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的經濟壹直以農業為主,以生產水稻為主,素有“閩北糧倉”之稱。宋代蒲城農業相當發達,有520座水壩,居全省第二。俗話說“壹歲得豐收,小米豐足,鄰國得財助”,民謠說“浦城得豐收,福州有米”,浦城紅米以“美人紅”聞名。林的副土特產壹夫,明代王世茂在《福建疏》中稱蒲城為“桑麻蓋山茶芽”。路遙《煙譜》說,清乾隆年間,福建以浦城煙草最為著名。清朝鹹豐、同治年間,中藥材厚樸“年年運達福州、廣東”,薏苡仁、筍幹、桐油、蓮子、澤瀉、生漆、茅州瓜子、金鬥山紅菇等頗有名氣。[12]
古代浦城主要有四大經濟產業:冶金、陶瓷制造、紡織、造紙。到了宋代,陶瓷業進入全盛時期,大口窯瓷器遠銷日本、朝鮮和菲律賓。明代的紡織產品,如絲綢、絲綢等,可分別與浙江、河南相提並論。礦冶業繁榮,先後開采出18銀田。清代造紙業發達,尤其是戲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