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糧倉的地勢比較高,還會在糧倉裏面放上草席,木板,草灰,以保證糧倉內部的幹燥和涼爽。最後還會用火烘幹糧倉,這不僅保持了幹燥,也去除了水分和細菌。
河南洛陽發現了隋朝最大的糧倉含嘉倉。含嘉倉建造於公元605年,歷時10年。楊廣繼位後遷都洛陽,為了養活百姓,隋煬帝又命人在洛陽邊上修建了含嘉倉等糧倉。在唐朝時期含嘉倉又進行了多次擴建,面積達到了400000平方米。根據當時的文獻記載,含嘉倉糧食存量為12660000石,占了全國糧倉的壹半。
含嘉倉在唐朝的時候也被稱為天下第壹倉。最令人驚奇的是,含嘉倉160號倉庫裏面還有很多的有機物以及種子等。這些古物在挖掘出來以後送往洛陽進行培養,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古物在地下埋葬了千百年。在農科院培養,三天後居然還能發芽。
專家分析,因為在隋朝的時候,修建含嘉倉的工人們會先把土壤周圍的土用火進行烘烤,會讓土地變得幹燥,不容易進水。再加上選擇含嘉倉的地方比較高,不容易受潮。在倉的底部也會鋪上草木灰,再放進壹層木板,最後再把糧食壹次性倒入。這樣,谷物就不會因為受潮發爛,腐壞。
當時含嘉倉建好以後,古人還會在上方種壹棵樹。如果谷物發熱或者發芽,上面的小樹就會變黃。即使到現在,也完全無法復制隋朝的糧倉,可見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是非常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