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荔灣博物館詳細資料大全

荔灣博物館詳細資料大全

荔灣博物館,成立於1996年12月,是以收藏、陳列和研究荔灣歷史、文化、民俗為主要內容的廣東省首家區級博物館。荔灣博物館正門位於荔灣區龍津西路泮溪酒家西側,側門位於龍津西路逢源北街84號,為民初的中式庭園、西式建築的富商別墅。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荔灣博物館 地點 :廣州荔灣區龍津西路逢源北街84號 竣工時間 :1996年12月 等級 :區級 發展歷史,建築布局,西關民俗館,青雲巷,偏廳,倒朝房,花罩,天井,門官廳,書房,主人房,少爺房,飯廳,建築風格,參觀信息, 發展歷史 2000年9月26日,荔灣博物館二期工程壹壹西關民俗館正式對外開放西關民俗館以重建的西關大屋為主體建築,坐落於原館址東側,建築面積278平方米。其成立旨在充分保護、深入挖掘西關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家居擺設、情景陳列局部再現傳統西關大屋的典型模式及西關住家的生活情態和文化景觀。落成的西關大屋遵循“整舊如舊”的原則,從平面布局、立面處理、建築設計和細部裝飾等方面全方位恢復昔日古老大屋的建築模式和風格。內部陳設以明清廣式家具為主,在樓梯回廊,空置房間等處輔以“西關大屋建築意境”、“西關民俗風情”、“婚嫁習俗”、“節令習俗”等展覽,籍以全面展示以西關大屋為居住載體的西關人家的生活習俗及昔日“西關角”、“住家林”的神韻。 建築布局 西關民俗館 西關文化,是廣州文化的縮影;而西關大屋,又是西關建築文化的精髓。西關民俗館,正是由壹間典型的西關大屋改建而成。 繞進荔灣博物館右側,就看到大屋幽幽地立在青雲巷邊。屋墻用壹式青磚整齊砌著,並不算龐大的建築,但高高的屋脊墻壁,以及樓梯間、走道回廊、天臺和天井的整體精巧設計,仍讓人有庭院深深的感覺。 荔灣博物館 跨入那由矮腳吊腳門、趟櫳、硬木大門組成的正門,踏著那紅方磚塊,幽幽的古韻之感油然而生。 民俗館采用三開間布局,正對門口的是正廳(神廳),是供奉祖先和家人聚集的地方,裏面的家具按對稱擺設,桌椅皆是名貴的酸枝制成;正廳前近天井上方前有壹用木版拉花秀雕而成的花罩,把大廳和天井分隔開;而正廳上方,還搭建有神樓,用於供奉祖先;正廳後面用屏門圍隔成頭房,是家中最老的長輩居住之處;頭房後是二廳,是家人用膳之處,民俗館在此陳列了多種舊時的常用品,如柚木榨汁機、銅水煲、擂漿盆、搓衣板等,最有趣的是壹個大號混水爐,它由全銅制成,在壹側燒柴加熱時,另外兩側通過傳熱亦可加熱、保暖,構思之妙令人稱奇。 正廳西側為偏廳,原用於招呼賓客,現作展覽室,墻上的彩色玻璃滿洲窗與古樸的木雕牌匾相呼應,陳列櫃內可以看到三、四十年代的電取暖器、梳妝鏡、照相機、化妝盒、火水燈、鑲銀烏木筷子、紅木司馬尺等物,更妙的是壹副黑漆雲吞面擔,令人仿佛嗅到了雲吞面飄香、聽到小販沿街叫賣的吆喝聲。 正廳東側是書廳,擺設仍然依照舊模樣,書桌、書櫃、古董櫃壹應俱全,書桌上擺放著毛筆、墨硯,墻上掛著古畫鏡框,透著濃濃的書卷味,壹側桌上擺放著古老笨重的留聲機,飄出的幽幽的音樂,應該是周璇、白光她們的聲音了:紅著臉、跳著心,妳的靈魂,早已經,在飄飄飄個不停!低婉沈醉,香甜軟糯。那是當時的流行曲呢。 書廳對外設有壹個小庭院,幾叢綠色植物或在空中飄散長長葉子,或掩映著院墻的窗,仿佛淡淡幾筆寫意,卻意味悠然;書廳後面還有壹個房間,現設計成壹個新房模樣,內有新郎、新娘、大妗姐的素像,供遊人參觀;書廳側有壹"青雲巷"(冷巷)是舊時女眷、仆人出入之處。 由二廳順木扶手木樓梯蜿蜒而上,可至閣樓,樓梯階數取單不取雙;通道的墻上掛了介紹廣州行、住、衣等習俗及歷史的圖片。閣樓設有兩間房,其中壹間小姐閏房,裏面仍擺放小姐常用的物品。