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博物館
鴉片戰爭博物館,又稱林則徐紀念館,位於東莞市虎門鎮。是壹座收集、保護、展示、研究林則徐禁煙鴉片戰爭史料的專題博物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民族英雄林則徐在這裏當眾銷毀從英美收繳的鴉片2376254斤,是震驚中外的虎門銷毀鴉片之舉。虎門鴉片大銷毀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第壹頁,寫下了世界禁毒史上的光輝篇章。離賣煙池100米的虎門碑上,壹尊林則徐銅像端坐銷毀鴉片。再往前走,妳會發現城堡般的博物館主樓。
進入紀念館正門,壹大群粉色雕塑迎面而立,槍戟的英雄形象躍躍欲試,讓人倍感驕傲和豪邁。群雕的右前方,鐵柵欄柱碑亭上刻著:賣煙池舊址。
展廳圖文並茂,內容生動豐富。二樓正面有壹幅大型環形立體巨幅畫,再現了鴉片戰爭中虎門海戰的場景。巨幅畫作虛實結合,采用電、聲、光、膜等現代科技裝置,將人置身於150年前的抗英戰爭中。博物館還設有禁毒展覽和現代書畫藝術、民族風情、自然科技等臨時展覽。
票價信息
鴉片戰爭博物館
免費開放時間:每周壹至周日8:30-17:00。
為了保證文物安全和良好的參觀環境,根據博物館的接待能力,每天的參觀人數限制在2000人以內。
觀眾憑票進入博物館。參觀者在博物館門口的取票處排隊,以便獲得參觀博物館的門票。免費門票會分時段發放。每天上午發售1200張車票,取票時間為8: 30-12: 00,下午發售800張車票,取票時間為14: 00-16: 00。
憑票遊客可參觀林則徐賣煙池舊址、林則徐禁煙及鴉片戰爭歷史展(維修中,閉館)、虎門故事展(維修中,閉館)、子德湖山堂當代名家書畫展、虎門賣鴉片紀念碑及博物館區。
海戰博物館
門票:20元。
門票可用於參觀:鴉片戰爭暨虎門之戰展覽、國家禁毒教育基地、禁毒展覽、宣誓廣場、觀海長灘。
沙角堡舊址
門票:6元。
套餐:8元。
有了套餐,可以參觀:沙角門樓(點臺)、海邊平臺、臨高臺、釣魚臺、龔琳澤旭紀念碑、解冰漪汾、焦焱碼頭、陳連生雕像、雕像、航模展。
威遠島炮臺舊址
門票:6元。
套餐:8元。
可隨包參觀威遠炮臺、鎮遠炮臺(微博)炮臺、靖遠炮臺、南峰炮臺、蛇頭灣炮臺、虎門海戰圖片展等。
地址:廣東東莞虎門鎮解放路88號。
開放時間:淡季8: 30 ~ 17: 00,旺季8: 30 ~ 17: 30。
交通線
乘坐13路公交車到達虎門林則徐紀念館。坐公交8A到海戰博物館;乘坐2路、9路或東莞旅遊大巴L1到達威遠電池管理點;乘坐5路、10路公交車到達沙角電池管理點。
悅慧園
優雅獨特的嶺南古建築風格的亭臺樓閣倒映在東江上。在美麗的嶺南園林中,山、亭、曲廊、島、橋、堤、河等56處景觀形態各異,妙趣橫生。
這就是中國最大的嶺南古典園林——月輝園,由廣東東莞農民企業家範炳貴投資1億多元,歷時壹年建成。
月輝園林布局精巧,將嶺南傳統園林藝術與現代審美情趣融於壹園。亭臺樓閣、水榭樓閣、曲徑通幽、石橋假山等壹百零八處園林景點,蘊含著典雅獨特的嶺南古建築風格,掩映在青翠的古樹名木中,曲徑通幽,臺階各異。壹條清澈蜿蜒的小河繞園流過,將園內景點串聯起來,水隨園轉,園因水而活。庭院幽深,荷風處處,楊柳輕掛,在唐詩宋詞的意境中十分深刻。
東江的天然流水被巧妙地引入公園。河、湖、溪、溪等水域面積240余畝,約占總面積的30%。碧波蕩漾,極其溫柔。作為園中的主體建築,米文閣占地約10000平方米,是嶺南仿古樓閣之冠,是嶺南文化藝術的瑰寶..南雲閣是壹個古典劇場,在這裏妳可以聽到傳統粵曲的自然之音。五緣坊、詩廊、媯水橋等眾多景點,工藝精湛,是嶺南文化的縮影。
票價信息
60元(會員55元);
學生35/會員價30元;軍事35/會員價30元;
1.1以下兒童免費;1.1-1.4兒童及60歲以上35元/會員價30。
地址
月輝花園位於東莞市道滘鎮,東江之濱,具有濃郁的珠江流域水鄉或風情。距廣深高速道滘出口僅10分鐘車程,兩小時車程可通達珠三角所有經濟發達城市。
交通路線
1,廣深高速道滘出口下車,然後按照路標往道滘大羅沙村方向行駛(約10分鐘車程)。
2.廣深高速道滘出口-紅梅方向-第壹個丁字路口左轉-大羅沙方向-南亞方向直行10分鐘-月輝花園。
3.廣深高速厚街橫崗出口-厚街鎮中心-厚街夏屯方向-道滘南雅方向5分鐘-大羅沙方向3分鐘-月輝花園。
4.道滘站已開通9路公交車至月輝花園,發車頻率15分鐘。
南社村古建築群
南社村建立於南宋末年。如今保存了大量明清古建築,其中祠堂25座,古宅100余間。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申報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正在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村子以池塘為中心,兩岸有很多祠堂。巷道幽靜,房屋密集,古韻幽靜。古榕搖曳,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該村保留了大量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灰塑和陶塑,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周圍的農田也大量保存,保持著清新的田園風格。
南社村的古建築不同於客家圍和潮汕民居。它們代表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水鄉的特色。每個住宅都被壹個家庭稱為“家廟”,前面有自己的水井和馬史小巷。每條馬史小巷都被壹條小水道隔開。最有特色的建築是“家廟”,多為四柱三層磚石牌樓建築。建築為歇山頂,屋檐下有鬥拱,額上有雕刻精美的木雕。數百棟房屋錯落交織,在茂密的樹木間閃爍著古典韻味。“家廟”大門上的動物、花鳥木雕、石雕,都栩栩如生。
這些集家廟、水屋、古井於壹體的古建築,不僅保留了較為完整的明清文化,而且成為考察早期珠三角地區水鄉居民生活狀況的不可多得的依據,極具歷史文化價值和開發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