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博物館現有文物4萬余件,其中壹級文物865件,二級文物1188件,三級文物32295件,特別是考古發掘、明清書畫和工藝品。此外,蘇州博物館還有善本725種365,438+028冊,壹般圖書285,065,438+0種965,438+0,754冊,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雙塔五段石函【宋代】:頂邊22.5厘米,底邊27厘米,整體高度44.1厘米。1956發現於蘇州虎丘雲巖寺塔三樓。石函平面呈方形,底部寬,頂部窄。它由五個部分重疊而成。沒有雕刻,鐵字本來就放在裏面。【宋】如來佛像:16 cm高。1978發現於瑞光寺塔三樓天宮。佛像都有螺旋發和發髻,只是雕刻處理不同。肩臂細,胸肌壯,腰坐蓮花臺。相傳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入定,悟出了大澤之道,就是采用的這個姿勢。所以佛教通常以全身坐為如來,背後有火焰背光,顯光。【五代】銅大金彩繪塔:整體高36.8厘米,塔底15厘米。這座塔是方形的,可以拆卸。整個塔大致可分為五部分,即自上而下的塔剎、芭蕉葉形角、塔身、銅蓋和四面十六羅漢的住友。整個塔身采用印度風格雕刻,四面都刻有佛教故事。芭蕉葉形角外側刻有32個故事,內側隔著4個天王雕像。塔剎約占全塔三分之壹,剎座為蓮花形蓋碗,剎體有五重相輪。【宋】青銅佛像:19.2厘米高,1956年蘇州虎丘雲巖寺塔三樓發現。包子,雙耳垂,身著右手袈裟,坐在圓形蒲團座上,背上有環扣,無背光。【宋】銅十壹面觀音:高23.5厘米。兩個十壹觀音像大致相同。觀音像立在腰封蓮花臺上,壹只腳微微伸向側面,身穿天衣,右手輕輕搭著壹條絲帶,左手提著壹個寶瓶。全身用各種首飾裝飾,如花環、耳環、頸飾、胸飾、臂章、腕鐲等。壹條珠鏈從脖子斜伸到腳背,體型略呈“S”型。【宋代】青銅藏佛像:高21 cm。在瑞光寺塔三樓的天宮裏發現了西藏菩薩的雕像。它看似文靜端莊,寬額長耳,身穿長袍光面,半蹲坐在長方形座上,左腳踩在蓮花臺上。右手拿壹個圓球,左手放在膝蓋上。【五代】密瓷蓮花碗:碗高8.9厘米,直徑13.9厘米,杯架高6.6厘米,底徑9.3厘米,總高13.5厘米。1956發現於蘇州虎丘雲巖寺塔三樓。這件越窯秘制青瓷蓮花碗由碗和燈座組成。碗直口深腹,杯架形如豆。菜口外翻,束腰,圈腳省去。碗外壁、盤面、圈足飾以雙蓮花,如淺浮雕突起,被認為是五代北宋時期秘色瓷的標準。【宋】石函浮雕佛像:長46厘米,寬26.5厘米,高25厘米。1956發現於蘇州虎丘雲巖寺塔二樓。它由六塊切割的硯臺板制成,硯臺板呈扁平長方形,有壹個頂部,信體兩側各有五尊浮雕佛像。底部刻有如意雲紋花邊,信蓋內側彩繪。石函中,原本有壹個楠木經盒,邊緣鍍金雕花。【宋】點穴佛像銅鏡:直徑16.2厘米。針刺佛像,有“曹書生繞塔”字樣。【宋】楠木經盒:腰長37.8厘米,寬19.2厘米,高21厘米,材質為楠木。盒子底部墊有絲綢面料,外面塗有塗層,各部分的邊緣和接縫都鑲有銀色鍍金花邊。這個經盒壹般是完整的,在上面記錄制作人的姓氏就更有價值了。1956發現於蘇州虎丘雲巖寺寶塔,現藏蘇州博物館。【宋】鑲嵌羅店經盒:長34.8厘米,寬13.7厘米,高12.7厘米。翹曲盒分為三個部分:蓋、體、臺。封面是有頂的長方形封面,封面圖案在散亂的花叢中匯聚成三朵花,中間是半圓形的水晶和彩色的寶石。