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蟠桃崔瑩風景區位於風景區的中西部,面積約1.88平方公裏。它的特點是溪流的景色,奇形怪狀的洞穴和眾多而集中的風景資源。主要景點有:迎賓閣、景賢嶺、普光寺、張先泉、蟠桃溪、蟠桃巖、金蟾朝聖、蟠桃洞、馬頭巖、象鼻巖、玉屏洞、南天門、三曹園遺址、白馬宮等。蟠桃景區,即噴雪仙泉,位於東石山中部蟠桃溪兩岸,有奇形怪狀的溶洞。蟠桃溪清澈見底,蟠桃洞、玉屏洞幽深清冷,霧紗輕飄,總給人壹種神秘感。平坦的閆濤、金蟾朝聖(又稱金蟾戲珠)、馬頭巖、象鼻巖,栩栩如生,讓人拍手稱快。東石山有許多美麗的八仙傳說,張先泉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壹個。根據傳說,八仙曾經參觀過獅子山,在炎熱的夏天,呂洞賓隨意地將水插入巖石中以解渴。從此,巖石上留下了巴掌大小的洞,泉水常年汩汩流淌,故名“張先泉”。遊客來到這裏,永遠不會忘記喝下甘甜的“仙泉”,欣賞“仙泉噴雪”的奇景。
2.百丈潮瓦景區位於景區中部,蟠桃崔瑩景區東北部,面積約3.54平方公裏。它的特點是懸崖陡峭,洞穴幽深。主要景點有:羅隱灣、土地巖、青雲宮、石門、石將軍、風吹洞、石門樓、仙女腳印、觀日臺、靈洞、童珍洞、靈洞。百丈靈巖位於東石山北麓的獅子口,被譽為閩東第壹巖。百丈靈巖周圍有靈巖洞、靈峰洞、童珍洞、何仙姑洞以及八仙洞、羅隱灣等景點。百丈巖被拔起斷崖,實屬罕見。自古以來,它就以其攝人心魄的獨特風景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來此抒懷,寫詩。明賢令尤德在靈巖洞刻詩曰:“孤峰獨與青天,雙疑過絳闕。”整個山的羅隊,扶桑看到了千裏之外的微波。清雲不散壇前樹,明月長在石上。仙高塵埃中,不知人間有悲歌。“八仙洞常年雲霧繚繞,讓人仿佛置身於神府仙境。每到冬天,山洞裏就掛滿了冰柱,樹木勻稱,樹枝可愛,北方的景色美不勝收。山凹裏有個羅隱灣。相傳晚唐詩人羅晃(羅隱)遊歷四方,來到東石山。百丈巖附近,他的大腿被草割傷了,他立刻嘆了口氣,脫口而出:“楊哲好東山,但蝦米會長。”從此,這條山溝成了無風裏的草地,後人把它叫做“羅隱灣”,也就是“羅隱盆地和山谷”。爬百丈巖,山勢連綿,多山;山下村舍錯落,田野如畫;城內建築眾多,隴西縱貫南北。如果萬裏晴空,還可以觀賞壯麗的日出和雲海。
3.任賢鋸板景區位於景區中部最高峰,景點沿山脊線分布,地勢險峻,以險峰、怪石、怪洞為特色。景區面積約2.1平方公裏,主要景點有:鬼洞巖、仙人棋盤、延安洞、飛石將軍、千筍巖、龜背巖、萬樹巖、奇峰插寒、天風奇觀、伏苓聽鐘、仙人鋸板、壹線天、壹柱香。奇峰是東石山南麓的最高峰,也是東石山的主要景點。這裏峰多、巖多、洞多,奇峰怪石多,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仙人見板,靈鼩鼱聽鐘,萬卷書,巍峨柱,老僧傳經,飛石將軍等。絕對是神斧。千筍、飛棺巖、延安洞窟,神奇逼真,與太姥山奇峰怪石相似。
4.蒲月東田景區位於景區南部,面積約65438±0.54平方公裏,以懸崖峭壁、竹林和寺廟為特色。主要景點有:肉感禪寺、蝙蝠洞、駱駝峰、水簾洞、玉女山、紅軍洞等。普嶽山,環境優雅,洞穴獨特。水簾洞,水滴飛濺,像女神撒花;輕紗環繞的玉女山,巍然挺立,婀娜多姿;還有駱駝峰、田童古藤和蝙蝠洞,都令人神往,令人浮想聯翩。
