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東平有運河嗎?

東平有運河嗎?

東平不僅有運河,還有相關的運河文化。以下是東平的介紹,希望對妳有幫助。

東平與京杭大運河的連接始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為解決京杭大運河山東段的水運梗阻,實現南水北調助京師工程,元十八年十月,派兵部尚書李率水利官員和水利專家赴濟州實地勘測劃界,次年開工建設。濟州河經過兩年的修建,從南邊的任城(今集寧)挖到了北邊程序縣(今東平)的安民山。元二十六年(1289),世祖下令開通匯通河,將《文紀雲》從安民山引到臨清,與雨荷河相連。至此,山東運河水陸交通不暢的問題得以解決,運河成為真正的京杭大運河。東平從新湖鄉小河埡村運河南,北起戴廟鄉十裏堡村,全長約30公裏。它的航行時間大約是700年。

匯通河開鑿於元代,興盛於明清。這條古老黃金水道的興亡史,也是東平社會發展的興亡史。在漫長的700年裏,它為東平留下了巨大的歷史文化遺產,讓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東平縣委、縣人民政府不僅高度重視運河文化遺產,而且對其進行了系統的保護。圍繞建設生態東平、江北漁村的總體目標,大運河水系的開發利用,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科學規劃、全面布局、突出重點、分期開發”的總體方針。根據這壹方針,采取了壹系列重要措施保護和發展運河東平段,取得了顯著成效。

東平豐富的運河文化資源

東平運河文化資源豐富。主要有著名的引水工程戴村壩、運河明珠周城、運河風景名勝東平湖以及重要碼頭大安山、戴家廟等。

中國運河史上的偉大工程--戴村大壩。元朝統壹中國後,為了通過隋運河實現南糧北調,解決山東水陸運輸問題成為當務之急。元朝派首都水監郭守敬想出壹個辦法。郭守敬采取在魯西低窪平原開鑿運河的辦法,將泗水、文水引至濟寧以南,進入淮河,然後在匯合處開新河,將水向北分過“王楠水嶺”,並開鑿通濟州河通往臨清的匯通河,解決了航運不暢的問題。然而這種情況維持了不到百年。由於黃河頻繁決口,運河淤積嚴重,河道水流不足的困難局面逐漸形成,嚴重影響了南糧北運確保京都,疏浚河道成為當務之急。元朝工部大臣宋麗采納了農民水利專家白英的建議,在東平大汶河上修建了壹座大壩,把新開鑿的小汶河的水攔截到汶上的王楠嶺山頂。通過修建水閘控制南北分水,將文萊的水南北分流,稱為“七分帝三分南”,提高運河水位。同時,將王楠、安山、馬場、昭陽等湖泊改造成免費蓄水的“水缸”,引入兗州、青州、濟州等地的泉水補充運河水源,有效解決了運河“瓶頸”即王楠因地勢高而北行受阻的問題,實現了運河的長期暢通。該項目的關鍵工程是戴村大壩。戴村壩始建於永樂九年(1411),歷經多次修繕加固。整個大壩呈南北走向,略呈孤形,拱背朝向水面。戴村壩的壩型結構分為三段,南部為碾壓壩,中部為巖石壩,北部為玲瓏壩。三個壩段中,北段的玲瓏壩比南段的碾壓壩高10 cm,中段的堆石壩比碾壓壩高20 cm,形成兩邊不對稱凹,中間凸出的形狀。這樣三個大壩就可以分期泄洪,達到泄洪防溢和調蓄文水進行經濟運輸的目的。清道光二年(1822)修壩時,在壩的東北方向修建了高2米、長260米的混凝土壩。當石壩溢流水位超過2米時,大壩自動泄洪,巧妙地起到了泄洪和護壩的作用。在石壩和混凝土壩之間,東北和西南方向各有壹條長約千米的堤壩,名為泰皇堤。面對堤壩的水是由石頭構成的。這種堤防的作用是在豐水期水量過大、過於兇猛時,水頭會撞墻向南流動,從而減緩水流速度,保證主壩泄洪安全。戴村大壩南北總長約3000米,壩頂寬度約10米。在大汶河和大清河的交匯處,如壹條長龍臥於波濤之中,似壹只被關住的老虎,極為壯麗。戴村大壩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戴村壩,就沒有山東運河的暢通,就沒有明清漕運的繁榮。戴村大壩的絕妙構想,和四川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壹樣,堪稱世界水利建設史上壹流的偉大構想。其精美的設計、精巧的制造、精巧的應用、精確的配水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高度智慧,得到了國際水利專家的高度評價。長期以來,它享有“中國第二個都江堰”的美譽。其實在我看來,戴村壩遠大於都江堰,它只是在水利上起到了區域導流的作用。戴村壩的實際作用不僅在經濟上保證了南糧北運以助京師,而且在政治上有利於封建王朝的統治和國家的統壹,在文化上促進了南北大交流和各民族的文化心理認同,形成了明清以來社會的長治久安。避免了歷史上出現三國分裂、南北分裂、五國混亂的分裂混亂局面。對國家來說,這比任何經濟利益都重要。