當年西關小姐知書達禮,穿衣打扮更帶動時尚潮流。樓道墻上鏡框裏有老照片,重現昔日的西關風情。照片裏的小姐們珠圓玉潤,眉眼秀麗,和現在公認的廣州本地女子偏瘦削的現象很不符合。有俗諺雲:東山少爺,西關小姐。西關小姐的服飾新潮漂亮,為時人所模仿,就連侍候她們的貼身傭人嬤姐,穿著白褂黑褲、垂著油光水滑的大辮子,也別有風韻。小姐閨房面對天井開著大大的長窗,梳妝臺上猶自擺著美麗精致的化妝盒。當年深閨裏的她們,就這樣壹窗與她們無關的風景、壹鏡只可自憐的花容,也就度過了壹生中的最盛芳華了吧。 荔灣博物館 另壹間房現作為介紹廣州時令習俗的展覽室,展覽品中有壹套拜"七姐誕"用的微型木桌椅,人手制作,精巧絕倫。 西關民俗館,可謂壹室小景,有情有味,歷久彌新,不僅道盡了西關大屋的精妙之處,更濃縮了廣州風情呢。 青雲巷 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通風、采光等多種功能。如巷子較長,常在中段處加設門洞墻分隔,以墻加層次感。如巷子較長,常在中段處加設門洞墻分隔,以增加層次感。舊時觀念,井水通大海,井泉龍神即海上之龍王,這神以保家人平安。這是壹口水井,水井上邊有井泉龍神。 偏廳 家屬生活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墻壁上往往掛有或刻有書畫對聯,體現主人的文化品味和修養。如“滿懷明月,兩袖清風”。“縱有良田萬萬千,有錢難買子孫賢”等。現在這裏作為“西關大屋的建築意境”的展覽廳,對西關大屋和各個細節部分進行解剖和說明 。 荔灣博物館 倒朝房 賓客的臨時用房。家具陳列較為簡單、隨意。西關大屋的各開間之間,用橫門相通。橫門上往往有橫匾或磚雕之類的裝飾,也有些是做成圓形帶蝴蝶圖案窗欞的彩色玻璃窗,俗稱“蝴蝶窗”,窗頂有圓弧形的灰批模線,很明顯是受了西洋的影響。 正廳:又叫神廳,是全屋的“心臟”,是主要的壹個廳堂。這個廳屋脊最高,面積最大,建築裝飾工藝最為講究,氣氛也最為莊嚴。是大家庭聚集、拜祭祖先、決議家庭大事和接待特別重要賓客的地方。 花罩 大廳前近天井處,做有花楣掛落,廣州人稱花罩,是大廳與天井的分割。花楣兩邊垂下,壹般只到人高之上,懸垂至地的稱“落地罩”。從圖案、材料及工藝,花罩都構成為很高貴的工藝品。 主房屏門:工藝用材料比其他房間要高貴,屏門上方是神樓,站在廳前要稍微仰視,方可看到神位。這樣的尺度處理,可反應主人家的財力和家世。這裏的家具是全套的華貴酸忮家具,這裏是最老的長輩就座的地方,兩旁則為子孫就座,以廳上方為最尊,這裏俗稱“四幾八椅”。 天井 過去天井多為方形,特別是門官廳、轎廳和正廳之間的天井更強調要方正。天井裏的去水孔,常雕成金線形狀,這與過去相信“水為財”有關,同時兼有隔柵的功能。 荔灣博物館 門官廳 大門進來就是門官廳,看門人坐立的地方。這裏還奉有門官神,保佑家人出入平安。俗話說:三廳才到神樓。現在這裏才兩廳,還有壹廳:轎廳,由於空間所限,我們把它縮略了。西關大屋典型的平面是“三邊過”又叫“三開間”。正間以廳常為主,從大門——門官(門廳)——轎廳——正廳(又稱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二廳(飯廳)——到最後的二房(尾房),形成了壹條明顯的中軸線。門官廳、轎廳和正廳、每個廳都由壹個金字頂組成,每個金字頂叫—“進”,西關大屋由多“進”組成。正間兩側為書偏,主要有偏廳、書房、樓梯間等,基本上是左右對稱布置。 書房 作為主人讀書、教子的地方,擺設有文房四寶、書籍、古玩等,高雅別致。前面往往有壹個清靜幽雅的小庭院,內部種植各種名貴的花草樹木,多栽植在1米左右高的轉砌花基上,有意讓植株的枝葉能盡快的伸出窗外,以接受更多的陽光和美化環境。這種場景的布局顯得“壹室小景,有情有味,歷久彌新。” 主人房 現在作為“婚嫁習俗”的展覽房,反映獨具特色的西關婚嫁風俗,延續中原傳統,西關的婚嫁習俗極盡豪華、隆重。