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萬歷縣誌》記載,南門石橋建於明代。“嘉靖郡,石橋初建,後有回落。好幾年了,都沒有業主想建橋。萬歷縣令陳奎時,建之。”據《藝文誌》記載,當時的廬州太守葉逢春所著《舒城縣新金龍橋記》中記載:“橋鎖江面,狀似蛟龍”,故名金龍。
金龍橋建於明朝萬歷年間的舊南橋舊址上。原為十三樁瓦石板橋,清初毀於戰亂。太平天國時期,駐蜀動員民工治水,於是改道七裏河(今杭埠河)南流,使之變窄。光緒二十七年(1901),縣令肖仁兵主政,集資重建仿明金龍橋。重建後的金龍大橋比原橋短,是壹座花崗巖瓦石板橋,寬3米,六樁五孔,全長40米。橋堆高8米,寬5米,從東到西垂直排列。堆疊的延伸部分呈弓形,每個堆疊之間平鋪有七條石條,連接處由鬥拱支撐。該橋整體設計合理,結構嚴謹,技術精良。獨特的橋樁造型,既能疏導洪水和波浪,又美觀大方,令人嘆為觀止。宣彤元年(1909),先在橋南建橋亭,題寫“金龍橋”三個大字。亭中有四塊石碑,包括當時該縣的學者張大年所寫的“重建金龍橋紀念碑”和捐贈者的名字。現在只剩下兩塊石碑了。
1982年,舒城縣人民政府接受文物部門的建議,劃撥專項資金對金龍橋進行維修,並公布為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金龍啤酒廠就是以這座橋命名的。
站在古橋上,可以看到東方的紫霧,夜晚西山的行雲流水,兩岸綠樹翠竹,楠溪江在古樸別致的金龍大橋映襯下更美。
龍津橋社區:龍津橋社區創建於2002年6月+01。位於舒城縣城關鎮南郊,轄李三街、南村、舒城市場、金龍大道及楠溪江水利工程隊、杭埠河大堤、沈家山嘴瓷廠、春秋塘茶場、白家崗茶林場、姚剛陶器廠。近年來,社區“兩委”班子認真學習“理論”和“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服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