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秧歌相關簡介如下:
秧歌(臨縣傘頭秧歌),山西省臨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臨縣傘頭秧歌是壹種大型民間歌舞,它起源於中國古代祭祀活動中的迎神賽會和民間儺舞。
主要在晉西呂梁山區的臨縣及其周邊地區,包括離石的西山、柳林的北山、方山的西北部及與臨縣隔河相望的陜北佳縣、吳堡壹帶流傳。
傘頭秧歌有三十多種舞蹈場圖、十多首舞蹈曲牌和四十多種演唱曲調,舞蹈以架鼓子最具特色,架鼓子由擔任打鼓的男角、擔任拉花的女角和擔任扇風的醜角組成,男角打鼓,動作粗獷有力;女角耍扇,表演細膩動人;男女互相挑逗,嬉鬧傳情,醜角再從中插科打諢。
2008年6月7日,山西省臨縣申報的秧歌(臨縣傘頭秧歌)經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2。
秧歌的種類
大鼓秧歌:大鼓秧歌是壹種流傳廣泛的秧歌形式,主要通過使用的道具來區分。
鬧秧歌:鬧秧歌是陜北地區的壹種傳統活動,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手持燈籠和彩旗,排成隊伍,跳著秧歌隊,展示他們的才藝和表演技巧。
地秧歌:地秧歌是壹種不踩高蹺表演的秧歌,主要流傳於沈陽、撫順壹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