新廊新娘披紅掛綠,賓客如雲,禮品擔、禮品盒放滿房間。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清末民初,新人除進行中式婚禮外,還得往往穿上西式婚紗禮服拍照留念。 樓梯間:樓梯間向大家展示了壹些西關大屋的日常生活用具,各具用途。 樓梯:古式大屋全部用木樓梯,總步級取單不取雙。走道回廊展出關於荔灣衣、住、玩等方面的民俗。 衣——有俗諺雲:東山少爺,西關小姐。西關小姐的服飾新潮漂亮,為時人所模仿。還有當時西關打工壹族女嫲姐的服飾,也頗具特色。時人還喜穿木履和伯父鞋,當時西關有壹部分靠釘木履和伯父鞋為生。 荔灣博物館 住——除了西關大屋傳統民居外,還有西式小洋樓、石屋、騎樓等,反映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和滲透。 玩——“荔枝灣遊河”,每到傍晚,西關人乃至廣州人坐著小艇暢遊荔枝夾岸的荔枝灣,吃艇仔粥,打牌,聽粵劇,與朋友同遊,高雅者吟詩作對,情趣無限。 帶有女兒墻的天平臺:在南方天氣悶熱潮濕的情況下,天平臺在生活上很有實用價值。日常曬晾、乘涼、栽花、養魚以及七夕乞巧和中秋賞月等活動,都在這種天平上舉行。 少爺房 設有節日習俗的展覽,以了解西關獨特的西關節日習俗。春節的舞獅、中秋的互贈月餅,昔日乞巧節“針穿七孔”等皆是節日習俗之壹。 小姐樓:西關小姐的閨房擺設精致、文雅,充分體現了小姐們舒適的生活和高雅的品味。床的雕工異常精湛,令人回味無窮。 飯廳 西關大屋的飯廳(就是剛才說的二廳),家具擺設較隨意。天窗是較特別的窗子,靠垂吊下來的繩子拉動啟閉,兼有通風、采光的雙重作用。 長輩房(神後房):為最老的長輩居住的房間,家具陳設壹般隨主人的喜好。 建築風格 1996年12月,在此處開辦荔灣博物館,為廣東省第壹個區級博物館。館內有1300多平方米的大院,院內有“風雲際會”石山及石上飛榕等奇景。有900多平方米的三層展覽大樓。展館現圍繞西關民俗風情,展品分四部分展示:壹、風土民情;二、特色藝術;三、商業街;四、捐贈集藏,包括出土文物、西關大屋木雕、西關近代服飾、家具、日常用品等,還有不少反映西關作為歷史上的嶺南水鄉名勝、歷史上的外貿特區、粵劇之鄉的歷史紀實的珍貴舊照片。 為了展示荔灣獨特的人文景觀、民俗風情、歷史文化,並保護區內的歷史文化資源,荔灣區投資230萬元興建了廣州市首家區級博物館——荔灣博物館。該館位於 廣州市龍津西路逢源北街84號,建築總面積2300平方米,於1996年12月13日正式開放。博物館分三層,分別展出了陳氏書院、西關大屋、騎樓、西關民俗等名勝古跡的圖片、資料;西關各類專業街、傳統老字號、粵劇八和會、私夥局等體現“荔灣風采”的圖片、資料;詹天佑、陳少白、趙少昂、李文田、李曲齋 等荔灣名人的作品及有關資料。此外,還收藏了荔灣名人後代捐贈的壹批歷史文獻典籍、照片和名人著作,以及荔灣地區民間收藏家贈送的大批民間文物及收藏品 參觀信息 荔灣博物館位於廣州荔灣區龍津西路逢源北街84號,舊館址是民國初期英商匯豐銀行買辦陳廉仲先生的故居,於1993年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這裏既有西式別墅,又有中式庭園。庭園面積達壹千多平方米的陳廉仲公館有仿羅馬、希臘的柱式及拱門,又有由峰巒、巖洞、亭臺、路橋等組成的被譽為“嶺南石 山奇景代表作”“風雲際會”石山及“石上飛榕”奇景,石下有池,據說池水曾通荔灣湖,遊艇可至石山腳下。博物館內的西關大屋再現了傳統西關大屋的典型模式及西關住家的生活情態和文化景觀。 館內嶺南特色的庭院與西式別墅***現完美景致,更有被譽為“嶺南石山奇景代表作”的“石上飛榕”。 荔灣博物館

  • 上一篇:蘇黎世的歷史
  • 下一篇:晉城博物館開放時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