運河明珠-可能。大運河的開通給東平留下了另壹個巨大的文化遺產:周城。周城原為東平老城,始建於宋先平三年(1000),壹直是東平府、道、府、縣駐地。它是壹座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城市的興衰與運河的興衰息息相關。金元時期城市繁榮,也是大運河貫通的時候。金元時期,元朝設立東平道,嚴格意義上是東平道的總經理。據《東平縣誌》記載,此時的東平道領54郡,是東平建制史上管轄範圍最大的時期,也是該城經濟文化達到頂峰的時期。這壹時期,州市商賈雲集,各行各業欣欣向榮;店鋪林立,作坊星羅棋布;運河上帆多,軸連著軸,喇叭響,燈日夜亮;岸邊車馬嘈雜,貨物堆積如山。花生、棉花、布匹、蒲草等當地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出口到四面八方;南方的茶、絲、竹、糖;北方的皮貨、煤炭、木材、雜物都通過運河聚集在這裏,再通過運河分散到全國各地。江浙、安徽、山西、秦等地的商人潮水般湧入城內,各種商會的大樓、會館臨江而立。金店、銀行、書店、畢莊、餐館、劇院、藥店和茶館遍布全城。由此,意大利著名遊客凱爾·波洛在遊記中稱贊道,“這是壹座宏偉美麗的大都市,商品和手工藝品豐富。河中船只如織,看著這些裝載著無價貨物的船只的噸位和數量,會感到驚訝。”詩人高適寫過壹首贊美的詩,“遙望高城久,城聲浩渺,沸沸揚揚。”這座城市不僅經濟發達,而且文化繁榮。東平路被嚴父子管轄了半個世紀,社會穩定,官學昌盛,南北人才濟濟,鹹城林立。以大戲劇家高文秀為代表的壹批東平作家出現在城市各處,載歌載舞,夜以繼日,使東平成為著名的戲曲之鄉和中國北方除大都市之外的雜劇重鎮。尤其是付雪的繁榮培養了大批人才,甚至有“朝中官員壹半出東平”的說法。更讓東平人自豪的是,元代誕生了偉大的科學家王鎮,他的《農書》成為世界農業史上的傑作。元末明初,出現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作者羅貫中,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四大古典小說奇觀。在這座繁華的城市裏,古建築比比皆是。著名的寺廟有文廟、關帝廟、火神廟、城隍廟、真武廟等。Hoonji,清真寺;狀元府;山陜會館和各種牌坊,如宋代的梁浩、谷亮父子狀元牌坊,武進、武陟的龍門連嶽牌坊,被稱為“七十二家”。還有很多古遺址打上了運河文化的烙印等等。古城的生態環境非常好。據清道光《東平縣誌》記載,匯通河有多處名泉,有半畝泉、遊龍泉、雙鳴泉、王勇泉、沈婧泉等。有許多泉水和森林。入夏後,運河兩岸,泉水邊,白楊綠柳遮天;奇花異草爭艷。遊客欣賞風景,徜徉在林間,聽著鳥鳴,看著河上的風帆,就像畫畫壹樣。所以民國的東平縣誌很美,是“夏秋之交,不遜於江南”。

