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蒙古風俗習慣

蒙古風俗習慣

禮儀交流

茶水服務:當去牧民家或旅遊景點時,主人或服務員會先給客人壹碗奶茶。客人要微微起身,用手或右手拿起。千萬不要用左手拿起它,否則會被認為不禮貌。當主人或服務員倒茶時,如果客人不想喝茶,請用碗邊輕輕碰壹下勺子或壺嘴,主人馬上就會明白客人的意圖。給客人敬茶是壹種高貴的蒙古族傳統禮儀。在蒙古的歷史上,無論是富裕家庭還是貧窮家庭,無論是上層階級還是平民百姓,無論是在交際中還是在家裏,在旅途中,還是在其他壹切場合,茶都是娛樂品。客人來家裏時,茶是不可缺少的款待。所以牧民照例給客人奉上壹碗奶茶,然後主人端上炒飯和壹碗奶油、奶豆腐、奶皮。

敬酒:倒酒是蒙古族對待客人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酒是食物的精華,是谷物的結晶,獻上最珍貴的食物是為了表達草原牧民對客人的尊重和喜愛。通常,主人將酒倒入銀碗、金杯或牛角杯,擱在長長的哈達上,唱壹首感人的傳統蒙古祝酒歌。如果客人拒絕喝酒,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的蔑視,不願意真誠對待主人。客人要立即接住酒,將無名指蘸酒,指向天、地、竈的方向,以示對天、地、火神的尊敬。不要舍不得喝,而是要摸摸嘴唇,表示妳接受了主人純潔的友誼。然後身著民族服裝的家庭主婦帶來香濃的奶酒招待客人,這也是蒙古族的傳統禮儀。主人會用詩意的語言勸酒:“遠方的客人請妳喝壹杯草原美酒,這是我們民族傳統美食的精華,是我們草原人民的善良和深情。”

祭神:蒙古族的儀式和宴會中有祭神的習俗。根據蒙古風俗指南,廚師將羊切成九等份的肉,“第壹份為天,第二份為地,第三份為佛,第四份為鬼,第五份為人,第六份為山,第七份為墳,第八份為水陸神,第九份為帝”。祭天把肉扔在蒙古包上面;獻祭的土地被扔進火裏;在神龕前供奉佛像;祭鬼放在袋子外面;祭山是掛在聖樹的枝頭,祭墳是祭這個民族的祖先。放在袋子外面,扔到河公園祭祀水神,最後祭祀成吉思汗,放在神龕前。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薩滿教,薩滿教崇拜許多神靈。後來,喇嘛教這壹蒙古族信仰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間信仰,將許多神靈納入了喇嘛教的軌道。

好客:蒙古族自古以來就以性情直爽、熱情好客著稱。對家裏的訪客要熱情,不管是熟客還是陌生人。首先奉上香濃的奶茶,端出壹盤盤雪白的奶皮和芝士。喝完奶茶,主人會奉上醇香的奶酒,邀請客人喝盛夏的馬奶酒。有些地區用手抓肉招待客人,也有壹定的規矩。比如用有四根長筋的琵琶吃飯;牛肉配有帶半根肋骨的脊骨和壹根肥香腸。婚前或婚後,女孩回娘家用羊胸脯肉請客。羊的小腿骨、下巴、脖子肉都是給後輩和小孩吃的。在喜慶的日子裏接待尊貴的客人或擺壹張全羊席。

尊老愛幼:蒙古人老有所依,尊老愛幼。去蒙古牧民家做客,遇到老人要問候。不要從老人面前經過,不要坐在他的上位,不要未經允許與老人並排而坐。稱呼老人時,應稱“您”,不準以“您”相稱或直呼其名。看到牧民的孩子不要吼,更不要打。不要在家人面前談論孩子的身體缺陷。對孩子好,對孩子好,被認為是對父母的尊重。

歌唱:蒙古族人的勸導往往是用真誠的歌唱來表達的。唱歌和勸說是同時進行的。往往是壹個主唱之後,大家舉杯壹起唱,然後大家壹起歡呼。所以很多時候,酒都是滿的。歌唱有儀式性、即興性、壹人或數人、合唱性,其唱腔往往酣暢淋漓,徹夜不眠。待客之道:蒙古族有重視待客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壹直流傳著。蒙古族傳統音樂的發展與民族歷史和文學的發展密切相關。詩有音樂相伴,歌有詩,詩並存。蒙古族民歌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數量龐大。按地域可分為東蒙山歌、西門山歌,按歌曲類型可分為長調、短調、潮日、敘事曲、酒歌、兒歌、搖籃曲、宗教歌曲《博》、舞曲《黛安》、《杜昊秦歌》。

選擇獵狗:蒙古族有獵狗的習俗。所以他們很重視選擇壹只好的獵犬——“泰格”,也就是閹割過的短毛精品狗。在選擇和飼養獵狗時,要註意好的品種,即選擇腰長、尾巴長而對稱、聽覺敏銳、視覺敏銳、行動敏捷、奔跑速度快的幼犬作為獵狗。

問候:蒙古人是壹個好客的民族。見面時互相問候,即使是陌生人也要打招呼;同行和熟人見面,壹般都會問“賽白奴”。如果遇到長輩或初次見面的人,要問“何賽白奴”。招待路人是蒙古人的傳統美德,但是在蒙古人家裏做客壹定要尊重主人。進入蒙古包後,要盤腿坐在地毯上圍著火爐,但火爐的西面是主人的住處,主人不坐的時候不能隨便坐。客人壹般喝主人送的奶茶,不喝是不禮貌的;主人要求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了主人的心。如果不方便多吃,就吃壹點。

