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中國的錢幣交易市場上既有銀元,也有紙幣,部分農村還在使用清朝的銀錠。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於1933頒布法令,禁止使用銀幣,只允許銀元和紙幣在市場上流通進行錢幣交易。貨幣改革客觀上對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金融穩定至關重要。
因為西方經濟危機,美國商人在中國低價購買白銀。這期間有3億多銀元通過各種渠道進入美國,甚至走私。這造成了中國流通的銀元短缺,紙幣開始貶值。在這樣的情況下,1935年,孔祥熙負責市值改革,廢除銀元流通,采用法定貨幣。當時國民黨政府突然收繳了3億多銀元,壹部分收繳的銀元在抗戰期間用於購買軍火。後來國民黨打敗了臺灣省,拿走了五千萬銀元。
新中國成立後,使用人民幣,廢除銀元通用貨幣制度。中國人民銀行從1950開始按面值回收銀元,品種很多。當然也有很多普通人把銀元藏起來當古董,當銀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