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試論述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家庭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

試論述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家庭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幼兒階段“生活即教育,遊戲即生活”。陳鶴琴先生說過,遊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是兒童的工作,遊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兒童的各種能力都是在遊戲中獲得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隨著教育理念和行為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認識到遊戲在幼兒教育領域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幼兒遊戲是幼兒園壹日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遊戲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逕,它對促進幼兒智力、情感、社會性、身體等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但在實際教育活動中,尤其在我們二三線城市,對遊戲的認識和開展,並沒有完全得到重視,理念和行為脫節,遊戲並沒有真正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試用身邊的實例將當前幼兒園遊戲的現狀分析如下:

1、從目前整個幼教領域來看,總體的感覺還是重課程,輕遊戲。對遊戲的意義和價值認識不夠,以”教”為中心,人為地割裂了課程和遊戲的關系,正規課程在幼兒壹日生活中仍舊占有主導地位,研究的重點仍舊是如何上好這節課或者說如何組織好這次教學活動。無論是上級教育部門的各類比賽、交流抑或檢查,還是幼兒園內部的教學管理,看中的還是聽課、教學觀摩,因為此類活動易於比對,效果明顯,在這種現實背景下開展的教研活動也多圍繞課程的改革進行。

2、遊戲的單壹性、重復性,不能體現出幼兒遊戲的愉悅性。教師總是習慣於以成人的水平去衡量遊戲的趣味性,是否能達到教育目標去判斷遊戲的價值,過多考慮遊戲的教育價值忽略了幼兒在遊戲中的愉快情感的獲得。曾看過壹次中班教育活動,創設了壹個“去郊遊”的活動情境,並以郊遊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的始終,目標是認識交通標誌。開始環節,教師自門口帶幼兒站成長長的壹隊,伴隨“去郊遊”的音樂跑跳入場,遇到了事先布置好的場景—紅綠燈,長長的隊伍停止下來,後面的幼兒沒有聽清教師的要求,依照慣性繼續前行,整支隊伍開始前擁後擠,教師不得不維持隊伍的秩序,再引導幼兒觀察交通燈,提問了壹些常規性的問題,繼續前行,認識其它的交通標誌。整節活動,確實沒有像以往循規蹈矩地坐在桌子旁聽老師幹巴巴地講授,看似幼兒都在遊戲狀態中,但給大家的感覺,二十多個孩子排成的隊伍,後面有壹半以上的孩子根本無法集中註意力,傾聽教師的提問,致使活動中的遊戲只是“為了達成目標、課程遊戲化而遊戲”。教師沒有真正了解幼兒的需要,忽略了幼兒的感受,從而成為壹種比較低效的遊戲。

再壹點,從大教育觀的意識上,教師根本沒有重視遊戲的開展,頭腦中對遊戲的概念和玩法非常局限。戶外活動時間,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情境,小班玩傳統遊戲“丟手絹”,大班幼兒圍成壹圈還在“丟手絹”,為數不少的幼兒蹲在地上,無聊的看著遠處,有的幼兒摳地上的土,個別淘氣的幼兒早已按耐不住,攝於老師的威嚴,偷偷地和旁邊幼兒自行玩起了“地下遊戲”,唱兒歌的聲音越來越微弱,越來越雜亂,遊戲的結果,孩子難受,還得忍受“遊戲”的折磨,教師也有些不耐煩,只得草草收場。

3、自由遊戲時間少,缺乏有效指導和評價。讀過壹篇來自壹線教師的文章,頗有同感。這位教師對他所帶的大班幼兒實行每周五上午為自由活動時間。當她宣布這個消息,孩子們象聽天書壹樣,認真地問:“老師,您說的是真的嗎?”“真的什麽都可以玩嗎”?開始兩周,孩子們小心謹慎地試探著去玩,兩周後,這位細心地教師竟然又發現了問題,孩子們根本不會自己玩,心中無目標,不知道玩什麽?這位教師的發現,代表了相當壹部分幼兒園存在的問題。

