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博物館館藏十分豐富,藏品分六大類:
壹是陶器,有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以及商周、戰國、秦漢等時代壹系列的陶制器物,其中有大汶口文化的紅陶尊、龍山文化的黑陶、簿胎高柄杯等珍貴陶器。
二是瓷器,從原始瓷器及唐宋以下的瓷器均有收藏。
三是青銅器,藏有歷代貨幣、兵器、禮器、祭器、佛造像等大量銅器,其中的銅百文寶鼎堪稱佳品,戰國車大夫長畫戈為國內僅有。
四是書畫,濰坊市博物館收藏書畫最為豐富,藏有自宋代以來許多名流大家的作品,如馬遠、沈周、唐寅、文征明、董其昌、王鑒、鄭板橋、劉墉等人的作品均有收藏,其中鄭板橋的書畫作品件件為珍品。
五是民間藝術、民俗類,收藏有楊家埠木板年畫,高密民間藝術三絕:撲灰年畫、泥塑、剪紙及多種民俗文物。
六是古生物化石,如:“巨型山東龍”、“霸王龍”、“犀牛化石”、“諸化石”、“三角原古化石”、“柄杯鹿化石”及魚類、植物類化石,總計13000多件。
精品展示
噬人鯊:在濰坊市博物館展出的展品中,有壹條目前國內發現最大的吃人鯊魚標本,長四五米,栩栩如生,屆時市民可到博物館開開眼界。 噬人鯊,俗稱大白鯊,為現存最兇殘鯊類之壹,通常體長2-5米,最長可達12米。大白鯊身體強壯,遊泳迅速,生性兇殘。牙齒狹長,錐形。肉可食,皮能制革,肝可作為提取魚肝油的原料。它經常出沒在沿海水域中,攝食大型魚類和海生哺乳動物,主動攻擊小船,還食人,因此而得名。噬人鯊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各海區,我國見於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
化石:濰坊的古生物化石馳名中外、聞名遐邇,其中諸城的恐龍化石最為豐富,是全國少有的恐龍化石寶庫。恐龍化石的分布以呂標鎮的龍骨澗為中心,縱橫於濰河兩岸20余公裏。已出土的多具“巨型山東龍”、“鴨嘴龍”引起世界的註目。諸城恐龍生存於中生代,距今1億年左右,當時這裏是龍的世界,種類繁多、門類齊全。已出土的有蜥腳類、食肉類、虛骨龍類、鴨嘴龍類、鸚鵡嘴龍類等。其中出土的高8米、長18米的巨大鴨嘴龍被稱為世界之最。 濰坊的古生物化石被稱為世界之最的還有臨朐的山旺化石,在1800萬年以前形成的矽藻巖頁蘊藏著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已發現的化石有124種,其中動物化石有犬熊、豺熊、半熊、無角犀牛、三角原古鹿、鳥類、河鴨、魚類等40余種,昆蟲100余屬,近200種。植物化石140余種,是世界罕見的“化石寶庫”。
青銅器:濰坊仿青銅器制作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產品主要是仿制爵、鼎、盤、爐以及佛像、鳥獸和人物等。當時壹個名叫胥倫的農民,生性聰敏,巧於手工制作,並擅長書畫。為了糊口,他鑄造假漢印和古代造像,冒充真品,賣給當時著名的金石收藏家陳介祺。當陳介祺發現是冒牌假貨後,並沒有責怪他,反而盡出個人所藏三代青銅器、六朝佛造像、印章等文物,與他***同研討,以求仿制。經過協作,采用拔臘翻砂法仿制,制品惟妙惟肖,幾乎亂真。從此胥倫名揚四方,因其技藝精湛,晚年赴京為國子祭酒王懿榮等鑄印,很受器重。 仿古銅器在濰坊廣為傳播。新中國成立後,仿古銅工藝迅速發展,品種已由過去的幾個增加到幾十個,且在質量上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上銹工藝,在原來壹兩種的基礎上,增加到出士銹、家藏銹、黑漆銹、鎏銀等六種技法,使制品上的斑銹逼真,色澤肖似天成。長保存,顏色不變。濰坊已成為全國重點仿古銅器產地之壹。其代表作有“長信宮燈”、“毛公鼎”等,“毛公鼎”原件是清朝同治年間在陜西出土的西同青銅器,曾被當時濰坊金石學家陳介祺收藏,後流失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