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琴道 高羅佩

琴道 高羅佩

高羅佩(Robert VanGulik,1910-1967),荷蘭外交官,著名漢學家。他曾評價自己壹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職業,漢學是他的終身事業,寫小說是他的業余愛好。最為人所知的或許是《狄公案》。

高羅佩是荷蘭漢學家。他的本職工作是外交官,曾經擔任過荷蘭駐馬來西亞、駐日本大使。他從小迷戀中國文化,對琴棋書畫都有研究,對於中國的書法、繪畫、甚至硯臺都寫有專著。抗戰時,高羅佩在重慶,參與組建了“天風琴社”。他本人的琴技相當不錯。古琴名家張子謙聽了高羅佩彈奏《長門怨》後評價說:“頗有功夫。”高羅佩娶了壹個中國的大家閨秀做妻子。他的妻子後來曾回憶:從他們認識到臨終,高羅佩沒有壹天間斷過練字,他就是壹個中國人。

關於本書

《琴道》是壹本向西方人介紹中國獨特的古琴藝術的書,也是古琴研究的權威之作。高羅佩收集考證了無數有關古琴的資料,從中提煉出了古琴的思想體系。他把這個體系叫做“琴道”。

作為饒宗頤先生的琴友和知音,高羅佩對中國古琴十分癡迷。他曾師從古琴大師葉詩夢,並與於右任、馮玉祥等組織“天風琴社”。抗戰時期,高羅佩以外交官身份在重慶舉辦古琴義演,為中國抗日籌款,壹時傳為雅談。

《琴道》便是他對中國古琴研究的重要成果。

壹九三九年,時任荷蘭駐日大使的高羅佩撰寫了壹部關於中國古琴的論著,由東京上智大學出版,名之《琴道》。

在書中,高氏提到 壹九三七年發表的壹篇《音樂編年史》,文章作者認為,中國樂器相當粗糙簡陋,令人無法運用完善的技巧,音質也毫不悅耳,必須依照西方音律的標準來改造它們 。 這種荒唐的觀念令他痛惜——他親身得授於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琴師們,通曉琴藝的奧妙,又親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毀棄自己的這份珍貴遺產,轉而對西方音樂趨之若鶩。 此時,高羅佩更像是扮演著古代士大夫的角色 , 以延續“太古遺音”為己任 。《琴道》更能體現他早年的誌趣,或者說,發於自然的喜好——這喜好壹直延續終生。 之所以名曰“琴道” ,是因為高氏認為,古琴的風雅使其成為文人生活的象征,這件樂器的音樂屬性已經成為它的附屬品,而中心則是壹種舊式文人獨特的思想意識。他將這種抽象的意識稱為“琴道”。但在高氏的筆下,“道”並非絕對之物,它更像是壹種寄托於時代的觀念。古琴與諸多聖賢的聯系最終使其成為文人必備之物,繼而與君子德行並提,高氏眼中的“琴道”就這樣產生了。除了儒家,高氏認為道家和佛家均影響了“琴道”的形成與發展。比如,彈琴擇地等種種講究在他看來,與經文中記載的密宗儀式十分相似。他雖為古典著迷,但更希望厘清古琴的淵源,盡可能避免人雲亦雲,正因為這種理性的精神,他的著作得以長久地在古琴史上占據重要位置。他在 後序中寫道:“豈必虞山自耕,雲林清閟,蔭長松,對白鶴,乃為自適哉!藏琴非必佳,彈曲非必多,手應乎心,斯為貴矣。”這儼然已有些老莊的超脫意味 。

在《琴道》的卷首,高羅佩引用了歐陽修《江上彈琴》中的兩句:“琴聲雖可狀,琴意誰可聽?”

