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時,皇帝朱瞻基也嗜此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矣”,京城壹時鬥、養蟋蟀成風,陸慕蟋蟀盆更是聲名大噪。據《吳門表隱》載:“陸慕鄒、莫二姓造,雕鏤極工巧,明宣德時鄒大秀、小秀姊妹創始?”如今,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明清宮中蟋蟀盆珍品,其中就有不少明宣德時的陸慕盆。和禦窯金磚壹樣,蟋蟀盆產於陸慕,壹是因為這裏泥好性粘,壤土細膩,很少雜質,堿性不大,燒制出的蟋蟀盆光滑細潔,透氣吸水。二是吳人心細手巧,在形制精品上肯下功夫,爭奇鬥勝。況且這壹帶自古便是燒磚制瓦基地,燒窯經驗豐富,所以陸慕的澄泥蟋蟋蟀盆乃盆中首推之上品,其中尤以禦窯、南窯、金窯、日益四地為最,制出了不少精品。只是有關陸慕蟋蟀盆的史料,卻見之甚少,大約那時視之為匠藝之事,不入流品。清末民初,這裏的制盆名家有李秀芳、李棟敏、楊洪興、王雲樵等人,他們曾為梅蘭芳、穆藕和、徐蘭芷等壹時名流及大戶人家定購燒制過“藕”、“霜”字堂的蟋蟀盆,至今在滬、津、蘇的古玩市場上珍如拱璧,已是難得壹見的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