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皮殼包漿
包漿,古玩行業的行話,是指文物表面由於長時間氧化形成的氧化層。“包漿”其實就是“光澤”,專指古物器物經過長年久月之後,在表面上形成這樣壹層自然的光澤。
包漿既然承托歲月,年代越久的東西,包漿越厚。舉壹個簡單的例子,新買來的竹席,不論打磨得多少光滑,都不算有包漿,但老祖母睡了五十年的竹席,包漿紅亮不言而喻。新鋤頭的把柄沒有包漿,老農民的鋤頭柄,無不包漿厚實。它是在悠悠歲月中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漬,或者土埋水沁,經久的摩挲,風塵的洗禮,甚至空氣中射線的穿越,層層積澱,逐漸形成的表面皮殼。它滑熟討喜,幽光沈靜,告訴妳,這件東西有了年紀,顯露出壹種溫存的舊氣,卻又增添了壹份寶氣。那恰恰是與剛出爐的新貨那種刺目的“賊光”,浮躁的色調,幹澀的肌理相對照的。蜜蠟的包漿其實是水、氧氣、陽光和蜜蠟的反應,個人認為包漿是壹個自然氧化的過程,當氧化到壹定程度是變形成了皮殼。新蜜蠟則是沒有這壹層包漿和皮殼。
(二)開片冰裂和風化紋
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壹種自然開裂現象,或者燒窯的師傅通過改變水溫使釉面形成自然的裂痕,開裂的原因有兩種:壹是成型時坯泥沿壹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系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因此開裂原是瓷器燒制中的壹個缺點;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而制出的開釉(即裂紋釉),變成為瓷器的壹種特殊裝飾了。宋代的汝窯、官窯、鈞窯、哥窯都有這種產品。開片又稱冰裂紋, 按顏色分有鱔血、金絲鐵線、淺黃魚子紋,按形狀分有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
老蜜蠟的開片、冰裂和風化紋是和其所處的環境和使用的方式有密切的關系,蜜蠟經常處於幹燥的環境中或者長期不把玩的情況下,蜜蠟本體脫水,導致蜜蠟出現開片冰裂和風化紋;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老蜜蠟都會出現這些現象,其中典型的就是藏蠟,由於藏民對藏蠟經常盤玩、以及碰到酥油,佩戴導致藏蠟處於壹個較為濕潤的環境,並且西藏地區也不是特別幹燥,所以藏蠟壹般不會出現上述現象。
(三)孔道磨損
孔道是判斷老蜜蠟的壹個重要標準,因為老蜜蠟經常作為宗教器物和貴重飾品或者貨幣來使用,常常用繩子串起來,比如佛教108顆念珠、穆斯林的泰斯哈比等等,還比如壹些西亞貨幣老蜜蠟餅子等等;蜜蠟在常年與繩子的摩擦過程中必然導致老蜜蠟孔道的磨損。壹般根據地域使用老蜜蠟的方式不同,導致老蜜蠟出現壹些不同種類的孔道,比較典型的有:藏蠟的圓潤蘋果孔、西亞老蠟的鑰匙孔、喇叭孔道等;但是有些孔道磨損卻很小的老蜜蠟,是不是就不是老蜜蠟了呢,並不是,孔道並不是判定老蜜蠟的唯壹標準。
有幾種情況老蜜蠟孔道磨損並不充分:1、珍藏起來的老蜜蠟,道理很簡單,不盤玩,就沒有磨損;2、小珠子磨損小,壹般小蜜蠟珠子質量很輕,所以和繩子的摩擦也比較小,磨損也較小;3、串繩子的方式,有些做為佩戴的老蜜蠟,常常出現在歐洲老蜜蠟中,人們經常會在珠子之間打上繩結,這也會減少珠子的磨損。
(四)還有壹些其他的區別諸如新老蜜蠟加工工藝之類的區別
比如明清時期的吉子,遼金時期的老帽花,韓國回流的鏤空雕刻的腰牌,這些都與現代新工藝的新蜜蠟產品完全不同,可以壹眼辨別。至於烤色的,有點基本常識的也能壹眼辨別,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壹個區別那就是:老蜜蠟的價格和新蜜蠟的價格,絕對是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