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立刻評價葫蘆絲。。

立刻評價葫蘆絲。。

葫蘆絲(又名葫蘆蕭、博朗道、波倫、布來、米倫、比格布、沃格堡、白紅遼或通格曼)是傣族、阿昌、德昂族、佤族、布朗族的壹種簧片樂器,主要流行於傣族、阿昌、布朗族。傣語稱之為“郎刀郎”,是戴奇明樂器的總稱。“郎”是直吹的意思,“道”是葫蘆,是用葫蘆直吹的意思。阿昌語裏叫“坡勒翁”,是笛子,“翁”是葫蘆,是葫蘆絲的意思。德昂族人稱之為“布來”,“布”意為吹,“來”意為葫蘆,意為吹葫蘆。德昂族的方言也叫米倫語、比格波語、沃格寶語。彜語稱為“白”,“白”是蘆笙的統稱,“”是葫蘆,意思是帶有葫蘆的蘆笙。錫盟的佤族也叫“背板”。布朗族人稱之為“通格曼”。代表作《月光下的斑竹》。

葫蘆絲以其獨特優美的音色、簡約的外觀、柔和、典雅、簡約、便攜的特點,近年來深受中小學生、音樂愛好者和中外遊客的喜愛。

與我們熟悉的竹笛不同,葫蘆絲的音域不能達到三個八度以上,通常在9度以內,最多不超過11度,是壹個民族調式音階。其音色柔和細膩,醇厚質樸,柔美迷人,表現力極強,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無論民樂還是專業舞臺,都能聽到它優美的聲音。

葫蘆簫常用來演奏民歌等民間曲調,最適合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壹般曲調多為長音,音樂柔和和諧,更能表達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蘆簫在傣族、阿昌族和其他民族中最受歡迎。是娛樂用的樂器,每個村子都有很多能工巧匠制作。青年男女表達感情或人們走在路上,在田間勞作,經常吹奏葫蘆絲,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歡樂。

  • 上一篇:蒙古人真的能射雕嗎?
  • 下一篇:象牙和海象牙怎麽區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