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鎮位於福建的東南部,處於新羅、南靖、華安三縣交界,海拔700米以上,境內多以山間盆地為主,四周群山聳峙。全鎮土地總面積535.5平方公裏,下轄壹個居委會和27個行政村,總人口4.6萬人。氣候溫和濕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4℃,年平均日照時數1740.7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839.4mm,無霜期262天,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幹濕季節界線分明,高山立體氣候明顯,垂直氣候差異顯著, 有“福建阿裏山”之稱,非常適合花果苗木和蔬菜以及茶葉等各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 花卉和蔬菜是永福鎮傳統優勢產業,進入新世紀永福抓住了新的機遇,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落戶,更是讓它的經濟飛速騰飛。 永福鎮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民俗獨特,據縣誌記載,北宋時就已是壹大鎮;在南宋時,永福人就開始培植各種花卉,所產花卉被列為朝廷貢品,蜚聲江南。清朝嘉慶八年(1804年),永福鎮李鄒春被封為蘭花“進寶狀元”。新中國成立初,朱德總司令曾慕名派人到永福引種素心蘭。20世紀八十年代中前期,永福的茶花,蘭花等花卉聞名海內外,暢銷韓國、日本、臺灣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如今,富貴籽、金子蘭等也陸陸續續馳名各大市場。 1984年春節,全國政協副主席陸定壹欣然提筆為永福題寫了“永福花鄉”銘篇,永福花鄉由此得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議允許農村土地多種形式流轉,為花農們集約化利用土地,擴大種植規模,提供了政策保證。花卉生產、科研和銷售的發展,進而成立了花卉研究所,各種花卉生產公司和花卉聯合體,不斷湧現出種花大戶、營銷專業戶,花卉生產逐步走向專業化、商品化。1999年9月了花卉節的成功舉辦,從而掀起了新壹輪花卉發展熱潮,花卉生產由永福鎮向全市擴張,同時吸引了壹批外商和國內客商到此投資興辦花卉產業。西山村憑借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更是贏取了“華夏杜鵑第壹村”的美號。目前,永福鎮專職或兼職花卉營銷大軍活躍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黃浦灘頭、珠江之畔,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成都等城市都建有基地和營銷網點,其中杜鵑花占全國杜鵑花市場的70%以上,北京的銷量也達到這個百分比,而且擺進了人民大會堂,擺上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現場。十裏花街,行走此間,花香鳥語,沁人心脾. 永福花卉的發展擴大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當地農民因地制宜地發揮本地地理氣候優勢,組織力量進行栽培試驗,成功對比利時杜鵑進行引種、示範推廣,以比利時杜鵑為主的花卉產業迅速發展壯大。2002年種植花卉7133畝, 比 1982年120畝增長近59倍。2003年永福又利用山地開發種植花卉近千畝,同時永福花農走出永福到漳平市區及廣州、成都、重慶等地開辟新的花卉生產基地,在市區其它鄉鎮種植1300多畝,在漳平境外種植3228畝。在各地經商的永福人新近發現了貴州貴陽的各個條件都符合種植花卉,而且氣候、交通、市場還更優越,更是爭先恐後地到那大力發展。 永福花農通過聘請高級專家,與大專院校以及省內外科研院所進行聯合攻關,花農反復試驗,已經掌握了杜鵑花花期調控和大棚管理技術。種植規模由家家戶戶種植向專業化、集約化發展。除積極采用國外普遍應用的無土栽培技術外,還著重研究花卉化學促控技術和生物農藥應用技術。目前又引進了組培、滴灌、噴灌等管理技術,花卉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永福花卉經歷了起步、發展、衰落,再發展的歷程,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結構,品種結構就必修合理。用市場創新策略打造花卉產業競爭力是其主要做法。盡快壯大實力,立足高起點,增強競爭優勢成為漳平發展花卉產業的經營理念。花卉品種以觀花,觀葉花卉為主,主要有西洋杜鵑、蘭花、茶花、鐵樹及綠化苗木,近年引進的金琥、等花卉新品種種植較少。據調查,現有花卉面積中,杜鵑花種植約占90%以上,近年新增加的花卉面積中仍然以杜鵑為主,觀葉植物、鮮切花、綠化苗木及其它花卉品種所占比例偏低,整個花卉結構比較單壹。廣大花農深刻認識到市場創新是影響和決定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動力源泉。為此調整壹部分種植茶花、瑞香蘭花等花卉;針對壹些沒有品種,就及時引進,如西洋杜鵑,高山杜鵑,小葉鐵紅杜鵑,虎石紅,富貴籽、大花惠蘭,美國茶花及鮮切花,紅球、紅掌,郁金香,康乃馨等;還收集、馴化開發野生花卉建立資源基因庫,為開發新品種貯備種源。目前全鎮擁有各類花卉資源100多類,1200多個品種。