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潛意識裏認為,自由遊戲就是“放任幼兒自由玩”, 擔心“不看著他們,磕著碰著怎麽辦?。”因此,幼兒園教師最愛講“小朋友們,下面我們玩個遊戲,妳們想玩嗎?”明確告知幼兒現在準備做遊戲,言外之意是“妳們不聽話,可就不玩遊戲了。”在這裏,遊戲變成了“奢侈品”。即使玩大型玩具,教師也會很負責地站在滑梯壹側,看著小朋友依次滑下來,監督幼兒排好隊,不退擠。

在區角活動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加班加點,做那些看起來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的教具,幫孩子布置環境,導演班中的壹切活動。這種“牽著孩子鼻子走”的做法同樣把所謂的“自由遊戲”變為高控行為,隨即出現幼兒不會自主管理,缺乏自控力,從而出現“瘋玩”“不會玩”等極端現象。

4、家庭教育對“遊戲”的認識存在嚴重的誤區。我國自古就有“玩物喪誌”的說法,傳統的理念在家長思想中也是根深蒂固,認為幼兒園開展遊戲活動就是“啥也不學”,尤其在城鎮、農村幼兒園,這種現象更為突出。

基於上述遊戲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我們根據幼兒園的遊戲現狀采取相應的策略。

1、關註實際,教育觀的變革是改變幼兒園遊戲現狀的根本。

首先教師培訓的著力點要有所改變。培訓要根據園所情況定出遊戲開展的具體培訓計劃,采用理論與體驗、“現場實戰”相結合的形式,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態體現兒童可能的興趣與需要,激發教師的參訓積極性,讓教師切身感受遊戲帶來的愉悅。在組織、指導遊戲時,教師要做幼兒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問題的解決者、適當的支持者、合作者,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得到充分的發展,真正體驗到遊戲的快樂。教師參加了培訓,了解和掌握壹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這只是解決了“知”的問題,關鍵還要“知行統壹”,將培訓結果落到實處。我們要求教師在培訓結束後,先將自己學到的東西在實踐中照貓畫虎的去做壹做,用心體驗壹下現在的做法和先前的做法有什麽不同,幫助教師理清壹些觀念。

其次,利用教科研活動帶動全園遊戲的開展。根據年齡段開展不同的園本遊戲課題,定期組織遊戲的探討,對於日常教師喜歡使用的的集體遊戲,要清楚其意義,能促進孩子那些方面的發展,教師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指導幼兒遊戲,如何對遊戲進行創意、發展,不斷提高要求和難度。比如,比較經典的“老狼老狼幾點了?”是壹種快速克制反應的遊戲,面對大班時,將簡單的“造型不動遊戲”的規則變換為“需兩人結伴造型”,進壹步換成“兩人只允許三條腿、兩條腿或壹條腿著地,甚至不允許任何壹條腿著地“時,幼兒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應對不斷升級的挑戰時,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漲。另壹種由環境引發的自由自主的遊戲,我們應進壹步更新觀念,將自主遊戲作為重點研究的方向,包括戶外自由活動、活動區等。

再次,提高教師的教育基本功,如觀察能力、指導活動的能力。這種能力看不見,摸不著,不是壹朝壹夕形成的。教師對幼兒遊戲中的行為語言進行觀察和記錄有助於教師從幼兒的外顯行為理解其心理狀況和遊戲水平,有助於教師對幼兒遊戲進行更好的指導。遊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學習選擇壹定的觀察角度,對幼兒遊戲進行觀察,從而為進壹步指導提供依據。

