旬到5月初,數百萬株牡丹競相開放,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爭奇鬥艷。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形成了“百花齊放,人潮湧動”的壯觀景象
曹州牡丹園有許多景點。南北兩座彩牌樓高十余米,飛檐翹角,雕梁畫柱,古樸典雅,金碧輝煌。廣場大門正中的《鳳戲牡丹》彩色圖冊下,“曹州牡丹園”的鍍金橫匾是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潼題寫的。園內布局為制作與觀賞相結合,亭臺樓閣由鋪面道路相連,方便遊客欣賞和休息。園內以“觀花樓”和“天香閣”為主體建築,造型新穎獨特,古樸典雅。當妳爬上大樓時,妳可以看到花園的全景。
觀花樓是仿明朝的。它位於曹州牡丹園的南觀賞區。樓內設有牡丹展室,供遊客詳細了解牡丹的栽培歷史和文化。樓前有“天下第壹香”和舒同“曹州牡丹天下第壹”的石碑。有蒲松齡的人物——華賢、金戈、於禁兩尊雕像,還有小塊的建築,比如壹個由天然奇石組成的碑園。還有壹棵大木頭樹,樹枝彎彎曲曲,花開時香氣撲鼻,增添了優雅。
天香閣位於曹州牡丹園的北觀賞區。建築古色古香,雕梁畫柱,古樸典雅。65,438+06紅木柱托起壹座氣勢恢宏的三層閣樓,紅磚琉璃瓦外漢白玉柱,似紗裙,脊檐上鳥獸神態各異。室內運用現代燈光音響,營造歡樂溫馨的氛圍,名人書畫作品是賞花詠牡丹的佳作。爬上樓鳥瞰音樂中的牡丹,欣賞花海下的人流全景。天香閣南面,數十株百年以上的牡丹已長成牡丹樹,莖粗、花大、粉紅、清香。還有龍柏長廊,號稱江北第壹柏廊。數百棵龍柏樹高20多尺,草木蔥蘢。天香閣兩側的玉蘭、木本植物各具特色,玉波融為壹體,散發出濃郁的園林清香。
桂陵之戰遺址位於牡丹園的東部,有桂陵碑亭和千年桂陵古井,這使遊客想起軍事家孫臏曾在這裏樹立“圍魏救趙”的光輝典範。
該園多年來壹直從事牡丹新品種的選育,培育出了‘粉冠’、‘關氏墨玉’、‘紫瑤臺’、‘趙粉’等名優品種。園內除了牡丹,還種植了牡丹和花灌木,令遊人流連忘返。
牡丹是菏澤的市花。每次花開的時候,都是五顏六色,光彩奪目。每年4月18至5月5日定為“菏澤國際牡丹花會”,數百萬國內外遊客來此賞花。
壹百獅子廣場
白石坊,俗稱張家芳,位於張牌坊街的東端。它是清乾隆四十三年張騫之妻朱所建。車間用磚狀木結構建造,全身雕刻。無論是獅子、雲龍、牡丹,作坊上的石雕都講究剛柔相濟,動靜表情協調,生動逼真。據說下方盤的孔鼻上還掛著壹個石鳥籠,架上壹只石鳥,惟妙惟肖。縱觀整個牌樓,結構精巧,氣勢磅礴,雕刻精美,玲瓏剔透,繁而不亂,主次分明,是我國罕見的石雕藝術。面對這壹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人們不能不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智慧和偉大創造。乘坐1路公交車即可到達。
古今園
王李莊位於曹州牡丹園的西南部,在菏澤市以北5英裏處,是離菏澤市最近的花園。它的前身是明代的“萬華鄉村花園”,主要種植牡丹和芍藥。
民國初年,此園被曹州府張培榮征用,改名為均門園。解放後,公園牡丹栽培面積逐年擴大,花色品種不斷增加。
1982,公園改建,命名為“古今園”。後來,它多次撥款進行擴張。公園的國門古樸典雅;白色的園墻,頗有古代園林風格;拱橋流水,假山噴泉,相映成趣。公園占地50畝,種植牡丹良種300余種,有芍藥、臘梅、梅花、月季、月季、丁香、海棠等幾十種奇花異草。經過200多年耕耘的松邊牌樓,壯觀而美麗。松散編織的獅子老虎栩栩如生;200多年的龍頭國槐盤根錯節;100多年的翠松,似霧;200多年來,柏樹在江北是獨壹無二的。蝴蝶樹掛金線,春末開花,秋天花托變成蝴蝶形,如萬條金線吊蝴蝶,極為奇特。
百壽坊
