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壹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妳遇到的問題別人都遇到過,妳給出了最優解。妳要做的是找到獲得答案的路徑,虛心求教,這樣妳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因如此,我特別喜歡人物訪談的文章,去研究他們的經歷和背後的哲學,他們看世界的維度,他們的學習方法,他們做事的態度。
為什麽這麽說?
最近看了馬寫的《朋友圈優等生》這本書,正好滿足了我學習和研究牛人方法論的巨大樂趣。馬先生的寫作其實是基於這樣壹種認識:壹個人可以在幾個小時內把自己在行業內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分享給別人,而妳自己去探索這些知識,可能需要幾個月、幾年甚至壹輩子的時間。
正如書名所言,由於馬先生選取的采訪對象都來自他的“朋友圈”,所以他在分析他們的成長經歷、轉述他們的戰略經驗教訓時,顯然比壹般的采訪信息量更大、情節更豐富。因為受訪者還是“高材生”,妳總能從他們有趣或牛逼的經歷中獲得各種有益有趣的啟發。
但是,在我看來,最牛逼的老師是馬老師。除了廣泛的朋友,他還有能力聚集這麽多有趣的人和故事。更重要的是,在與受訪者的聊天中,他總能敏感而深刻地發現壹些事件。雖然這些事件表面上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他看來,卻是之前發生的大事的癥結所在,是未來興風作浪的機會。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正是分析壹個人身上所有偶然和必然的重點。得益於作者通過現象發現事物本質的非凡能力,自然提升了整本書的認知水平。
2
因為看了《朋友圈尖子生》這本書,看到了很多牛逼的人物,所以不得不說作者還是牛逼的。
讓我們談談馬先生吧。機緣巧合,我做了文案工作。因為馬宋嘯先生是文案圈的頂級高手,認識他是必然的。
老實說,我很高興知道像馬先生這樣的人存在。真的不是因為他在廣告創意營銷等領域做得那麽好,才給了我這樣壹個菜鳥文案如此深刻、珍貴、感人的靈感;我之所以成為他的死忠粉絲,更多的是因為這個人的成長經歷和職業生涯,真的是跌宕起伏。
沒辦法,互聯網時代,能看到這種生物的機會真的是屈指可數,所以我習慣了那些年輕出名的助理月薪五萬,大器早成,然後還要忍受壹萬噸的暴擊。馬在文章中真誠坦率地寫道,他不是那種年輕時就特別想了解的年輕人,不像馬文在他的書《朋友圈優等生》裏寫的那樣。他說自己的青春是渾渾噩噩的,進入職場後也經歷了幾次折騰才步入正軌。
不是鬼混。
“1998,Xi交通大學鍋爐專業畢業,被分配到中石化天津石化煉油廠燒鍋爐。
2001,去了北航,沒好好聽課。在此期間,我做了全職的IPMP培訓,為《經濟觀察報》做策劃,為《金融時報》做編輯。
2005年,她加入國際廣告公司FCB,擔任文案。
2008年,他加入奧美互動,擔任助理創意總監。
2010加入藍色光標公關集團,參與成立藍標互動廣告公司,並擔任戰略總監。
2011,第九類在線技能交易網站創立。目前也是暴風影音的品牌顧問。"
用他自己的話說,工作經歷有點復雜,對大多數人的職業規劃可能沒有參考意義。畢竟他真正進入廣告行業的時候,已經28歲了。而且他也承認,之所以這麽修修補補,是因為沒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怎麽做。
然而,正是這種“坎坷”的經歷,再加上他後來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取得的成就和高度,才更有說服力。過去浪費的時間和“錯誤的道路”是妳未來更加努力、憤然前行的理由,而不是妳坐以待斃、破罐子破摔的借口。
三
至於《朋友圈優等生》這本書,首先,它不是壹本賣成功學的書(其實我很討厭成功學)。這是壹種成功的圖書銷售方法。像我這樣的普通人看完之後,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是不是太無聊了,太不酷了,甚至太窮了?!
