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期,魯迅在三潭印月讀書時,因有事遲到,內疚萬分。他把“早”字刻在座位的書桌上,鼓勵自己。課後,除了復習功課,他還喜歡看“休閑書”,收藏繪畫、畫兒童、臨摹書籍、種花……從不虛度光陰。後來,魯迅經過多年的苦練,深深感到時間不能從想象中去珍惜,只能從現實中去把握。在上海、北京等地,為了給各種敵人以致命的打擊,他經常在燈下苦幹,特別是寫長文,幾乎頭也不回地趴在桌子上。然後他泡了壹杯茶,吃了點東西,天就亮了。他認為,這樣的“壹條龍”,藝術形象鮮明,如果中途停下來,介入其他事情,打斷,人物性格可能就不壹樣了。就是這樣。他寫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小說和許多戰鬥力很強的散文。
晚年的魯迅,雖然身體越來越差,但精力充沛,珍惜時光。他孜孜不倦地閱讀馬列經典來指導革命實踐。他所寫的《三月租界》和《出關記》,深刻地揭露了張春橋壹夥站在反動立場上圍攻革命者、向敵人屈服的反革命嘴臉,表現了他最寶貴的“不卑不亢”、“向敵人沖鋒陷陣”的品格。1936 10魯迅先生去世前三天,他還在為曹靖華翻譯的蘇聯七大作家集作序;他還躺在椅子上,從別人那裏了解時事,在報紙上發表新聞,寫完死前的最後壹篇日記。魯迅先生之所以能做出不朽的革命業績,創造豐富的文化遺產,與他壹生珍惜時間是分不開的。
魯迅註重提高單位時間的工作效率,但並不忽視科學休息。他平時很少出去玩,總是通過換工作來休息,比如看電影,欣賞字畫,甚至在藤編躺椅上看書看報,打草稿...王先生經常利用“喝咖啡”和“喝茶”的特定場所和機會,為黨傳遞文件和消息,或者為同誌們找黨的關系。這樣他就可以同時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被動的休息,讓壹個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相當於延長了生命。
魯迅先生也很珍惜別人的時間。無論約會、開會、演講、匯報,他總是準時或提前到達,從不讓別人等。他認為“毫無理由地浪費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為了錢殺人。”
“時間就是生命”,這是魯迅壹生孜孜不倦戰鬥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們紀念魯迅先生,應該學習他只爭朝夕,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功立業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