5.龍井瀑布景區位於景區東部,以溪流、峽谷、瀑布為特色。景區面積約3.22平方公裏。主要景點有:龍井瀑布、龍井潭、龍井溪、九曲溪、龍溪水庫。龍井瀑布鑲嵌在東石山北麓的丫蛋翠谷中,景色迷人。包括龍井瀑布、龍溪、龍溪湖。雨季時,九曲溪蜿蜒於岸邊綠樹間,遊人乘竹筏逆流而上,與花草相映成趣,感覺寂寞、縹緲、迷離。九曲的盡頭是雄偉的龍井瀑布,寬6米,高達100米。它飛下來,很壯觀。站在瀑布腳下,聽著落潭裏驚天動地的巨響,看著薄霧籠罩的陽光和絢爛的彩虹,心被山泉沖淡了。瀑布下是“龍井”。池水清澈,但看不見池底。龍溪湖的美景同樣吸引人。如果是在春分之前,秋分之後,妳會特別驚訝地看到壹對對深情的鴛鴦在湖裏戲水。
6.仙都景區位於景區南部,面積約1.4平方公裏,以良好的鄉村和村落民俗為特色。主要有兩個自然村,黎平和彭啟龍。東石山也是壹個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據初步調查,整個景區有長尾雉、黃頭雉、真鳥、鱅魚、翠鳥、畫眉等40多種鳥類。“十萬個聲音在任意叫喚,山花紅紫。”徜徉在山川之間,暢遊在林泉之下,聽著鳥兒歌唱呢喃,愜意至極。東石山景區花木種類繁多,有桃花、櫻花、百合、幽蘭在壹個空谷裏。杜鵑花是必須的。春夏之交,滿山花開,有紅的,有白的,有黃的,有紫的,五顏六色的,有白的,有純的,紅色是溫暖的,期待著美麗可愛。“這個時候,哪裏能找到天堂的芬芳?”如果錯過了這壹季,就很難看到她的臉了。除了花卉,山上的珍貴樹木和水果還有水杉、柳杉、羅漢松、含笑、銀杏以及柘榮的特產果樹——淩琳。
東石山景區有十余座寺廟。山腰密林中有三曹院、普光寺、白馬宮,中部有青雲宮,南部有覺興寺,山下有龍興寺、馬仙觀、東風寺、光復寺、仙嶼、孔氏家廟、三清觀。這些寺廟歷史悠久,到處都是高僧。普光寺建於唐代清朝(公元93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廣福寺位於柘榮縣前山村,又名白雲寺、根古寺,建於唐末長興元年(公元930年)。至今已經1000多年了。壹群唐朝的和尚從浙江天臺來到這裏參觀光復寺的優雅環境。鰲魚山面朝壹條清流,形似半月沈江。山腳下白雲繚繞,祥光閃耀,吟詩道:此寺高僧眾多,至今民間仍流傳著此寺高僧的神奇故事。後來,在當地政府和新加坡、香港及全國各地信眾的支持下,光復寺得以重建。這座寺廟的大雄寶殿裏有壹萬尊佛像,雄偉壯觀。
從東石山收集的出土文物來看,早在壹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南麓的侯景和洪坑出土的文物包括新石器時代的石箭和石斧。前樓出土漢唐古錢幣120余種。碗窯村有30多種宋代陶瓷。山下的太安宮是明朝開國功臣袁天祿的起義軍訓練場,明湖廣布政司尤璞的墓,還有石亭子、石廣場等名勝古跡。
東石山風景區的開發是造福柘榮人民的壹件大事。早在1984,縣委、縣政府就積極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景區的開發建設,發動群眾集資、捐錢、捐物、捐工,投資折合人民幣壹百多萬元。環山旅遊公路3公裏,東源至覺興寺公路3公裏。同時,景區內建有多處石階、隧道,建有迎賓亭、觀光亭、七夕亭、蓮花亭等亭臺樓閣。65438年至0995年,我縣最大的道觀青雲宮,由群眾集資在靈巖景區建成。與普光寺、覺興寺等寺廟壹起,為遊客朝聖和住宿提供了便利。1999年,縣旅遊局集資65438+萬元,修建了壹條長約1000米的石階路,解決了青雲宮至八仙洞旅遊路線的不便。2000年,民間集資近20萬元,在東石山迎賓閣修建停車場和休閑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