俗稱賈珠牌樓,位於白石坊西南約100米處。公元1765年,儒林郎君朱的妃子孔在國子監被獻給孔子。以“壽”字命名,前後方心邊緣浮雕數百種不同的印章樣式。除了獅子,龍和牡丹,還有鶴,鳳凰和梅花。其建築精美宏偉,雕刻精致傳神,可與百獅廣場相媲美。更不用說那嫵媚帥氣的獅子,繞柱起舞的巨龍,點綴額頭的牡丹,中間在雲間起舞的五只雕鶴以及接下來的夫妻對唱相對飛翔,都能產生無窮的魅力。鶴是幸福、長壽和愛情的象征,與變形的“萬字”雲紋聯系在壹起,意為“長命百歲”。獅座下左右兩側浮雕的龍鶴圖案,簡約脫俗,造型簡潔美觀。獅後的欄板上浮雕有四幅花鳥畫:牡丹舞蝶,寓意富貴無雙;牡丹芙蓉花象征繁榮;梅花喜鵲,意為喜氣洋洋;梅竹絲帶象征著梅綺的生日。有桃花春燕、山茶錦雞、水仙海棠、黃秋葵玉蘭等,構圖新穎,雕刻精美,百花爭艷,昆蟲羽毛栩栩如生。
仿山墓
古稱“天下第壹”的定陶,位於遼闊坦蕩的魯西南平原,仿山位於定陶縣城北六公裏處,西臨尚赫公路,東臨京九鐵路,北依曹州牡丹園,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仿山寺歷史悠久。它是我們的祖先為了紀念先帝曹而建造的。據介紹,秦漢時期建廟,唐宋時期建廟,先後有40余座。這在晚清是很流行的。原山險峻,松柏遮天,臺堂掩映其中。方圓有800多畝,南面仿山川,東面仿山湖,景色宜人。後來由於歷史等諸多原因,寺廟常年失修。上世紀80年代末,附近幾個省的信徒聚集起來模仿這座山,進行布施募捐。他們先後修復了百廟、黃愚亭、大王廟、泰山廟、祖師廟,占地58畝,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1995年,它們被縣政府列為山區旅遊開發區。1997年,根據國家相關法律和政策對其進行了整改,山壹樣的寺廟被省政府正式批準為道教。
曹州書畫院
曹州書畫院成立於1985和10兩個月,位於世界著名的牡丹之鄉菏澤,總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包括展覽館、創作樓、紀念館、書畫陳列館和全國著名的紀念碑畫廊。建築既有傳統民族特色,又有現代園林風格。院內有藤廊、亭臺、假山、噴泉、翠竹、松樹,百花爭艷,山水幽雅,宜書宜畫。曹州書畫院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地市級書畫院,曹州書畫院碑廊是全國最長的,已成為菏澤地區重要的旅遊景點。
孫臏故裏
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史記》載:“伯母出生之間。”根據全國孫氏家譜和孫臏故裏論證會的鑒定分析,孫臏故裏是鄄城縣洪川鎮孫老家村。
圍繞孫臏故裏的開發建設,鄄城縣委、縣政府制定了《孫臏故裏建設規劃》。從1992開始,投資100萬元對孫氏祠堂進行了改造。新建了孫臏紀念館和百將林。
孫氏祠堂,位於孫老家村,建於明景泰五年(1454),占地10余畝,有5個正殿和3個東、西廂房。可惜明朝崇禎年間毀於大火。清道光年間重修三座祠堂,坐北朝南,占地70平方米,磚木結構,建築形式古樸典雅,頗具傳統民族風格。祠堂內有神龕,正中供奉著孫臏的塑像,神龕兩側陳列著孫臏後人的牌位。祠堂前有壹座家族祠堂碑,陽刻“孫氏家族祠堂序”,陰刻支概況。這是孫氏家族緬懷祖先的地方。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位於菏澤市趙王河畔。由老同誌發起組織,經國家批準,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出資,菏澤各界作出巨大貢獻,在國家和貴州省支持下建成的大型跨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總書記親筆題寫了紀念館的名字。總理為紀念館撥款。