東平湖,與大運河融為壹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歷史上,大運河進入東平境內後,在今天的戴廟鄉流入黃河的地方,與大清河基本平行相鄰,但並不相交。現在東平湖實際上是大慶河進入黃河之前的壹個低窪的水澤。上世紀50年代修建東平湖水庫時,大運河、大清河入黃河,成為中原最大的平原水庫——東平湖。所以可以說東平湖文化,也就是大運河文化。目前,沿湖從大安山到戴家廟的30多裏,曾是京杭運河商業、貿易、經濟、曲藝的繁華地帶。清道光《東平周誌》記載,大安山和戴家廟分別有河閘,有門人專司此職。兩者都是商賈往來、萬物匯聚、貨物集散、生意興隆的水陸大碼頭。2007年夏天,我在做大運河勘測的時候,聽在大安山做過運河船工的村民說,村子就建在運河旁邊,有72條胡同,都通向運河。以前戴家廟有十條街,每條街都通向運河。滿城珍珠珠璣,戶戶串串,經濟文化極為繁榮。當時民間流傳著壹句話“從大安山到岱廟,壹夜不睡。“意思是在兩個大碼頭之間,河上桅桿眾多,燈火交織,城聲沸騰,如白晝。據壹位在運河上度過大半輩子的80歲船夫說,當時,運河上最多有48支船隊(每支船隊100艘)。可想而知,5000艘運糧船高掛帆,夾著尾巴行走,如巨龍漫遊,不見首尾。多麽壯觀的景象啊!因此,“澮河帆影”成為東平八大古景點之壹,至今仍留在運河兩岸人們的記憶中。河湖整合後,東平湖總面積627平方公裏,蓄水量40億立方米。目前水面常年200多平方公裏。這裏已成為青山環繞、綠柳垂岸、碧波蘆葦、海鷗飛上天空的風景區,是壹幅大自然的美麗畫卷。東平湖水產資源豐富。據調查,湖中有魚類、貝類等水生動物60余種,水生植物40余種,年產量3000余噸。東平湖四面環山,臘山國家森林公園最為著名。是道教名山,山上有很多古跡,如三清宮、藏經閣、古戲臺、玉皇殿等。劉公山建福寺,毗鄰臘山,是中國四大民間武術之壹經絡的發源地。至今仍有水滸英雄、子午流註創始人陸等遺跡。湖裏有個島,叫無影山。傳說這裏曾是水滸英雄劫後生辰的藏身之地,現改名聚義島。島上有許多文物古跡,包括蒼美寺、古典墓、鐘鼓樓等。聚義島是理想的避暑勝地。這裏夏風習習,夜涼如秋;島岸綿長潔白如雪,是絕佳的天然浴場。東平湖周邊還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古跡,如百佛山隋代大佛、道屯窪國家濕地公園、北朝紅頂山摩崖石刻、四裏山摩崖石刻群、老縣城楚王霸墓等。

總之,東平的運河文化豐富多彩。是歷史留給我們當代人的極其寶貴的文化財富。

建設東平運河文化自然景觀帶的意義、原則和措施

東平縣委、東平縣人民政府認為,運河文化是巨大的人力資源。做好這篇大文章,不僅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還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對促進和發展縣域經濟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

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區的建設可以滿足人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直接服務於和諧社會的建設。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選擇越來越廣,需求越來越高。時尚娛樂、休閑娛樂、文化娛樂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縱貫中國南北數千裏的京杭大運河,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獨特內涵的運河文化,占地面積大,影響廣,對人們的文化意識也極具吸引力和穿透力。發掘和弘揚運河文化,就是弘揚傳統優秀民族文化。在國際經濟壹體化的今天,外來文化日益侵蝕本土文化,社會轉型期文化呈現多元化、交融性。喚醒人們對優秀文化的敬畏、保護和傳承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因素。

