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中國古代的火炮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的火炮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火炮是壹種大口徑、大重量的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它由槍管、火藥室、槍尾等部分組成。滑膛多為前裝,可發射石子彈、鉛子彈、鐵子彈、炸藥子彈等。,而且大部分都配有特殊的槍架或者槍械。從元代開始,古火炮開始成為我國軍隊的重要裝備,主要用於進攻和防禦城市要塞,也用於野戰和水上作戰。

中國發明和使用火炮的時間不晚於元朝,到明朝初年已經大量生產和裝備軍隊。元末明初使用火炮的記載在《元史》、《明史》等歷史文獻中屢見不鮮,元明洪武時期制造的火炮也收藏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中。

自16的1920年代以來,中國火炮仍在發展。嘉靖年間制作的虎蹲炮長1 ' 9”(約0.6米),重36公斤(約21.5公斤)。它配有鐵爪和鐵脫扣器。發射前可以用大釘子固定在地上,看起來像老虎蹲伏。這種槍克服了發射時後坐力大,跳動劇烈的缺點。

這壹時期,歐洲火炮開始傳入中國,其中以法國機矛和紅夷火炮影響最大。佛朗哥的矛在鄭德末年(約公元1521年)從葡萄牙傳入中國。它有壹個母矛和幾個子矛。母矛管細長,口徑小。矛鑄有瞄準器和瞄準用的門。矛的後面有壹個“巨大的肚子”,肚子上有長長的孔,用來裝矛。子矛類似於小矛,通常有5 ~ 9枚,戰時可以預裝,輪流發射,提高火炮射速。嘉靖初年,中國開始批量仿制法國機矛,造型繁多。

西方火炮的傳入促進了明末中國火炮技術的發展,改善了軍隊的裝備。據《軍事訓練雜集》記載,戚繼光的車營配有256名法國人,輜重營配有160名法國人。天啟六年,袁崇煥帶著紅炮堅守寧遠(今遼寧興城),擊退後期遊牧民族,死傷數百人。已故的努爾哈赤統帥在戰鬥中受了重傷,不久就去世了。

清朝初期,清政府為滿足統壹全國和平息三藩叛亂的需要,大量制造火炮。有三種主要類型:

1.紅槍會(也就是紅伊槍)在中俄jaxa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2.副副槍的類型與法郎機類似,如“副副槍”、“奇槍”。

3.大口徑短管炮,如“田沖炮”、“威遠將軍炮”。

康熙更重視火炮。根據清代文獻的通考,從康熙十三年到六十年,* * *制造了大約900門青銅鐵炮。隨著火炮的大量生產,到了康熙三十年,清政府成立了火器營,專做槍炮。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清政府還規定各省綠營每千人配槍十支,火炮成為清軍的重要裝備之壹。清朝中期以後,火炮的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直到第壹次鴉片戰爭前後,各地軍民為了抵抗殖民主義侵略,建造了壹些重炮,當時的抗英炮還保存在廣東虎門和江蘇鎮江。從65438+20世紀50年代開始,清政府大量采購西方現代火炮,同時建立壹些現代軍事工業制造現代火炮。中國古代火炮逐漸被現代火炮所取代。

  • 上一篇:珠海有壹個很大的古玩市場
  • 下一篇:妳可知道:鄒先生為叔叔獻出了生命,可為什麽看不起這樣的無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