四周的斜坡和邊緣鑲嵌著瑞士花和菱形的環紋,中間是蝴蝶和鳥形的鈸。盒體壁四周嵌有石榴、牡丹等花卉,寓意“兒孫滿堂”。基座呈須彌形,16凹臺門,其中有壹堆描繪金瑞草的顏料,氣勢磅礴。【宋】盛珍珠遺址建築木函:寬42.5厘米,高123厘米。1978在蘇州瑞光寺塔第三層發現,朱楨舍利建築就放在這個內木信裏。內木字母為銀杏木,嵌套五格。其內壁上有書,上書“大中相府2006年4月18日日記”,外壁上繪有四天王造像,為宋畫中罕見之作。四大天王的塑像比例均勻,面部表情誇張,畫中隨處可見唐代畫家吳道子的遺風。筆觸蒼勁有力,線條生動流暢,采用柳葉描法。朱楨遺址建築:高度為122.6厘米。1978年4月2日,三個頑童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古塔挖出鳥蛋時,在塔的第三層意外發現了壹個封存已久的寶藏,包壯就是其中之壹。寶庫放在壹個黑色的外層木函裏,木函的豎壁上有兩排白漆楷書:“瑞光所三塔朱楨舍利寶庫”。寶樓主體為楠木,分為須彌、佛殿、剎三部分。書畫【明】王充《春山圖》:長100.8厘米,寬30.5厘米;外長240厘米,橫長57厘米。這幅《春山圖》是壹幅極為罕見的畫。圖的左上角有壹句詩:“惹眼的風景如春,白沙黃水波光粼粼。軒窗滿書,猿鶴在期。”【明】劉玉《煙與水》:長138.9厘米,寬44厘米;外長250 cm,橫長73 cm。這幅畫的右上方有劉玨的五言詩,上方是徐宥箴的五言詩和後記。據後記,成化二年夏後的壹天,與乘船到沈項城,在沈周家中作畫、題寫、後記,傳達了吳門文人的生活場景,特別是“江南不可思議,動之以情”的藝術情懷。【明】蘭英《仿大狂山軸》:內縱331.5 cm,橫100.5cm;外長440 cm,橫長137 cm。【明】米《紅杏雙艷圖軸》:長156厘米,寬53.9厘米;外長255 cm,橫長65 cm。這個軸上畫著紅杏,勾勒出圈點,是當時的風格。下湖石薄,皺,玲瓏,繪奇。長得像景和關,長得像範寬。石後有幾簇牡丹,元人的畫法頗易押韻。畫面中,雙燕相視,黑燕以紅杏為背景,白燕以拳石為襯托,別具壹格。【清】任勛《乳業蜻蜓圖》:縱向152.2厘米,橫向54.4厘米;它長270厘米,寬85厘米。【明】陳淳《牡丹湖石圖軸》:縱181厘米,橫95.2厘米;外縱長290 cm,橫長118 cm。【明】唐寅《灌木林圖軸》:縱109.4厘米,橫58.9厘米;外長250 cm,橫長89 cm。【明】夏昌《朱墨圖軸》:長48.3厘米,寬25.8厘米;外長215cm,橫長57cm。這幅圖中,左邊出來兩叢墨竹,壹叢密密麻麻,有壹股動壓;另壹簇是新簇,稀疏飄逸,非常生動。署“趙忠”、錢“太常寺卿書”印章。【明】沈《邱琳瀑觀軸》:長143厘米,寬61厘米;它長270厘米,寬90厘米。沈畫的是,他的畫很少傳世。瓷青花斷枝花卉圖案:宣德時期。高5厘米,直徑29.9厘米,基徑20.3厘米。胎兒質量細膩,器官形態規整。小口,淺弧腹,圓滿,沙底。青花顏色為純藍,無黑色銹斑,采用含錳量高的國產鈷粘土礦物綠色料制成。盤內壁繪有青花桃、荔枝、櫻桃、柿子,中央裝飾為幹葉劉樺。外墻邊緣有青花匾額“大明宣德年制”,腹部周圍有四組斷枝蓮花。腳的外露輪胎處有明顯的燧石紅色。石榴尊(清朝):雍正年間。身高18.2厘米,口徑7.6厘米,底徑6.8厘米,最大腹徑15.6厘米。胎質堅白。石榴形,五瓣花嘴向外卷曲,頸紮,圓肩,圓腹,臥底假圈足。通體采用鈷色為著色劑,釉紋似藍色水滴,故稱“灑藍”,又稱“雪花藍”、“翠藍”。由於潑鈷深淺不壹,釉色形成了青藍白錯落有致,外底書“清雍正年制”為青花六字篆書。