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常州歷史

常州歷史

歷史沿革鄢陵

春秋時,吳王壽夢之子季劄翻山(今武進鄭陸東)避皇位;周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吳的徐汐祭了季劄,封他在鄢陵。

鄢陵城位於今常州、武進、江陰、丹陽壹帶,是常州歷史上最早的名稱。

鄢陵是第壹個城市,然後縣,其名稱壹直使用了345年。

打樁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延陵改為毗陵。

從三國誌吳嘉和三年(234)的縣治到典農壹校尉的派駐,再到西晉大康二年(281)的設縣,毗陵這個名稱壹直沿用了506年。其間雖在王莽執政時有所更改,但前後不過14年,東漢建武元年又稱為打樁。

毗陵是壹個曾轄丹徒、曲阿(丹陽)、武進、鄢陵、毗陵、濟陽(江陰)、無錫的縣,是江南大縣。

因打樁而得名的江南大哨——打樁哨就坐落在這裏。

金陵

西晉惠帝永興元年(305年),為避東海王嶽(司馬嶽)之諱,將毗陵改為金陵,金陵之名沿用290余年。

其間,西晉永嘉之亂,中原士紳紛紛南遷,占據大片區域,設立僑治郡縣。武進縣壹度有蘭陵縣、蘭陵縣,金陵縣有宮鈴縣、東關縣、古牧縣,先後被廢,直至南朝末年。

常州

文帝三年(583年)廢郡,郡歸國家統壹。

明成祖九年(589),在常熟縣設常州,後將常熟縣割為蘇州,再將常州遷至金陵,常州之名由此開始。此後雖更名為毗陵、金陵、長春、常州,但時間很短,常州這壹名稱被郡縣使用了近1400年。

唐武宗會昌四年(840),常州被提升為中國十大城市之壹。

清雍正四年(1726),武進另設陽湖,無錫另設金匱,宜興另設荊溪河,原江陰、靖江共管八郡,故稱“中吳應輔,八城皆名”。

吳金

金太康二年(281),曲阿(丹陽)及丹徒東部,設武進縣。

後來朝代有時棄分,改稱蘭陵、永定,合並為屈、金陵,析陽虎。

1912,中華民國成立,常州府廢除,陽湖縣並入武進縣。市區曾叫武進市,沿邊叫常州。

常州市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市區和農村分別建立常州市和武進縣。

65438年至0953年,常州為省會城市。

1958年8月,鎮江區更名為常州區,區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

原省直管的常州、鎮江劃歸常州地區領導。

1959年9月,常州地區更名為鎮江地區,地區由常州遷至鎮江市。

1962,常州改為省轄市。

1983年3月,原鎮江地區撤銷,所轄武進、金壇、溧陽三縣納入常州市管轄。

1995年8月1990、1993、165438+10月、65438+7月,三縣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設立武進市、金壇市、溧陽市,仍屬常州市管轄。

2002年經國務院批準調整行政區劃,現轄金壇、溧陽兩個縣級市和武進、新北、天寧、重樓、戚墅堰五個行政區。

武進市

5000多年前,人類在武進定居繁衍。

鹽城和四墩出土的文物表明,新石器時代武進已形成原始村落。

春秋戰國時期武進叫鄢陵城,是吳國季劄、秦國鄢陵郡、漢的毗陵郡、皮潭郡,晉太康二年(281)的毗陵郡、丹徒、曲阿以東的武進郡的封地,永嘉五年(311)更名。

此後金陵、武進兩縣改名。

清雍正四年(1726),武進、陽湖兩縣分立,辛亥革命勝利後的民國元年(1912),並入武進縣。

1949年4月23日,解放日軍區,分離武進縣,建立常州市,武進與常州同城。

1953至1956,屬湞江區管轄。

1958年8月,湞江區更名為常州區,武進縣調回常州區。

1960年,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

1962,常州改為省轄市。

常州市領導的武進縣劃歸鎮江機構領導。

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武進歸常州市管轄。

1993 7月18武進縣* *居民由常州市區遷入湖塘鎮。

1995年6月8日,國務院批準武進撤縣設市。

2002年4月,武進撤市設區,成為規劃建設中的常州特大城市南翼。

武進北部鄉鎮從6月1992 165438+10月開始納入常州高新區,直到2002年4月武進正式拆分為常州武進區和常州新北區。

尋求收養

  • 上一篇:山西喬家大院與天津市楊柳青石家大院
  • 下一篇:廣州的古董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