聯盟臺
聯盟臺舊址在老城葵丘古堆村西。據《周浦誌·會臺其他業》記載,在周浦老城(今老城)南有壹座高大的土臺,占地200多畝,可容納壹萬人。這個平臺正面略尖,背面呈方形,因春秋時期諸侯多次在此平臺上結盟,故稱聯盟平臺。
春秋初,周王室的影響力越來越弱,諸侯國紛紛爭霸。齊桓公才華橫溢,能任用人才,勵精圖治,國家形勢越來越強大,九王合並,征服天下。公元前651年,與龜山諸侯結盟,建立了齊桓公的霸權。從此,齊桓公作為中原諸侯的霸主(盟主),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聯盟政綱也名揚天下,備受後世矚目。
歷山舜王廟
歷山汪順寺位於鄄城縣偃師鎮歷山廟村西,偃師鎮東2公裏。
舜,禹姓堯,鐘華名成都。在於君之後,它被作為壹個明智的聖人而代代相傳,司馬遷把它列為五帝之壹。皇甫謐說:“舜生堯都”,據考證,堯都是山東省鄄城縣馬寨鄉的順城集。《史記》載:舜李庚山,李善之人皆讓道;釣雷蛇,雷蛇的人都讓路;洮河濱和濱江器皿不苦。壹年,他們生活在壹起,兩年,他們成了城市,三年,他們成了成都。歷山、雷澤和濱江都在鄄城。舜20歲即位。他是壹個仁慈、誠實、謙遜、勤奮和慈愛的皇帝。後人思慮其功,向往其業,在歷山建廟祭拜,故名“歷山汪順廟”。據《古寺碑》記載,該寺始建於東漢光武帝年間,後在南北朝、北魏、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進行了修復。
元仁宗延五年(1318),厲山公(原名錢奴,榮祿大夫,平掌政事)退居厲山,效法舜帝造福鄉裏,“集萬卷書”在厲山汪順廟院東南角創辦厲山書院,教育鄉裏子弟。明清以後,歷山汪順寺和歷山書院逐漸被毀。
近年來,海內外順、甄氏族人後裔紛紛致信歷山寺認祖歸宗。驪山寺周圍的群眾也自發修復了驪山寺,現已建成寢殿、三皇殿、苦祖母殿、龍泉景順亭,周圍還有院墻和山門。
百花園
紅廟村,位於古今花園北面。清末,郝任總訓團時,大修牡丹園,四面種桃、梨、柿樹,采集牡丹、芍藥等名貴品種和各種奇花異草。
園中種草,挖井修塘,養金魚鯉魚,稱為“家好園”。花開時節,交通繁忙,婚禮盛開。後來,由於不斷的戰爭和對郝的訴訟,園林年久失修,逐漸蕭條。民國時期,這裏變成了壹片荒野。解放之初,紅廟村的花農在這裏種植牡丹、芍藥,逐漸成為壹個廣場。1958年,該園正式建成,命名為“紅廟園”。1982年,政府再次撥款重建,命名為“百花園”。1990年,政府再次撥款,由南京市園林設計院設計擴建百花園,更名為曹州百花園。
曹州百花園占地6543.8萬畝,牡丹6543.8萬余株,560個品種,牡丹6萬余株,270個品種。以傳統珍稀品種多、花色齊全、分布合理、觀賞方便而聞名。同時培育了賽雪塔、春紅焦焱、尹紅球、百元粉等幾十個牡丹新品種,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因此百花園又被稱為“百變園”。
安丘八隊遺址
安丘八隊遺址位於菏澤市東南12km處,位於佃戶屯鄉曹樓村東南約100m處。現存樁高3米,長500米,寬500米,直壁,露出文化層。經調查和發掘,該遺址厚度很大,達4米多,距今約4500年,遺址內發現了龍山文化、嶽石文化、商代早期和商代晚期的文化層。與近年來在曹縣發現的龍山文化基本相同,與豫東商丘地區和棗鹿臺的龍山文化相近,應屬河南龍山文化體系。
近年來,在京滬鐵路以東發現了嶽氏文化遺址,但在京滬鐵路以西,嶽氏文化遺址只有菏澤安丘八隊遺址。巴堆的發掘使嶽石文化的分布範圍擴大到山東省的西南邊緣。嶽石文化在山東的分布是由東向西相連的。因此,這裏的嶽氏文化被命名為“安丘型”。
安丘八堆遺址的商文化層從商代早期到商代晚期不斷堆積,這在我國其他商文化遺址中是罕見的,從而證實了學術界對商文化的分期是可靠的,為進壹步研究商文化和了解當時的社會面貌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線索和依據。