青花釉裏紅桃天瓶(清):口微卷,頸長,假圓,腹部飽滿圓潤,形似天體中的壹顆行星,故名“天瓶”。整個裝置比例合理,假環腳光滑。桃樹和桃葉塗以青花,勾勒出花和桃的輪廓。釉裏紅是雄蕊和花瓣的顏色,畫了九個大大小小的壽桃。釉下紅的燒制技術高超,釉厚黃綠,可見壽桃的成熟。石榴尊(清):胎質堅細白,石榴形,五瓣向外卷曲,頸紮,圓肩,圓腹,臥底假圈足。通體采用鈷色為著色劑,釉紋似藍色水滴,故稱“灑藍”,又稱“雪花藍”、“翠藍”。由於散鈷料深淺不壹,釉色形成了藍、藍、白錯落有致,外底書“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清康熙帝五彩海水龍盆:清康熙年間。高4cm,口徑21.3cm,底座直徑12.5。開放式,淺弧形腹,大平底,短圓足。胎體堅硬潔白,通體施白釉,釉色白藍。整器以海水雲龍紋裝飾,器外壁釉下繪青花,釉上繪紅龍,終飾黑彩。器皿內壁,壹條五爪金龍穿行雲海,龍姿兇猛,微張著嘴,犄角後掠。基礎書《清康熙年制》為青花雙圓六字兩行楷書。【清】陳鳴遠紫砂方鬥杯:高5.4cm,長11.9cm,寬10.4cm。這種杯子是壹種盛酒的器皿,形狀像壹個方桶,有規則的形狀。開放式,斜腹,平底。整個裝置為栗殼色,內壁淺色,外緣和下緣的裝飾連續浮雕壹周。左墻上浮雕有塑料項圈,右墻上塑有羊和動物的弧形手柄,手柄上連接有活動環。正面用楷書刻有“久戰貯酒為君”十字詩和“庚子夏薇存普堂歸主人”“左銘源”等十三個大字,旁邊有壹枚楊雯圓形印章。【清】紫砂幹果洗:高3.7厘米,長9.9厘米,寬8.3厘米。果幹杯其實是壹只大象,是壹個半栗子殼狀的杯子,用含有白色細沙的棕色黏土做成,放在淺棕色栗子的傷痕上,旁邊是壹個黃色黏土做成的核桃,旁邊是壹個白色泥巴做成的西瓜籽;杯底的核桃瓜子左上方,有壹顆棕泥做的黑五菱和壹顆白泥做的花生,右上方,有壹顆深紫色泥做的荔枝和壹顆白泥做的銀杏,作為杯子的托腳和提手。明、德化窯白瓷浮雕高腳筘:高9.7cm,直徑14cm,基徑10.9cm。蘆爐形,敞口,扁口邊,短頸,扁腹,gaskin折疊,外圈足,平底。足露,胎質白如玉。內外施白釉,琺瑯厚潤如凝脂,類似象牙白。頸部飾浮雕花壹周,頸腹部飾雙耳動物,圈足外側飾回文兩周。青花海水白龍盤:明朝宣德年間。青花瓷是壹種釉下彩瓷器。它的藍色花紋是用鈷塗在瓷基上,然後施釉透明釉,經1270高溫燒制而成。青花瓷燒制於唐代,並在明清時期成為中國瓷器的主流。在這個青花瓷盤的中心,有壹條深色花朵的五趾白龍,在外壁上,有兩條小龍在嬉戲。此瓷盤是明代宣德時期官窯的典型代表作品之壹。清順治青花碗:清順治年間。高7.2cm,口徑12.9cm,底座直徑6cm。器官形狀規則,嘴卷曲,腹部較深,腹部略縮,足呈圓形。足深,足邊光滑整齊。胎體細膩,釉色白藍,青花淡雅穩重。整個裝置構圖嚴謹,器皿內外壁用細長的線條裝飾。在容器內壁的中央,用藍白兩圈畫著壹幅嬰兒玩耍的圖畫。器皿外壁有兩組散花,唐韻濃厚,底書“清順治年制”為青花雙圓六字兩行楷書。黃龍盤(明):高3.9厘米,直徑18.6厘米,足徑12.9厘米。胎質細膩結實,胎體厚度均勻。嘴稍縊,腹部呈淺弧形,圓足短,底部略塌。盤外壁黃釉繪有青龍和雲紋。青花雙圓滿釉底有“鄭德年制”四字兩行楷書。明永樂宣德年間白刻花果葡萄及口盤。高2.6cm,口徑20.1cm,底徑11.7cm,盤為菱形折邊,淺腹淺圓,細沙平底,釉厚潔凈。折邊為壹圈十六組靈芝圖案,內側由荔枝、牡丹、枇杷、山茶、石榴、芙蓉、桃、菊組成。