但是,被虐過之後,壹定很慶幸自己讀過這麽好的書,因為無論是有趣的經歷,還是做事的方式,這些東西不僅能讓人大開眼界,還能啟發各種思考。當然,讓妳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這壹點很重要。原來事情還可以做,人還可以這樣生活,說明它讓妳看到了壹種自由。
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這本書帶來的最大價值應該是思考學習和做事的方法論。嗯,用李笑來的話說,就是“學習再學習”。
說到學習方法論,壹個無可爭議的分類維度就是自學和向他人學習。
關於自學,馬宋嘯先生總結說,世界上有兩種主要的學習方式。壹種是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和觀察。比如他在做廣告之初,看了幾萬個世界上最好的創意廣告;壹種是看書,直接看。這本書裏的人物之壹李嬌壽就是這樣的。他直接將閱讀理論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我們大多采用第壹種方式,即主要通過模仿和學習別人的案例和作品來學習。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每次進入壹個新的行業或者開始壹份新的工作,主要是看這個行業最優秀的人是什麽樣的,然後通過壹個又壹個案例的積累,最終拼湊出壹個這個行業的知識框架(當然這只是壹個願景,最終的真相可能是,什麽是知識框架,我從來沒有見過。。。反正我沒有靠老老實實背壹個領域最經典的書來構建知識體系的意識。。
四
說實話,我之前並不認為世界上有第二種方法論,也不知道地球上有李嬌獸這樣的神。他寫的文章才10W+。關鍵是他寫的每壹篇文章都是滿滿的幹貨,甚至很多行業的專家都在認真研究他定義的概念。如果只是10W+,那就是幹貨而已。最讓人受不了的是他是90後。
它刺痛了我的心。
李嬌獸擅長系統理論,文案應該怎麽寫,他都能講清楚。馬分析了李角獸的少年經歷和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這與他年輕時的戰略思維模式有關。
是啊,小時候打架被打死了。他想到的第壹件事就是買本書研究怎麽打架,然後他就從各個地攤上買各種格鬥方法的書,開始研究整理各個流派的格鬥技術和策略...然後他就刻意的堅持練習,最後成為了學校裏最有戰鬥力的熊海子之壹...
我最佩服李教授的是,他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理論要和實踐相結合,然後在實施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反饋,然後堅定了對理論的信心,然後堅持把讀過的理論都要壹壹實踐。
我們大多數人讀書,無論是出於矯飾,還是為了自我成長,都有這樣壹個誤區:讀了就忘了,或者讀了就記住了,也會對書中的道理持懷疑態度,不管是對是錯,反正我是不會驗證的,更不用說指導實踐了。
我不相信知識就是力量,但我內心最相信的是“我知道這麽多,卻還是過不好。”
五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很有自知之明。這輩子,除了讀書,我怕什麽都沒用。幸運的是,我認為我擅長閱讀。但是看了《朋友圈尖子生》和李教授、李倩等大牛的讀書方法,我覺得很害怕。畢竟,當妳做壹件事做了好幾年,以為自己還有些經驗的時候,突然知道世界上有壹種遊戲,妳根本不知道.................................................................................................這太可怕了。
比困在自己的認知局限中更可怕的是,妳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裏。我們做什麽呢好在在《朋友圈尖子生》這本書裏,馬松已經給出了壹個完美的答案。
馬的做法是和不同的人聊天,觀察,認識壹個牛逼的人,這甚至成了他學習的主要方式。
青山資本公司的總經理李倩整理了她的名片,然後邀請所有她認為感興趣的人出來喝下午茶。
我花不出去。羅輯思維的CEO直接揪住了她的導師。多年前,她找各種導師為她答疑解惑,輔導或幫助她完成各種不靠譜的任務,不需要任何人背書和介紹,也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
當然,這是學習方法論的另壹個維度,即如何向別人學習。然後,有時間再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