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肅武威市雷臺漢墓出土的東漢馬踏閆飛青銅器1969。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將領張和他的妻子壹起葬在這座陵墓裏,這座陵墓現在位於甘肅省博物館。它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厘米。1983 10,瑪塔閆飛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
2、《儀禮》簡涼州《儀禮》簡
涼州磨嘴子6號漢墓出土1959。伊利469張,其他日本禁忌11張。每枚竹簡約有60個字,都是用漢代通行的隸書書寫,有篆刻和閱讀的痕跡。這些簡牘的價值在於,首先,它們是九部完整的《儀禮》。《儀禮》是古代經典的組成部分之壹,為我們研究漢代經學和《儀禮》版本提供了第壹手資料。被譽為“天下第壹漢簡”。
3.雲思1964 65438+2月五舍利信,甘肅涇川縣城關鎮水泉寺發現的唐代大雲寺塔基地宮出土壹套舍利容器。***5件,由石函、銅盒、銀棺、金棺、玻璃舍利瓶組成,嵌套在壹起。最外層是石信。
隋仁壽元年(601),隋文帝下令將14件佛骨舍利送往荊州興國寺(今大雲寺)地宮供養。武則天時期,偽造了載有女子稱帝故事的佛經《大雲經》,“兩京各設大雲殿壹座,藏經,供僧人們舉座解說”。
4.東羅馬鍍金銀盤1988年秋天,甘肅省靖遠縣北灘鄉本山村東街壹農民在建房挖地基時,發現壹個鎦金銀盤,上面有胡語題字。公元4-6世紀期間,銀盤最大直徑為31cm,高4.9cm,重3190g。國內外大多數學者把這個拄著棍子的年輕人判斷為希臘神話中的狄俄尼索斯。中間圓圈所列的十二個頭被認為是希臘神話中的奧林匹斯十二神,包括太陽神和月神;有人認為是狄俄尼索斯家族。在古希臘宗教故事中,狄俄尼索斯是象征豐收和植物的自然神,尤其是狄俄尼索斯。
5.彩陶巨魚紋瓶彩陶巨魚紋瓶:1958年甘肅省甘谷縣西平遺址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仰韶文化器物。瓶體為細花紅陶,小口、細頸、疊肩、深腹平底,耳在腹部兩側。壹條巨大的魚被塗成黑色,從瓶子的肩部上方到底部附近。關於這個彩陶瓶上的動物形象,考古界也有爭議。郎樹德說,壹種意見認為紋身是鯢魚的真實圖案;有學者分析說,圖案是壹個人頭和壹個蛇身,可能是傅的形象。
6.唐三彩豐收壺1972 12出土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壺高31厘米,直徑4厘米。
甘谷縣出土的三色鳳頭壺是唐代甘肅天水鳳凰文化的見證。同時,三色鳳頭壺的形制明顯受到了當時波斯薩珊王朝形制的影響。融合中西文化風格的唐代三色鳳頭壺的發掘,是古代“絲綢之路”經貿繁榮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