高氏的琴意在何?他自己也為辭藻的無力而嘆息,因為我們想要表達的事物本來就無法言傳。但是,他仍樂於這種寫作的磨練——踏著先賢的足跡,向世人昭示,古琴最樸素的本質即奏出大自然的不朽之音。

第七章“結論”:“20世紀迎來了中華民國的建立,同時也迎來了對壹切價值觀的重新評價。這裏我們必須暫時停止關於琴道歷史的討論,而以壹些關於古琴音樂現狀和未來的評價結束本書。” (第160頁)“本書的作者是那些既天真又過於自信的人中的壹個,我信奉永恒價值的存在。我相信真正美好的事物將會永垂不朽;這些事物暫時可能會被輕視、忽略,或是遭受壓制,但是他們永遠不會徹底消失。”(第161頁)

中國古琴是壹個意義的載體, 富有深厚的文化蘊涵, 其中壹個突出表現是, 古琴的形制和音色、 曲韻都充滿了象征性。 這種象征精神淵源於天人合壹的哲學觀念, 最終落腳到作為倫理觀念的物質載體上面。 其重要表現就是以天地作為人的倫理準則的依據。

備註:

高氏1910年生於荷蘭,3至12歲隨其父(任軍醫)生活於印度尼西亞,種下熱愛東方文明之根芽。中學時自習漢語,1934年入萊頓(Leiden)大學攻法律,但醉心於東方學,修習漢語、日語及其它壹些亞洲語言文字。1935年獲博士學位。此後奉派至日本任外交官。高氏四處搜求中國圖書字畫、古玩樂器,並成珠寶鑒賞家;通書法及古樂,能奏古琴,作格律詩。1942-1945年間在華任外交官,與郭沫若、於右任、徐悲鴻等文化名流交往。高氏渴慕中國傳統士大夫生活方式,自起漢名高羅佩,字忘笑,號芝臺,名其寓所曰“猶存齋”、“吟月庵”;並於1943年娶中國大家閨秀水世芳為妻。1949年又回日本任職。此外還曾任外交官於華盛頓、新德裏、貝魯特、吉隆坡等處。1965年出任駐日大使,1967年病逝於荷蘭。

琴言十則

吳澄,1249-1331年

壹、置琴案上,軫前須容掌許,以便轉軫。 身坐正對五徽,則左右手往來通便。

二、彈弦不得過四徽,蓋近嶽則聲實故也。下指不得浮漂,亦不得重濁,入弦欲淺,按弦欲實。

三、鼓琴時無問有人無人,常如對長者在前。

身須端直,且神解、意閑、視專、思靜,自然指不虛,下弦不錯鳴。

四、取聲欲淡,又欲自然。其妙在於輕重切當、緩急得宜。若布指濯惡、節奏疏懶,與艷巧多端、聲調繁雜,皆琴之疵繆,不可不戒。

五、琴資簡靜,無增容聲。 然須理會手勢,則威儀可觀。 若按弦不問甲肉,前指不副後指,而且擘撮拂歷、掌腕蹲探無法,是尚未得妙指。 雖在彈,奚以為哉。

六、琴品欲高。 若撫琴時,色變、視流,甚至傴身疊足、搖首、舞唇,氣象殊覺不雅,即知而禁之,則又神情不暢、瑕釁叢生,不如已之可也。

七、古人制曲,或怡情自適,或憂憤傳心,須要識其意旨。 若徒取聲,則情與制違。古人風調,何有於絲桐之間。

八、琴學貴精,多則便不能精。 如從明師學得數曲,當時時調弄,既不失其遺意,而且妙音出於熟習,所謂密爾自娛於斯弦也。 不然多學多廢,寧免手生荊棘何。

九、曰盡禮以尊其道,如風雨市廛不彈是也。 至遇知音、升樓閣、登山、憩谷、坐石、遊泉、值二氣之清朗,皆際勝而宜於琴者。 反是而對俗子、娼優、與夫酒穢塵囂,皆惡景也,自當善藏其用。

