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從繪畫風格方面。
康熙琺瑯彩瓷的外壁全部塗滿色彩,不露白底,不題詩。內容上改變了康熙朝有花無鳥的單調畫法,繪花鳥、竹石、山水等各種畫面,並配以書法極精的相應題詩和藍料印,成為瓷和書、詩、畫相結合的藝術珍品。
第二從底款方面。
康熙朝的底款多為 康熙禦制 宋體雙排料款,料有藍、紅、黃三種,多數為藍料款,黃款主要建於紫砂器。
雍正朝的底款多為 雍正年制 宋體雙排藍料款,少數為 大清雍正年制 楷體雙排清華款。
乾隆朝的底款多為 乾隆年制 雙排藍料款,字體多數為宋體,少數為四字或六字篆體,未見紅、黃料款。?
第三從器型方面。
康熙琺瑯彩主胎釉要采用景德鎮燒制的素白瓷為胎,為了達到銅胎畫琺瑯器施彩的效果,以裏壁施釉,外壁無釉的反瓷為胎,在胎的外壁上施琺瑯彩料然後再入窯烘燒成反瓷,再進行描繪。瓷胎較銅胎質地更為細膩潔白,將彩料映襯得更為艷麗潤澤,其彩繪的效果較銅胎畫琺瑯彩更勝壹籌。
擴展資料
琺瑯器的歷史。
琺瑯器最早誕生於希臘,希臘普魯斯島出土的公元前12世紀的六枚戒指和雙鷹權杖首,被公認為最原始的掐絲琺瑯。在12世紀,掐絲琺瑯器由阿拉伯地區直接或間接傳入我國。
事實上,阿拉伯地區的掐絲琺瑯傳入我國,應分為兩個階段:先是由彼地制作的掐絲琺瑯器,經由東西貿易的興起,隨著壹般番貨傳入我國;而後又由於蒙古人統治歐亞大陸,建立大元帝國,由於人種的遷徙與文化技藝頻繁的交流,掐絲琺瑯的制作技巧隨著西方藝人傳入我國。
明初,掐絲琺瑯已經被某階層的人士使用,到了景泰年間,琺瑯工藝臻於鼎盛。
百度百科—— 掐絲琺瑯
百度百科——銅胎掐絲琺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