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翻簧竹刻的起源約始於清同治年間,從現有資料查考,是浙江翻簧竹刻最早制作產地,由民間竹刻藝人陳堯臣所創。黃巖西鄉盛產竹子,鄉村從事竹、木制品藝人甚多。清代同治年間,東山蔡陽村壹位技藝高超的竹篾師傅制作竹籃、竹盤、竹盒特別精巧,產品出售之前都先送到陳堯臣的作坊,請他在竹制品上雕刻圖案,從而售價大增。陳堯臣從中受啟發,便和那位師傅合作,將竹簧從毛竹中劈出取出來,制成手掌形的掌扇,上雕以人物山水,並將掌扇稱為“雅扇”,以示與蒲扇、紙扇、芭蕉扇不同,壹時銷路頗好。同時,陳堯臣兼作竹刻對聯生意,很受歡迎。當時黃巖知縣孫熹書法不錯,兼有大書家趙之謙為幕僚,求者若雲,孫應接不暇之際,常令趙為之代筆,孫熹見陳堯臣雕技甚高,便延請至衙內雕刻竹對聯,每日付給120大鈿。這種對聯文雅古樸,很受人喜愛。當年趙之謙書寫、陳堯臣雕刻的書法竹對聯至今尚能在黃巖見到。當時,黃巖城關相繼出現了兩家翻簧竹刻店,壹家是陳堯臣父子經營的師竹館,另壹家店號為鄭益昌。1929年,黃巖翻簧竹刻對聯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獲銀質獎。1933年,在南京全國工藝品展覽中獲特別獎。後翻簧銷路不旺,師竹館勉強維持,鄭益昌幾經波折後倒閉。至40年代末,黃巖翻簧竹刻藝人不到10人。
建國後,在政府的扶持下,翻簧竹刻的生產得到了恢復,以後有了很大發展。
1964年5月初夏,久慕黃巖翻簧名聲郭沫若先生,來到黃巖給予它很高評價“翻簧竹雕能采用國畫藝術手法,把繪畫技巧與雕刻刀法熔為壹爐,有畫、有題款、有圖章,構成壹幅幅具有詩情畫意的工藝品,真不愧為‘浙江三大雕刻’之壹”。並收藏已故老藝人陳方俊先生根據唐寅作品雕刻的《秋風紈扇圖》掌扇壹把,後珍藏於上海博物館。同年,中央廣播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專程來黃巖拍攝翻簧竹雕生產工藝的全過程,向全國播放。
七十年代末,由於西方工藝品的俏然興起,遂導致東方工藝品(翻簧竹雕等)的逐步衰落。
1998年黃巖翻簧產品在黃巖區政府扶持下,生產得到恢復並有了較大發展。在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羅啟松的努力下,奏響了壹曲曲凱歌。1999年翻簧產品榮獲“浙江中國民間美術作品展覽會”金獎,2005年榮獲“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暨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分別榮獲第壹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全國杭州西湖博覽會銀獎。在博覽會上受到喬石等有關領導的贊譽。《浙江日報》、浙江電視臺、臺州電視臺等媒體相繼作了宣傳、報導。
上一篇:壹件羊古董長什麽樣?下一篇:中國在2.9億年前首次發現史前巨鯊“爪齒鯊”。這條鯊魚長什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