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寶福局所鑄鹹豐錢,頗具地方特色,若按其面文可分通寶、重寶兩大類型,每壹種類型又可細分若幹系列。如通寶類型有“單點通”狹緣系列、“單點通”闊緣系列、“單點通”肉計重系列、“雙點通”狹緣系列、“雙點通”套子錢系列等。重寶類型有背紀值系列、背紀值緣計重系列、背紀值肉計重系列、背滿文紀局無紀值系列、背無滿文紀局有漢文紀值系列等。另有不成系列的試鑄錢,如通寶面紀國號“大清”、通寶背紀國號“大清”、重寶背滿漢文紀局名“福”等等。
2006年4月,筆者有幸於福州左海古玩市場覓得壹枚“鹹豐通寶”背穿左右滿文紀局名“寶福”、上下漢文紀值“五十”的木雕樣錢。該錢錢體呈棕褐色,包漿色澤自然,乍見如同炮銅雕母,然以手掂托始感重量偏輕,經細審乃系以草楠木手工雕刻而成。雕工刀法嫻熟,運刀舒暢,地張修鏟極為平整,與錢文交結處明顯可見刀痕,故非精於此道之老手斷不能為。實測相關數據為:面徑72毫米,面穿寬9.7毫米,背徑71毫米,背穿寬10.7毫米,重24.1克。
竊以為,該木雕樣錢制作時間應在鹹豐三年六月十八日以前。此由上引王懿德奏折所稱“閩者軍務緊急,經費不資,民用支絀之際,不得不照紳士所議,先行辦理”即可管窺壹斑。
以此雕樣所鑄行的壹當五十大錢,迄今仍有實物傳世。如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十七、清”第196頁即錄有壹枚,陳鴻禧《清錢珍稀四百種》第128頁附錄此錢拓,稱之為“大字版五十”。馬傳德、徐淵《鹹豐泉匯》第639—640頁錄有四枚,統稱之為“通寶五十頭通”,其特征分別為“大字斜豐長十”、“大型大字斜豐”、“大字正豐”和“斷筆鹹小五”,黃銅質。而且其重量超過二兩五錢,接近計重五兩,此與王懿德奏稱“當十者每枚重五錢,當二十者倍之,當五十、當百者如數遞增”不相符合,故應為“先行辦理”之試鑄錢。可證鹹豐九年九月,署理福建布政使的張集馨所言“吏治之壞,至閩極矣。”、“福建錢局名曰‘寶福’,由制錢改鑄大錢,由大錢改鑄鐵錢,復由鐵錢改鑄制錢,多年並不報部。”並非妄語,由此亦可窺鹹豐年間福建幣政復何等混亂不堪。
寶福局鹹豐通寶木雕樣錢迄今僅發現三枚。其中壹枚背“壹百”錢幾經輾轉,今歸旅居加拿大的華人收藏家李先生所有。另壹枚背“壹百”錢,十幾年前曾出現在福州鼓樓市場,後來不知歸於何人,亦不知流落何方。今筆者所得這枚背“五十”錢,雖非碩果僅存,然亦彌足珍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