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不同的骨灰安置所布置各有特色,比如有的會放置壹棵思親樹,讓前來拜祭的訪客為先人寫心意卡。
在香港骨灰龕位供不應求、骨灰龕場仍然會給人帶來不安感的同時,臺灣的骨灰安置所早已開始提供酒店式服務,那裏的接待處儼如酒店大堂,無論龕位設置還是其它相關服務,都能給使用者帶去莊重、舒適的感覺,完全不見陰森的氛圍。
在臺灣,幾乎每個縣市都有骨灰塔,整個臺灣公營的有近600座,私營的也有150座。公營骨灰位會優先賣給當地居民,價格也較優惠些,平均新臺幣三萬元(合人民幣5900元)壹個;而私營的龕位中,也有新臺幣六萬元(合人民幣1.18萬元)就能買到的。
臺灣的殯葬業自1994年起開放市場,大型的骨灰安置所動輒可提供二、三十萬個龕位,而臺灣人大都百無禁忌,不少人壹早就為自己買好了骨灰位。
基隆金寶塔
“基隆金寶塔”是臨近基隆市區、全臺灣唯壹壹座設有觀景電梯的骨灰塔。基隆金寶塔在1991年就取得了執照,按規劃總***可提供近18萬個骨灰位,但至今只開放了其中四個樓層,存放了近壹萬個骨灰龕。這是因為,臺灣的骨灰塔壹般是逐層開放的,而不同時期開放的骨灰位,往往能夠反映出當時的“潮流”。
例如早年的骨灰位設計較傳統,骨灰位面板以鋁材為主,設計通常較簡單,而現時的骨灰位面板則更加多樣化,不但有鋁材、琉璃等不同材質,更有雙門、趟門等設計,甚至設有LED燈、個人化電子播放器等。據說,臺灣的骨灰位差不多每三個月就有壹個新設計。
位於基隆金寶塔二樓的接待休息區
除了骨灰位設計的推陳出新,不同骨灰安置所亦會有各種巧妙的小設計,例如有的骨灰安置所在紀念房間外設有思親,訪客可向先人寫上心意卡;還有的骨灰安置所設有追思紀念房,配合高科技的水幕投影,可租用來舉行悼念活動。
羅誌祥家族塔位區
位於新北市的“福田妙國”是高淩風、許瑋倫等名人的安息地,藝人“小豬”羅誌祥也在這裏買下了壹個12人的家族骨灰位,現在其中只安放了其父親的骨灰。“福田妙國”豪華氣派的迎賓櫃儼如酒店大堂,部分主題房間甚至可以選擇觀看山景或海景,各樓層電梯大堂也會有不同的節日裝飾,比如最近就換上了聖誕樹和雪人的布置。
北海福座接待大廳裏的曼陀羅佛燈
“北海福座”則是壹個以佛教為主的墓園,由劉德華和梁家輝領銜主演的電影《黑金》曾在這裏取景拍攝。祭拜大廳有大日如來佛及72尊地藏王菩薩像引領眾生念經。而為了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北海福座”還特別設有安放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往生者的專屬樓層。
,時長00:30
對於臺灣這種設計,在我國也有很多,比如前不久我們給蘭州壹個私營的地宮設計的骨灰盒存放架。門是采用鋁鎂合金壓鑄,中間采用鏤空嵌入式琉璃佛磚安裝方式,再配就圖案和燈光,整體莊嚴大氣,箱體和其他用料則采用鋁合金及合金材質以保證經久耐用性。
穴位外面放書本式的儲物盒,裏面放骨灰盒
現在市面上普遍以簡單的骨灰寄存,往往很難吸引用戶存放。在產品設計時除了有臺灣壹樣的家族式包間,還將骨灰存放架穴位做深,穴位裏面存放骨灰盒,外面則可放置逝者生前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如杯子、勛功章、煙鬥、吊墜、眼鏡、書籍、相、來往書信等具有紀念的產品,這也和古代“陪葬”有類似寓意。
縱觀以上種種,都是希望打造壹個具有歸屬感的場所、讓逝者安息、讓生者安心。
這,或許就是未來文化殯葬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