瓘字讀[guàn]。
詳細釋義:
古書上指壹種玉。瓘,玉也。從玉,雚聲。——《說文》
若我用瓘斝玉瓚,鄭必不火。——《左傳·昭公十七年》。註:“圭也。”
齊陳王瓘字子五。——《左傳·哀公十五年》
康熙字典:
唐韻工玩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貫。《說文》玉名也。《左傳·昭十七年》鄭裨竈曰:若我用瓘斝玉瓚,鄭必不火。《註》瓘,珪也。又人名。《左傳·哀十壹年》軰瓘軰莊涉泗。《註》二軰,齊大夫。
唐韻由唐人孫愐著,時間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後,是《切韻》的壹個增修本,但原書已佚失。據清代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所錄唐元和年間《唐韻》寫本的序文和各卷韻數的記載,全書5卷,***195韻,與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同,其上、去二聲都比陸法言《切韻》多壹韻。
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也是《切韻》的壹個增修本,較《唐韻》更早。但孫愐曾利用朝廷擴大《唐韻》的影響,所以《唐韻》雖是孫愐的私人著述,命名卻帶有官方的性質,比起較它早出的《刊謬補缺切韻》更有名氣。
東齋記事上說:“自孫愐集為《唐韻》,諸書遂廢”。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和孫愐的《唐韻》,都對韻字加入註釋,並且引文都有出處,於是韻書便同時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
原文:
舊說仙人吳彩鸞,日書切韻歸毫端。不應神速有如此,令人至今疑稗官。
相傳此事三百載,誰知真跡儼然在。筆精墨妙信入神,間以朱丹倍晶彩。
法言初為此韻時,賸裒文字覺後知。寧知遂經謫仙手,諱字曾闕民與基。
經生矻矻盡精力,摩以歲月或可得。動翰如飛猶恐遲,壹日壹揮出心畫。
神仙之說雲渺茫,仙凡配耦尤荒唐。蕭史弄玉乘鳳去,藍田空說容裴航。
文簫之遇真是否,豈此虛名傳不朽。五篇歷歷為全書,始信傳聞是真有。
當時所直才五緡,於今千金價未均。十年蓋有數百本,未知幾本傳今人。
惜哉字畫太纖細,後日傳之知幾歲。只今已有字不全,欲鐫翠瑉固非易。
我逾七十方見之,暫借壹觀聊自怡。平生願見心便足,何必更謀身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