運河文化和自然風景區的建設是當地旅遊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壹環。運河文化是壹種跨地域、跨時空的開放文化。它吸收了佛、道、儒文化,融合了吳越、楚湘、齊魯、趙巖等地域文化。它通過流經歷史和道教,強化了運河兩岸各族人民的心理認同,對促進民族團結和國家統壹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它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文化,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進入21世紀後,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旅遊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文化是旅遊業的靈魂,是打造旅遊品牌不可或缺的因素。缺乏文化旅遊資源,註定不會成為遊客的熱點。運河遺址留下的文物古跡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持久的生命力,會顯示出強大的磁性,建成的每壹個景點都會成為人們遊覽的地方。作為中國古代“天人合壹”哲學的典型實踐和傑出創造,運河已被公認為“活的文化遺產”。運河文化和自然風景區的建設必將成為促進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資源。特別是在東平,有東平湖,古梁山泊遺跡,這是孕育了舉世聞名的水滸故事的寶貴資源。運河文化和自然景觀帶的建設將成為水滸文化旅遊線上的壹個熱點。

運河人文自然景觀帶的建設可以有效保護運河兩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百年來,東平運河沿線形成的以民俗文化為特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運河兩岸流行的民俗,如拜河神、賽龍舟、踩高蹺、舞獅、民間武術、燈會等。,過去由於運河的衰落,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趨於冷清,甚至失傳。通過運河人文自然風光帶的建設,可以有效地保護這些民俗文化在強大的現代時尚文化沖擊下不被丟棄,這些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可以成為最具活力、最吸引遊客眼球的獨特文化形態。比如曾經是運河碼頭的戴家廟村,老百姓壹直保持著濃厚的習武習慣。每年旅遊旺季,武術愛好者都要在東平湖景區“露臉”表演武術,深受遊客喜愛。運河文化自然風景區的建設,不僅可以充分保護許多伴隨運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可以在旅遊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運河文化自然風景區的建設有利於運河文化遺址的搶救和保護。由於運河東平段的長期中斷,河兩岸村莊的許多人都從漁民變成了農民。過去曾經是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或繁華的水碼頭的鄉鎮,因為失去了經濟文化發展的特定條件,逐漸變得孤獨、荒涼、衰敗。從表面上看,這是壹次歷史性的改變,但實際上這是無數文化遺產的消失。不要說壹個城市,哪怕是壹個集鎮碼頭,都蘊含著大量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有關人類生活的信息。隨著無情的拋棄,這些信息都將消失。比如東平大安山和戴家廟,曾經是運河兩岸非常繁華的碼頭。在幾百年的明清運河線上,可以說是“天下人皆知妳”。隨著運河的中斷,這些曾經星星點點的碼頭早已黯然失色,變成了普通的村落,有的甚至看不到運河的影子。運河文化自然風景區的建設,通過保護、開發等措施,可以使這些重要的運河文化遺址得到搶救,重新煥發生機,為現實服務。

