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著名的筆筒雕塑家

著名的筆筒雕塑家

竹筆筒是清代最常見、最主要的筆筒。從吳誌坤、周浩、潘熙鳳、鄧維等幾位前中期著名文人竹刻大師的筆筒來看壹下清代筆筒的整體情況吧。

吳誌坤,本名陸臻,東海嘉定人,活躍於康熙時期。筆筒在技法上可分為兩種:——承襲明代三朱雕法,以深為高浮雕,多層縱深。這種深高浮雕筆筒在清代早中期較為常見。二是模仿龍門石刻的浮雕法,創造“薄浮雕文”,即去地浮雕法。金的《竹曼錄》說:的“所制的薄浮雕文最為精美。”由於吳誌坤對繪畫理論的深刻理解,他可以在有限的高度上處於單薄的土地上。顯示畫面的距離、層次和視角。吳誌昆的另壹種技法是在筆筒上雕刻局部浮雕圖案,將其余部分去掉,留下壹大片空白(巧用中國書畫:“留白”的特點),還在空白上刻詩,從而在筆筒上形成景物和文字的圖案。

周浩(1685-1773),字金湛,號,號薛樵,號姚鳳山,號智道人,號劉遲,號嘉定,清代時期的壹位大竹刻家。周浩既是竹人又是畫家,上海博物館收藏了周浩的竹雕和繪畫。周浩制作的筆筒常以山水、竹石為題材,以凹版為主要技法。刀法嫻熟,壹刀就能表現出肌理的寬、長、深,十分入畫。筆筒圖片的布局有兩種形式。壹是風景,多為山水題材;二是文字邊風景邊布局。

潘熙鳳,本名佟剛,本名老佟,浙江新昌人。他住在揚州,雕刻竹子。清雍年間,潘熙鳳擅長用各種技法雕刻筆筒,淺淡、深邃、青澀。他做的綠色筆筒,暈染多變,如墨分五色,精美絕倫。再如竹根筆筒(收藏於廣東民間工藝美術博物館),由數節竹根制成,保留了竹根的自然形狀,盤根錯節,蟲蛀,極為自然。

鄧維,本名黃的,又名黃的,嘉定雲橋山人,活躍於清代。鄧維山擅長雕刻花卉、人物,更擅長刻字,刻字淺淺,書法優美,工整飄逸。以上四位是清代早中期最著名的雕刻大師。他們制作的筆筒既繼承了明代雕版的作品,又有創新的技藝。以他們為代表的清代早中期竹筆筒的風格是:在技法上,深高浮雕、淺浮雕、薄浮雕、留青、深淺刻包羅萬象,無所不能;題材,如山水人物,園林中的亭臺樓閣,花草竹石,行書人物,都很好理解,可以用刀代筆,讓後人只能望其項背,是中國筆筒發展史上的高峰。

從乾隆時期到清末,竹雕制品從筆筒發展到扶手、扇骨。筆筒的雕刻方法也發生了變化,深高浮雕、淺浮雕、薄浮雕、深浮雕,極為罕見。淺雕和留青是此時的兩種主要技法。總體情況是,此時的筆筒無論是技法還是題材都趨於簡化。

  • 上一篇:碰見造句-用碰見造句
  • 下一篇:綠松石吊墜有什麽好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