十、彈琴養性,非取必於人知。 故好而邀者,宜為壹鼓;不則囊琴自適而已.若奏曲不好之前,與誇能流俗之士,亦幾無恥,亟須韜晦。

彈琴雜說

明·楊表正

琴者,禁邪歸正,以和人心。是故聖人之治將以治身,育其情性,和矣!抑乎淫蕩,去乎奢侈,以抱聖人之樂。所以微妙,在得夫其人,而樂其趣也。凡鼓琴,必擇凈室高堂,或升層樓之上,或於林石之間,或登山顛,或遊水湄,或觀宇中;值二氣高明之時,清風明月之夜,焚香凈室,坐定,心不外馳,氣血和平,方與神合,靈與道合。若不遇知音,寧對清風明月、蒼松怪石、顛猿老鶴而鼓耳,是為自得其樂也。如是鼓琴,須要解意,知其意則知其趣,知其趣則知其樂;不知音趣,樂雖熟何益?徒多無補。先要人物風韻標格清楚,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胸次好,口上要有髯,胸中要有墨:六者兼備,方與添琴道。如要鼓琴,要先須衣冠整齊,或鶴氅,或深衣,要知古人之象表方可稱聖人之器;然後浴水焚香,方才就榻,以琴近案,座以第五徽之間,當對其心,則兩方舉指法。其心身要正,無得左右傾欹、前後抑合,其足履地,若射步之宜。右視其手,左顧其弦,手腕宜低平,不宜高昂,左右要對徽,右手要近嶽,指甲不宜長,只留壹米許。甲肉要相半,其聲不枯,清潤得宜。按令入木,劈、托、抹、踢、吟、揉、鎖、歷之法,皆盡其力,不宜飛撫作勢,輕薄之態,欲要手勢花巧以好看,莫若推琴而就舞,若要聲音艷麗而好聽,莫若棄琴而彈箏。此為琴之大忌也。務要輕、重、疾、徐,卷舒自若,體態尊重,方能與道妙會,神與道融。故曰:“德不在手而在心,樂不在聲而在道,興不在音而可以感天地之和,可以合神明之德。”又曰:“左手吟、揉、綽、註,右手輕重、疾徐,更有壹般難說,其人須要讀書。”

上古琴論 · 《五知齋琴譜》 1 7 2 1 年版

昔者伏羲之王天下也,仰觀俯察。感滎河出圖以畫八卦,聽八風以制音律。采嶧山孤桐,合陰備陽,造為雅樂,名之曰琴。

琴者禁也,禁邪僻而防淫佚,引仁義而歸正道,所以修身理性,返其天真,忘形合虛,凝神太和。

琴制長三尺六寸五分,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年歲之三百六十五日也。廣六寸,象六合也。有上下,象天地之氣相呼吸也。其底上曰池,下曰沼。池者水也,水者平也,沼者伏也,上平則下伏。前廣而後狹,象尊卑有差也。上圓象天,下方法地。

龍池長八寸,以通八風。鳳沼長四寸,以合四氣。其弦有五,以按五音,象五行也。大弦者君也,緩和而隱。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亂。迨至文武加二弦,所以雅合君臣之恩也。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音畫正,天下和平,而兆民寧。

雅樂之感人也:性返於正,君臣義,父子親,消降邪欲,返乎天真。鄭聲之惑人也:正性邪,淫心生,亂男女之別,動聲色之偏。故視琴聽音,可以見誌觀治,知世道之興衰。故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以平天下之心,為太平之樂也。

琴書曰:琴之為器,創自伏羲,成於黃帝,法象乎乾坤,用宣乎妙道,含太靈氣,運九十種聲。初制五弦,加於文武,建龍鳳之號,通鬼神之幽。其聲正,其氣和,其形小,其義大。如得其旨趣,則能感物。誌躁者,感之以靜;誌靜者,感之以和:和平其心憂樂不能入。任之以天真,明其真,而返照動寂,剛生死不能累,方法豈能拘。

古之明王君子,皆精通焉。未有聞正音而不感者也。昔者師襄鼓琴,則有遊魚出聽,六馬仰秣。有形之物,無語之獸,尚能感之,況於人乎!自正音失而琴道乖矣。

琴能制剛,而調元氣。惟堯得之,故堯有《神人暢》。其次能全其道,則柔懦立誌。舜有《思親操》,禹有《襄陵操》,湯有《訓佃操》者是也。自古帝明王,所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鹹賴琴之正音是資焉。然則琴之妙道,豈小技也哉?而以藝視琴道者,則非矣。

  • 上一篇:今天光緒銀幣的價格是多少?
  • 下一篇:電影《紅太陽》,真實的,真實的張,真實的軍人,還有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