菜的中心是壹組捆綁的葡萄,菜的外壁由四組靈芝和四組梅花組成。整個裝置就像壹朵盛開的蓮花,沒有錢。明萬歷青花海水雲龍杯:明萬歷時期。高8.8cm,口徑10.1cm,底徑4.6cm,官窯平底高腳,釉色光滑,乳白色,有光澤。藍白色的毛色是藍色和紫色。裝飾中的杯子外壁上有兩條雲龍,壹條是追頭,壹條是回望嬉戲,在天上的雲間追逐。腹為海巖,杯柄由十五朵雲組成。白杯中央有兩個大明萬歷制作的青花六字楷書藍圈。明萬歷五彩魚藻碗:沿口小褶,深腹,淺圈足。釉面細膩潤澤,呈乳白色,青花色調為藍紫色。器皿內壁飾有五朵以上青花雲紋,正面雲龍繪於中央青花雙圈。外壁以八條青花魚和四種藻類裝飾,釉上加青花藻類,魚的上部空間用黃、綠、黑、紅等九種顏色的花,仿佛魚在藻類中愜意地遊動。青花雙圈大底書《大明萬歷制》楷書六字兩行。聚仁堂粉彩梅鵲花碗:民國時期。這對瓷碗是袁世凱的第十三個女兒袁敬珍捐贈的。器物胎質潔白如雪,色澤純正。碗壁內外繪有粉彩梅鵲圖。圖案畫得很精致,尤其是白梅、紅梅、綠葉都呈現出明暗的深淺,很有立體感。通用幹官窯粉彩瓷器也不遜色。圈足有“聚仁堂制”四個大字,真正的洪憲瓷非常罕見,蘇州博物館收藏的這兩件器物更是彌足珍貴。青花人物筆海:這是清代康熙時期的青花人物筆海。筆海是壹個比較大的筆筒。此物繪制精美,青色明亮,濃淡適宜。這件器物具有康熙時期青花的主要特征——五色青花。彭年紫砂筆筒(清):高8.2cm,長8cm,寬6.1cm。根形筆筒。紫砂泥。身上刻著輕煙,美月,晚霞,小雪。在夏末部分多雲的天氣裏制成。文書底部的篆書是彭念陽。高足杯(明)繪有紅海水飛獸紋:萬歷年間。高8.9厘米,口徑9.7厘米,底座直徑4.8厘米。平底高圈足。釉面平整,乳白色潤澤,青花發色微紫。杯外壁繪有紅色海水,有青花黑龍、麒麟、海馬、飛象、獅子、鹿、鳳凰、鯉魚等。杯柄是由紅海巖石制成的。白杯心為青花雙圓“大明萬歷制”,六字兩行楷書。青銅回文:商朝。高26cm,口徑14.5cm .喇叭口,高圈足,八個胸釘,飾有回文,圈足內有銘文。回文:商朝。高22.4cm,口徑11.5cm,14.5cm .扁而圓,缺蓋,有耳,圓足,肩飾壹周雷紋,卷口。饕餮銅爵:商代。高17.7cm,有尾,有溪,有三足。腳的橫截面呈三角形,圓底。手柄有銘文,兩個蘑菇狀的柱子,器身飾有饕餮紋。重環紋四足杯:周時期。長27.1cm,寬17.8cm,高19.5cm,附有蓋和耳,足上附有四足的果葉狀環。腹部深,圈足缺口方。封面上有四個抓手,造型靈巧,邊角圓潤,鑄有鏤空花紋。機身上有兩組重環紋,蓋子上有壹組重環紋。三足擡梁:戰國時期。身高29cm,腹徑24cm。此杯造型獨特,制作精良,紋飾布局合理,花紋絢麗,是吳青銅器的代表作。恒酒器。青銅杯出現於商代早期,盛行於商代晚期至西周。春秋晚期到戰國時期,出現了所謂的吊梁杯,頗具地方特色。三羊三腳爐:明代宣德年間。高9.7cm,口徑19.8cm,腹徑21.3cm奎文杯:西周晚期。高20.5cm,口徑23.5cm,15.7cm .方形,雙耳,圈足,帶蓋,蓋飾奎文鈕,蓋與身飾奎文。丁毅叔叔:西周。身高17.9cm,口徑18.3cm,口沿外翻,有耳三足。耳朵外側飾以重環紋,口沿飾以蟬紋,鞋墊上有三行銘文。丁洋:周朝。身高16.5cm,口徑13.6cm,雙耳,三足,口下部周圍有蟬紋,鞋墊上有銘文。
(更多館藏文物,請參考參考資料:
)
上一篇:中央大街到南崗區南直路230號公交下一篇:菩提手串的數量有什麽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