巨野永豐塔
巨野永風塔,又名芬達,位於巨野縣城東南角。據巨野縣誌記載,永風塔是唐人所建,但並未止於此,宋人還在延續。塔東東邊有壹座廟,占地20多畝。因寺內有八尊銅佛,故名大佛寺。寺內古柏眾多,遮天蔽日。遊客和僧侶蜂擁而至,夏薇煙霧繚繞,香火濃郁。當時是著名的旅遊聖地。
巨野因小野澤而得名。相傳古時候易龍經常在小野澤作亂,洪水肆虐,百姓水深火熱。托塔李田王的兒子哪咤勒死了這條龍,洪水退去,小野澤漸漸幹涸,壹望無際的洪水變成了千畝良田。龍王壹怒之下狀告哪咤,哪咤被判有罪。後來,托塔國王李天把降服哪咤三王子的佛塔,打碎成三段,丟下天門。塔底倒在西鄰的鄆城縣,塔身倒在巨野。塔頂飄到了東臨的金鄉縣。後人為了紀念哪咤,把這座寶塔命名為永風塔,希望年年豐收。
永豐塔為八面等邊四門亭式磚塔,共五層,高31米,下周長44米,上周長36米。第壹層為磚挑檐,其他樓層由兩個挑檐組成,交錯立體。每層樓的東、南、西、北四面都有檢票口,明暗不壹,或為天井,或為塔內直通走廊。塔體每層的高度和直徑自下而上逐層遞減,點適當收集。塔外西側有後修石臺階,臺階可由此入塔。底層有塔室,室內墻壁嵌有七尊佛教石像。入口長40.5厘米,寬100厘米,壹排五尊佛像高28厘米。沿著室內石階繞過二樓西門,上到塔頂。從欄桿上可以看到整個城市。塔的周圍是清澈的水,水壹樣的天空和古塔的倒影,非常壯觀。
永風塔四面環水,塔身自亡後壹直傾斜。明清時期曾多次修繕。1990年,全縣人民集資捐款18萬元,對該塔進行了修繕,使其更具魅力。
陳泰
陳泰位於鄄城縣老城鎮杏花崗村西南。它是曹植當鄄城王的時候修建的。它被種在這個平臺上,用來學習和作詩,因此得名“讀書臺”。後遷居,後謚號“思臺”,故臺又被稱為“陳讀書臺”,或簡稱“陳臺”。平臺有十多級臺階,有閱覽室、圖書館和亭子,從住處到閱讀平臺有壹條長長的走廊。鄄城地區屬於黃河泛濫區,黃河多次決口,閱臺逐漸淤塞。由於曹植的影響很大,讀書臺雖然屢遭損壞,也經常加固維修,但很難保持原貌。
從歷代官員和文人的詩歌中可以看出,陳泰這個歷史遺跡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20世紀40年代,還有壹個高出地面幾尺的臺基,上面是碎磚瓦。雖然陳泰已經被夷為平地,但這個遺址仍然可以辨認,人們仍然會去尋找它,悼念它。
冉子仲公廟
聖人冉子仲公廟位於菏澤城東7公裏處。有壹個30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張石店。古坡,這個村的古代名茶,是聖人冉子仲公的故鄉冉仙鎮,村民多為冉姓。村中心丁字路口東北角有冉子仲公祠,俗稱賈冉祠堂。寬敞雄偉的廣聯門佇立街頭,造型古樸典雅,氣象肅穆,令人心生懷舊之情。院內有壹正殿和壹棵開樹,均為菏澤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冉子,本名雍仲公,生於周景王二十壹年(公元前522年),卒於周正定四年(公元前466年),享年56歲。葬於菏澤(今定陶縣冉堌集)東南六十裏的冉山。冉村鎮為冉耿(伯牛)、冉雍(仲弓)、冉求(子遊)建了祠。蓋三不僅是同宗,而且是孔子親口承認的十大哲人之壹,所以有“壹門三賢”的美譽。
據陸賈《冉氏源流考》載:“冉子為後裔,居之後。曹把號碼遞給了冉黎開始入駐《菏澤的太陽》。冉雍以德著稱,歷代很多統治者都封過他:漢高祖年間的陶子、元帝年間的陶侯、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的魯侯、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的侯雪、宋真宗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的下邳公、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6544年)的下邳公。