運河文化和自然風景區的建設有利於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運河東平段斷流後,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變遷,特別是六七十年代的大寨運動後,運河舊路面目全非。在壹些地方,河流被填滿,河岸被摧毀。東平、汶上、梁山三縣相鄰河段普遍存在以渠堤為土源修建磚廠,使渠肢斷裂。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這是好事,但環境的保護卻被忽視了。在壹些地方,老運河路已被視為天然垃圾場和汙水坑,對運河造成了嚴重汙染,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運河人文自然風景區的建設,有利於修復被破壞的環境,再現運河兩岸河道綠樹成蔭、鳥雀成群、魚蝦成群的美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東平運河文化自然風景區建設的幾個基本原則?第壹,短期發展與長期建設相結合的原則。運河東平段長達30公裏,僅靠縣財政難以在短時間甚至十幾年內綜合治理。我們做什麽呢只能進行重點開發,對暫時不開發的河段要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維持現狀,杜絕壹切目的的破壞。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全面實施後,將統籌規劃利用。二是循序漸進原則,防止盲目發展。運河東平段可供選擇的地方很多,分布在沿線6個鎮,每個鎮都有運河文化遺址。為了防止盲目開發,縣裏統壹了開發順序。第三,嚴格遵守文物保護法,修舊如舊,不要因開發造成新的破壞。東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運河文化遺產和文物,認為運河文化屬於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必須好好保護、宣傳和利用。所有屬於文物的運河文化資源,在開發過程中都必須接受相關專家的指導,尊重他們的意見。四是有利於整合資源、重點投入、短期見效等原則。

形成人文、生態、旅遊和諧共存、優化發展的良好格局

運河的開發利用是壹個系統工程,開發者要有熱情和耐心。既需要財力,也需要智慧;只有在科學的軌道上,結合各種有利條件,調動壹切積極因素,才能構建起人文、生態、旅遊和諧共存、優化發展的良好格局。為實現這壹目標,中共東平縣委在調查論證的基礎上,結合全縣旅遊業的發展,制定了“科學規劃、全面布局、突出重點、分期開發”的總方針。光有籠統的政策是不夠的,還要有充足的資金作為保障,否則,再好的想法也只能是空中樓閣。歷史上,東平是個農業縣,財力很差。如何拓展融資渠道,保證開發建設的順利進行?縣委采取了四項措施:壹是充分利用政策從國家爭取壹點;二是縣財政設立專項資金,保證項目實施;三是對投資受益者和吸引外資、社會閑散資金者制定具體政策;第四,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利用收回的資金繼續投入新項目的開發建設。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縣委明確了大旅遊發展的戰略思路,按照“水滸故裏、江北漁村”的主題定位和“遠推水滸文化、近推休閑度假”的市場定位,以爭創國家旅遊強縣、打造國內知名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加快景區建設。借鑒歷史上農民水利專家白英“引溫州水運經濟”的方略,從溫州引水到東平新城,把縣城變成“水城”。歷史上著名的運河戴村壩位於縣城以東五公裏處,其上遊河道為發源於泰國萊山的大汶河,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裏。大汶河水質優良,水資源豐富,通過下遊的大清河流入東平湖,為東平利用這壹天然水資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今年以來,該縣投資數億元在戴村壩上遊修建了引水工程。目前工程完成過半,預計國慶節前完工。同時,縣委計劃總投資20億元對戴村壩至東平湖、大運河至黃河全長約150公裏的航道進行全面清淤改造。目前,戴村壩至東平湖40公裏河段已疏浚完畢,沿岸有15碼頭節點和40多個景點,部分已完工,部分仍在建設中。縣城南口新建的“清河公園”和旅遊碼頭,遊客可乘船直達東平湖。沿著這條水上遊的風景帶,他們可以欣賞到大慶河兩岸綠草如茵、牛羊成群、雞鳴樹影、霜橋飄香的田園風光,也可以欣賞到東平湖迷人的濕地風光。同時,戴村壩休閑遊樂園、羅貫中紀念館、羅貫中故裏牌坊、道屯窪城市濕地公園、水上森林遊樂園、運河漁村、漁家風情園等景區正在建設中。