蒙古族命名習俗

男性名字的特點是:

壹是根據民族心理習慣命名,如帖木兒、格色爾、巴特爾等。

二、根據長輩的期望命名,如:吉亞賽音(好運)、巴賈德(喜悅)、白音(富足)、吉日格勒(幸福)等。

第三,根據嬰兒出生時長輩的年齡,如賓塔(50)、吉仁臺(60)、大冷(70)等。4.以勇敢的動物命名,如少布(鳥)、巴拉(虎)、華(狼)、阿布朗(獅)、布日古德(鷹)等。

5.給自然事物命名,如魯超(石頭)、阿格拉(山)、牧仁(河)、塔拉(原野)等。

女性命名的特點是:

第壹,以明亮的星星命名,如那仁(太陽)、薩仁(月亮)、奧登(星星)、那仁·高娃(太陽很美)、薩仁·高娃(月亮很美)等。

二是以美麗的花木為名,如:薩日朗花(山丹花)、齊格(花)、那不其(葉)、海棠等。第三,以珠寶玉石為名,如哈斯(玉石)、塔納(珍珠)、阿拉坦高娃(美如黃金)等。

第四,以理想的名義,如秦絲(聰明)、烏雲(聰明)、高娃(漂亮)、斯琴高娃(漂亮又聰明)等。

按照這種方法,蒙古族婦女的名字可以分為很多種。現代蒙古語名字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名字前綴,所以只是名字,不應該理解為名字。有姓氏前綴的人很少,只是個別現象。

蒙古族騎馬和駕車靠近蒙古包時應避免騎得太快,以免驚擾畜群;如果門前有火或掛有紅布條之類的牌子,說明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外人禁止入內;客人不能坐在西炕上,因為西是供佛的方向;忌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忌紅白,辦喜事忌黑黃;避免在火盆上烤腳、鞋子、襪子、褲子;參觀寺廟時禁止吸煙、吐痰和觸摸器皿、典籍、佛像及大聲喧嘩,不得在寺廟附近狩獵。

火禁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竈神,認為火、火神或竈神是辟邪的聖物。所以,進入蒙古包後,禁止在爐子上烤腳,更不要在爐子邊濕靴子和鞋子。不要跨爐,或蹬爐,不要敲煙袋,扔東西或往爐子上扔臟東西。不能用刀挑火,不能用刀往火裏插,不能用刀從鍋裏取肉。

水禁忌:蒙古族認為水是純潔的神。不要在河裏洗手、洗澡,不要洗女性的臟衣服,不要往河裏扔不幹凈的東西。草原幹旱缺水,靠水草放牧,沒有水就無法生存。所以牧民習慣節約用水,註重保持水的清潔,以水為生命之源。

婚禮習俗

獻上哈達

蒙古族青年男女結婚要選吉日,男方要給女方家彩禮。彩禮包括現金、衣服、布料、首飾、大米等。女方家結婚的東西有櫃子、被褥、衣服、首飾、電器、自行車、大米、瓜子等等。鑰匙由女方家保管。新娘到了男方家,新郎的母親會拿錢去贖回鑰匙,交給新娘。婚禮前壹天,男方要把包著紅紙和酒的羊背(shuus或uuch)作為禮物送到女方家,讓女方家用來招待客人。結婚那天,新郎在郎的陪同下來到新娘家迎接她,同時還要摘些蔬菜送到新娘家。按照習俗,新郎在婚禮過程中不能說話,壹切都由郎陪著娛樂和談判,直到新娘被娶回家。到了女方家後,新郎被安排壹個人吃飯,他無法動手。他只能用食物餵新郎。等男方過來的人拿起嫁妝擡出,新郎就可以迎接新娘出門了。新娘留著年輕女子的發型,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穿著嶄新的衣服。禮服是尚青和黑色,禮服的蕾絲花紋和外套的高領和內蒙古自治區的蒙古人很像。新娘佩戴的壹個小掛件,在歡送會上由壹個孩子保管。新娘由舅舅擡上轎子,由弟弟陪著去男方家。新娘上了轎子,會哭著表示舍不得離開家,壹路哭到進洞房。新娘進男方家大門前,要燒喜神紙。進了大門之後,要勸她別哭了。進入洞房後,她要摘下新娘的紅頭巾,交給正房。吃飯時,讓新娘壹個人在洞房吃飯,新郎給新娘添飯。那天晚上,姑娘和小夥子來慶祝,家裏歡聲笑語。第二天,新婚夫婦會回到女方家,同時會在女方家祭天拜地,祭祖。同時,他們的公公婆婆會給新郎壹個銀手鐲。從女方家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遇到誰,新婚夫婦都要鞠躬。回到男方家裏後,還會祭拜天地和祖先。第三天,我去了祖墳。新婚夫婦在姑娘和小夥子的陪同下,帶著豬頭等供品和食物,去了男女雙方的祖墳。回來後,新娘生火,新郎挑水,給長輩和同伴燒洗腳水。婚禮現在結束了。婚後7天內,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在外地停留。歷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再婚,原配妻子不能再婚的習俗。現在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結婚自願,離婚自由成為新趨勢,但蒙古人的離婚率很低。

  • 上一篇:2015茶博會點評
  • 下一篇:2018錦州世博園旅遊指南錦州世博園門票多少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