孔子之後,仲弓、閔子騫及其弟子合編《論語》20篇,撰寫敬簡6套。《尊竹簡集》這本書是對仲弓和孔子回應中的壹段話的闡述,可惜這本書在秦火後失傳了。
寺內古柏數十棵,蒼勁挺拔,遮天蔽日,襯托著整座寺廟,顯得格外莊嚴肅穆。這裏的遊客都肅然起敬。大殿東南面的樹幹高5米,周長3米。相傳為冉雍所植,至今枝繁葉茂,形似巨傘。冉子仲宮廟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貴遺產,也是菏澤地區重要的旅遊景點之壹。
青年湖公園
青年湖公園就像壹顆明珠,鑲嵌在菏澤市的西南端。現有水面150畝是歷史上造城取土形成的。這裏遠離市區,環境幽靜,西南面有堤防環繞,綠樹環繞,景色宜人。從1978開始經過幾年的初步建設,建成了碼頭、美麗的亭臺樓閣、湖中小橋等壹批基礎設施和景觀,吸引本地和外地遊客。根據總體規劃,完全建成的青年湖公園占地500多畝,湖面上亭臺樓閣,亭臺相連,湖中建有人工島,園內建有花園以及散布在湖邊的遊泳池、遊樂場、旱冰場和公園。巧奪天工的雕刻,人工的自然美,南北美景。是娛樂、休閑、垂釣的好去處。近年來,遊客紛紛稱贊“墨島曹州無山川,青春湖光枯”。
寧香園
寧鄉園,又稱“鄭春園”,位於菏澤市城東嶽城辦事處嶽樓行政村。它建於元末明初。原為袁所有,名為“袁家堂”園。後來袁家沒落了。被明萬歷三十八年進士、菏澤城東賀樓村人何應瑞買下。它也被稱為“河源”,著名的“河源白”和“河源紅”牡丹就是為這個花園生產的。這座花園已經繁榮了400年。據在此園做了三代園丁的劉先生介紹,1933年,馮玉祥先生隱居泰山,從園中壹次性購買了500株臘梅,用於美化泰山。當時,就連趙樓和李記的《夏光》中的大湖紅也是從這個花園中購買的。可見當時的“寧香園”開滿了鮮花。何應瑞辭官回鄉後用七法寫成《牡丹》,描寫河源牡丹:“夢了二十年園花,到現在才到家。多少新的名字加入到舊的光譜中,因為許多舊的物種變成了新芽。風在千姿百態地搖曳,影子斜斜的。留個醉客給玉東皇帝,好讓妳晴天護丹霞。”直到1937年底,日本侵略者入侵菏澤,才淪陷。目前僅存10畝,專門種植的牡丹不到3畝,牡丹品種70多個,其他雜花40多種,如刺梅、刺桐、玉果、銀杏、淩霄、黃芽、紫薇、月季、石榴、木瓜、柿子、龍頭棗、海棠等。花園裏有百年以上的杜松,百年的臘梅,紫丁香,千年的柏樹,還有壹座假山。“寧香園”附近的何應瑞墓園,翠柏參天。
莊子釣魚臺
莊子裏的釣魚臺位於臨浦鄉莊子苗寨以北約500米處。此站是中國十大著名釣魚臺之壹,排名第二,僅次於北京國賓館釣魚臺,是鄄城八景之壹。
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莊周曾在此垂釣,故簡稱“莊子釣魚臺”。後人在釣魚臺上建廟祭拜莊子,村名莊子廟。戲臺上的舊觀是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莊子定名為南華真人,故改為南華觀,《莊子》壹書改名為南華真鏡。由於黃河決口,車站逐漸被淹沒。清朝末年有四畝高地,後來淤塞到地面,只剩下廢墟。
從1985開始,鄄城縣政府、臨浦鄉政府、菏澤市白河鄉政府壹直在積極籌劃恢復莊子釣魚臺。在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恢復了華南觀,占地20多畝。主體建築啟元殿由5座古建築組成,其中塑造了莊周雕像,墻中間繪太極八卦,氣勢恢宏。
金山大東