其次,投入大筆資金搶救保護運河明珠城。如前所述,殘曾是壹座千年古城。在運河文化與自然景觀帶的開發建設中,中國東平縣委、縣人民政府把恢復運河歷史風貌作為運河文化景觀帶建設的亮點,也作為整合全縣旅遊資源的重中之重。年初,縣政府成立了壹個專家組,根據清代東平府的記錄,對城市進行了全面規劃,確定了30多個需要重建的景點,即四座城門樓,八英裏長的宋代街道,文廟,火廟,性廟,以及歷史上的65,438+00座牌坊。對於所有的景區,決定在市內集資、招商、落地。壹期工程投資3億元,建設全長4300米的宋街,南接京杭大運河,北接東平湖,分為休閑、觀光、服務三大功能區。同時,修繕和改善運河遺跡永濟橋和清真寺;重修北門樓、狀元樓、龍門連嶽廣場、升平任銳廣場、進士、廣場等文物古跡;街道全部用青石板鋪成,沿街建築按照宋代風格整體開發,再現宋代市場的繁華景象。二期工程投資4.5億元,重建歷史悠久的東平府、文廟、洪基、關帝廟、老城門城墻,修復護城河,修建旅遊碼頭。三期工程將投資5億元對城區進行綜合改造,再現關帝廟街、苗文街、孟佳街、白衣堂街等老街巷的歷史風貌,建設文化廣場,模仿宋代高檔住宅小區、高檔酒店,打造千年宋城和諧之美。三年後,基本上可以恢復運河明珠市的歷史景觀。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已安裝了“升平”廣場、“龍門”廣場、“金石記”廣場三座歷史名牌樓。北門外的東平湖旅遊碼頭已經建成。有著500多年歷史的運河清真寺,縣財政投入60多萬元,修繕了大雄寶殿,加建了房間,讓這座精致的古建築重新煥發了生機。周城是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裏的故鄉,也是萬裏的故居。它不僅是東平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重要的紅色旅遊資源。占地約3000平方米的萬裏故居也在規劃實施中。城市四面環水,蘆葦叢生,綠柳成蔭。它是壹座典型的水城,曾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城市經過歷史修復後,原有的護城河、池塘將重點發展觀光農業,種植蒲葦荷花,再現民國《東平縣誌》中記載的“夏秋之交,荷花半城,漁舟唱晚,景色之美,不亞於江南”的美景。我們深信,三期工程建成後,隨著運河文化遊和水滸文化遊的興起,周城必將成為運河旅遊線上壹個獨特的旅遊景點。

第三,努力打造東平湖旅遊品牌。富含運河文化和水滸文化內涵的東平湖是東平最大的旅遊資源,也是運河文化旅遊的龍頭項目。東平縣委、政府壹直把東平湖作為旅遊產業化建設的戰略重點。在縣內財力不足的情況下,采取“招商開發、互利共贏”的方式,與合資方協商,整體設計開發東平湖景區和臘山國家森林公園,先後修復了聚義島的蒼美寺、鐘鼓樓等古建築,以及根據古典小說《水滸傳》修建的村舍、水村。今年通過專家論證評估,將運河濕地即東平湖濕地作為旅遊開發的核心區域,整合閑置資源。在東平湖王臺,規劃建設“水滸古鎮”,既是影視基地,又是大型旅遊碼頭和休閑娛樂場所。目前基本完成。隨著東平湖景區的建設,大慶河沿岸的旅遊碼頭、縣城到東平湖的高等級觀光路、環湖觀光路等多個項目正在建設中。曾經是運河重要碼頭的大安山畔虞夢,正在規劃建設運河文化遊樂園,發展以垂釣、采菱、木船遊、水上運動、運河風味小吃為主要內容的休閑旅遊項目。

所有這些項目實施後,東平的生態環境將得到根本改善,旅遊業將有壹個全新的景觀,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將大大提高。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正在加速形成。東平是運河文化和自然風景區的開發建設地。三四年內總共投入50多億。今年實際投入6543.8+02億元,從景區數量和質量上提升了旅遊業。這種大規劃,大布局,大氣魄,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回報。從去年開始,遊客數量持續爆發,旅遊收入也大幅增長。

目前,東平運河文化自然景觀帶的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我們堅信,隨著運河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不斷完善,壹條以東平湖景區為核心、充分體現運河文化特色的精品級旅遊帶,必將出現在魯南大地,成為遊客的首選。□

  • 上一篇: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位於哪個省市。
  • 下一篇:洛陽博物館藏品簡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