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端午節記憶

端午節記憶

“節分端午,古往今來盛傳是屈原。”說到端午節,我們都很自然地想到了愛國英雄屈原。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它最初是中國人擺脫疾病和預防流行病的節日。吳越春秋以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賽龍舟的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在壹些地區,也有紀念介子推、伍子胥和曹娥的說法。但對我來說,更多的是紀念我的童年。

在我的記憶中,端午節是“粽子節”。我家從四月中旬就開始準備做粽子的各種材料。宗葉是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材料。我們用的粽子葉不是普通的竹葉,而是古樂。古樂,又名角骨,是壹種多年生常綠植物,葉細長,半掌寬,橫截面呈“W”形,三凸緣上有刺。它的果實像菠蘿,但是味道很澀,沒人吃。古樂的葉子光滑而芳香。在用它包粽子之前,妳必須先用鉤刀切開古樂,然後用布球沿著多刺的邊緣清洗,最後用開水燙壹下。這樣,壹片片柔軟、光滑、有條紋的古樂粽子葉就做好了,成品古樂葉卷起來可以保存幾個月。奶奶每次做粽葉都要三到四天,這是我們最期待的。以前村子裏沒什麽可玩的,所以我們經常等端午節去取古樂,編織成各種玩具,比如風車、水車、籠子等。放牛的時候,我們用它卷成蝸牛殼或者吹長笛子。那是壹段美好的時光。

另外,需要加工的材料是壹種捆綁粽子的水生植物——蘆葦。蘆葦生長在灌溉溝渠、河岸、沼澤等旁邊。我們那裏叫它蘆葦。奶奶每次放牛回來,手裏總是拿著壹捆整齊的蘆葦。她經常說蘆葦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老壹輩人用它做涼席。現在我們用它做粽子,容易保存,有香味。可惜隨著水汙染的到來,蘆葦越來越少。村民包粽子時,要把蘆葦改成竹簽。雖然同樣濃烈,但似乎少了些味道。

留學這些年,家裏的粽子讓我最驕傲,最想家。因為在任何地方都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粽子,連山寨版都看不到,看東西想人的機會都沒有了。我愛吃家裏的粽子,尤其是粽子餡。每次包粽子,餡料都是廚師爺爺做的。每次爺爺都能端出和鄰居家不壹樣的餃子。有時候蝦比較多,有時候家裏種壹種豆。唯壹相同的是,這裏不缺這種辣椒植物——蛤蜊胗。這是壹種在南方廣泛使用的美味調味品,我們經常用它的葉子包裹粽子。用蛤蜊葉包肥豬肉作餡,可以消除豬肉的肥膘,中和糯米的濕熱,消除熱毒。此外,它的葉子的香味不亞於紫蘇葉,而且還有壹種特殊的香味。我老家附近的花園裏有很多文蛤,都是野生的。我最喜歡的就是撿蛤蜊,洗幹凈,等奶奶包粽子。留在我手裏的香味令人難忘。有時候蛤蜊摘多了,爺爺會用它包肉煎著吃,又是壹道好菜。

萬事俱備,剩下的就是考驗餃子的工藝和火候了。古樂粽子的包法和傳統的客家粽子包法差不多,但是不夠結實,包不出棱角分明的粽子,比如我的代表作,總是扁扁的。每次奶奶都會說:“妳的粽子不好看也不好吃,不煮就會散了。”雖然被打擊了,但我還是以身作則的學著,希望有壹天我的兒孫們會像我羨慕奶奶包餃子包得好壹樣羨慕我。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大鍋裏,用大柴火煮,用小柴火燉壹晚上。每天晚上煮粽子都是奶奶的不眠之夜。因為要掌握火候,奶奶每隔幾個小時就要起床。每年端午節都要獻粽子,真的是壹片真心。第二天,粽子的香味總會讓人迫不及待地揭開鍋蓋,拿起熱乎乎胖乎乎的粽子,解開用蘆葦紮的結,脫下粽子這個古老的“錢包”。在他們面前是壹份點心,湯圓清澈,粒粒飽滿,晶瑩剔透。而且餡料裏裹著肉的蛤蜊的味道真的很能打動妳的心。不濃不淡,剛剛好,但它的嚼勁和口感會讓妳難以忘懷。有時候奶奶為了討好貪吃的孩子,會包壹些老式的方枕形粽子,我們稱之為“枕粽子”。壹樣的配方,壹樣的味道,但是大小不同。

這些美好的回憶隨著美味的古樂粽子逐漸隱藏在我的腦海裏。現在古樂少了,蘆葦也沒有了,村子的壹個角落裏還剩下壹些零散的蛤蜊。爺爺奶奶也老了,端午節回家可能就沒那麽幸運能嘗到這麽好吃的了。現在粽子的味道變了,端午節還有誰過?

  • 上一篇:祖傳的文物可以賣嗎
  • 下一篇:經典天津詳細導遊詞5篇大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