王琴避暑山莊,也被稱為金山洞,位於巨野縣,妳可以在汽車站或火車站乘坐出租車到達。該洞位於金山東南半坡,原神農寺東側。據考古學家考證,它開鑿於西漢中期,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洞穴被切割成三面,南北長10米,東西寬5米,高4.5米。隧道兩側峭壁開鑿,上面鐫刻著歷代官僚文人遊金山的題詩。隧道裏到處都是鑿出來的,隧道門上還刻著“大明寺”。這個洞穴有七個房間,可以容納數百人。兩邊分三間,水平路隔目。洞內有古代石佛造像,精美絕倫,栩栩如生。洞內陰森潮濕,寒意襲人。每到盛夏,遊客來到這裏汗流不歸,就像進入了春秋季節。此洞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集歷史、人文、旅遊於壹體。是魯西南著名的旅遊景點,中外遊客踏足之處。
古林·瑤玲
堯陵,又名墓,是堯帝的葬身之地。據《呂氏春秋》記載,堯葬於古林。其地址在距鄄城縣城7公裏的富春鄉古林,故名“古林藥嶺”。
姚,姓,,號,是軒轅黃帝五世的孫子,父親,母親。司馬遷將其列為五帝之壹。姚秦怡明明想到了四德保民,親近九族,以“降服”之德名揚天下,受到百姓的敬仰和擁護。姚15唐朝皇帝,20歲為天子,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部邊境)。在位98年,卒於117歲,葬於古林。
《大清統壹誌·唐堯陵》載:“陵高四尺,寬五尺,上有殿。”堯廟是東漢永康元年(167)尹姬太守虞夢所建,有“漢陰太守虞夢堯廟碑”為證。《山東通誌》、《曹州府誌》、《周浦誌》和《金石錄》共記載碑文900余字。後來對堯陵進行了四次修復:(1)東漢建寧五年(172),尹姬知府試圖修復堯祠內的堯木陵臺,並為堯木陵臺立碑;(2)東漢西平四年(175),太守劉在堯廟立“帝堯碑”;(3)明嘉靖初年,陳任命張桓重修堯廟。(4)清乾隆元年(1736),山東巡撫嶽瑞重修堯陵,因“後晉決定將堯思移至東平府鹿泉山陽,但堯陵在古林,不在東平”(《大清實錄》)和“東平夷陵”,屬誤。據委員會成員說,窯嶺在周浦市東南六英裏處。
關於堯陵的規模,《水鏡筆記》說:“城西有城陽(今鄄城)堯陵,城南有嶺南堯母。在城市的西南部,它被稱為淩渡,鄉鎮被稱為崇仁。城市的名字被修改,寺廟被建立。四面環水,潭不流,而水澤有泉,泉不盡,所以盛產它不敢捉的魚和筍。在它的前面,有幾個紀念碑,幾棵枯死的柏樹,還有檀香樹和榆樹。二陵南北,有通途,全為磚砌,尚在修繕中。在堯陵的東西兩側,有50多級臺階的孫中山夫人廟,姚飛就在那裏,石階還在。三面都是樹蔭下的長橡樹,豐富而稀疏。在孫中山夫人祠的南面,有壹座中山的土堆,西面有壹座石廟。羊虎低,微破。城在靈臺西南、東北。”因此,姚、姚的母親和都葬在古林。北魏時期,堯陵區依然完整。清朝嘉慶年間還是有相當規模的。根據《周浦誌》中的堯陵古地圖,堯陵是壹個坐北朝南的長方形庭院,四周有磚墻環繞。大門前有“石門”牌坊,東側有幾個房間。門外東側有壹口井,再往東就是“聖母院大廳”。大門內為首院,兩側有“更衣亭”。第二個入戶門是壹正兩偏,左右東西向的房間,中間是壹個圓形的花園,後面是壹個“享受廳”。寺廟後面是第三個院子。在古松的陰影下,墳墓高高聳立,墓前立著壹塊石碑。
如今,堯陵占地6000多平方米,地勢平坦。墓區有300多棵老松柏,都是1979淤積時被淹的。現在這幾年種了60多棵柏樹。堯陵圍墻直徑為15m。陵前有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65,438+0545年)八月、、立的堯陵牌位,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65,438+0903年)苗潤福、所立的堯帝墓碑。
詳細回答請登錄www.hbkrcx.com,玉米糝,玉米粉,玉米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