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壹些桌案擺件和人物雕像都會使用這種表達方式。清代的圓雕人物造型有些復雜,他們更註重衣服褶皺的描寫,增加了更多的質感。
牙雕《持經觀音》,手持經卷,閉目而坐,體現了觀音菩薩純潔、端莊、慈悲的道德風範。坐像雖小,但雕像特別註重對服飾的描寫,線條明顯增多,刀法流暢但略欠蒼勁,與明代牙雕人物的風格大相徑庭。
浮雕是平板上表面的立體雕刻方法,在造型上有明顯的前後層次關系和半立體效果。
浮雕是壹種廣泛使用的造型形式,分為淺浮雕和高浮雕。淺浮雕是壹種低於高浮雕,高於薄浮雕的浮雕雕刻方法。屬於平面雕刻,但是有明顯的層次感,大部分象牙雕刻都用這種方法。
高浮雕介於圓形雕塑和平面雕塑之間,屬於半立體雕塑形式,空間感強。
7.比如漁薪牙雕的筆筒,就是用高浮雕的方法把山川、漁薪、牧童做成的。畫面在平面上是立體的,浮雕效果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