2、關註背景,領悟遊戲活動和集體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

因人施教,努力使每壹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是《綱要》對教師提出的要求。這要求受教育者有足夠的自由遊戲時間,幼兒的個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縱觀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的幼兒教育,幼兒園壹般沒有正規的課程,不進行讀、寫、算等基礎知識的教學,而是以遊戲等自由活動為主。集體活動也以遊戲為主,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運用遊戲的形式,將取材於社會生活或幼兒園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展開為綜合主題活動,使幼兒得到充分的情感體驗,包括教師講故事、教唱歌、做手工、會話和帶領兒童接觸大自然等。遊戲中幼兒自主、自由,活動類型不是老師安排,完全有幼兒自己選擇,玩什麽和怎麽玩都有幼兒做主。教師壹般不要對幼兒提硬性的要求,而始終作為壹名遊戲的參加者積極參與活動,和孩子們壹起玩,有時需要給孩子壹些必要的建議、指導或幫助,更多的時候僅僅作為幼兒的遊戲夥伴,以自己飽滿的情緒和積極的遊戲行為感染和影響幼兒,並對幼兒表達支持、贊許的態度,想方設法讓幼兒玩得高興。遊戲中體現的這種平等的師生關系,真正有助於幼兒在活動中學習自己做主,自創玩法,減少遊戲過程中幼兒對教師的依賴性。

借鑒以上教育理念和方法,我們將以往滿滿當當的學期、月、日計劃做了調整,逐步減少正規課程,比如誦讀、英語等,增加社會實踐活動,讓課程更適合兒童。使用更有彈性的生活制度,在交替環節中給幼兒創設自主空間,創造更多的玩耍機會,是他們真正放松,享受快樂。實踐證明,當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給了幼兒極大的自由度和自主空間的時候,活動目標就極其隱蔽,活動過程也非常開放,這時幼兒對活動的遊戲性體驗就會很強,那麽遊戲與教學就融合得很好。

3、關註本質,讓自主遊戲可以借助環境和材料支持個體獨特的感知體驗。

遊戲的本質就是教師利用身邊的自然物質、自然現象以及周圍的環境和事物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愉悅的過程。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為幼兒創設適宜的遊戲環境,才能使遊戲真正成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發揮遊戲對兒全面發展的教育作用。

在環境的創設上,我們應走出“教師忙半天,孩子不喜歡”的誤區。環境的創設作為壹種教育過程,引導幼兒與教師***同創設,幼兒才能體驗自主設計和制作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因地制宜設置活動區,在此基礎上,進壹步深入分析活動區所需的適宜設備、玩具,盡可能探索和挖掘每壹種玩具和遊戲材料的多種玩法,從而有目的、有計劃的投放。

比如,小班剛入園的幼兒,環境註意創設壹種與家庭接軌的環境,心理上感到寬松、和諧,物質環境要開放、通透;材料要簡易、平實、樸素、自然、親切。只有創設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遊戲環境,才能讓幼兒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創造環境和機會,引導幼兒進行密切接觸自然的遊戲和在自然中的遊戲,將自主遊戲作為壹個動態的系統,發揮整體優化功能。

4、關註互動,靈活多變的實現家園***育。

家長參與體驗遊戲是最直接的互動方式。在每年的運動會上,我們開展家長參加的壹些遊戲項目,如踩氣球、揪尾巴,遊戲內容很簡單,家長越玩越放自如,全身心投入,全班的家長、幼兒都為他們助威。這種體驗,讓家長真切地理解體育遊戲讓幼兒獲得滿足的同時,增強幼兒體能。半日開放活動,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采用遊戲的形式進行,讓家長直觀的看到遊戲活動即給孩子帶來快樂,又開發孩子智力;利用家長學校,聘請專家或者園內的經驗型教師為家長講座,介紹不同年齡段開展的親子遊戲,由家庭親子遊戲開展好的家長展示和其他家長交流。

還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網站等,把搜集整理的幼兒遊戲照片壹壹呈現,有智力遊戲、結構遊戲、娃娃家等,讓家長們看見了老師如何利用有趣的遊戲培養了孩子的各種能力,具體形象的圖片,讓家長們頻頻點頭,促進良性的家園互動,家長能更好地配合幼兒園的教育。

英國著名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說,遊戲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遊戲形式。遊戲對兒童而言是壹種快樂的經驗,應盡量滿足兒童的遊戲需求,我們要充分挖掘壹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正確處理好遊戲和集體教學活動的關系,進壹步探究如何將要傳授的內容巧妙地滲透到遊戲中,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兒童能由遊戲中無壓力的學習與成長。

  • 上一篇:如何在網上賣瓷器?
  • 下一篇:那個直播間核桃靠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