以市場看好的常規品種為導向,走集約化的產業發展之路,在加強營造環境,技術創新,營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市花卉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永福鎮大力拓展山海協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沿海知青人員回第二故鄉投資和吸引外商投資,建立了澳門的寶盛花卉,投資呈現多元化格局。臺灣的北岸種苗場、菲律賓的大灣桂花園及安海的康德花場等5家花卉企業,利用外資1150萬元,種植花卉面積成倍擴張.花卉業成為港,澳,臺及內地客商新的投資熱點。 目前,永福擁有小葉鐵紅、紅雙喜、皇冠、二喬、玫紅,高山杜鵑等名貴杜鵑花百余個品種, 占約國產杜鵑品種的17%,並建立了漳平杜鵑資源基因庫,與寧波柴橋鄉、遼寧丹東市形成“兩鄉壹城”的全國杜鵑花生產格局。截至目前永福杜鵑花已發展到6000畝左右,產品銷往國內30個省市並打入香港、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003年永福杜鵑花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2003年4月在無錫中國第四屆杜鵑花博覽會上獲金獎。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據有關花協調查,永福杜鵑花在全國杜鵑花市場上的占有率達到 70%以上。 創新始終貫穿花卉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壹是開發新品種.永福花卉除加強傳統產品的生產管理,提升產品質量檔次和附加值外,還積極開發、引進新品種,以滿足花卉市場的不同需求。永福花卉經歷了“茶花、蘭花、瑞香、鐵樹到杜鵑花”等多種類花卉發展的過程。目前永福已開發杜鵑花品種20多種,並在花卉造型上有所突破,如開發種植寶塔杜鵑,準備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展出。二是創新技術優勢。“永福花卉研究所”等龍頭企業帶頭對新品種進行馴化,繁殖栽培,目前已突破關鍵瓶頸,成功掌握杜鵑花花期調控、無土栽培技術,同時掌握了虎舌紅這壹觀葉觀果植物新品種的栽培技術,並實現了批量生產。目前還開展溫濕度控制技術、組織培養、自動噴灌等技術研究。三是創新營銷模式。建立專業營銷隊伍。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永福花農結束了既抓花卉種植又搞花卉營銷的歷史,形成了新的分工,分化出壹批具有豐富的養花經驗的營銷人員1000多人。這些花農出身的花商無疑對永福花卉售前售後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大大增強了廣大客戶的消費信心.把基地建到銷售地。為了適應國內外市場競爭需要,永福花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2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花卉基地61家,開辟花卉銷售窗口,形成產供銷壹體化體系。 “壹花引來萬花開”,永福花卉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壹是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糧經比例由1994年的58.6:41.4調整到2002年的39.3:60.7,花卉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比重由1994年的2.4%提高到2002年的8%。二是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渠道.市農村住戶調查點資料顯示:2002年花卉銷售收入人均7120元,占家庭總收入93.2%;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4年1220元提高到2002年3765元,年均增長15.1%;私人擁有小汽車近百輛,電腦200多臺,永福花農從花卉產業的發展中得到了實惠;三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空間。花 卉種植戶由1985年872戶發展到2002年的3780戶,從業人員從 800人增加到2500人,雇請外地工2000多人,專職營銷人員 1000多人,呈現出農村勞動力在種植業內部的大量轉移,形成壹大批農業產業“工人”。四是產業輻射擴大。花卉生產帶動了商貿、運輸,竹木、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永福鎮區有出售化肥、農藥,花盆、椰康等花卉生產資料的商店30多家,每年的營業收入1160多萬元;每年1500多車次營運花卉,運輸收入達560萬元;每年竹木加工(花卉生產用)創產值811萬元。拓展帶動農村經濟蓬勃發展。 我市經濟的新出發點 1996年,來自臺灣南投縣的謝東慶經過1年多時間考察,發現永福四周高山環峙,海拔在800米至1200米之間,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均與臺灣阿裏山相似,於是率先投資成立臺品茶業(臺灣高山茶)有限公司,開辟了千畝茶場,做出了優質高山茶。謝東慶的成功引得臺灣茶農紛至沓來,迄今永福以臺灣軟枝烏龍為主的臺灣高山茶種植面積逾4萬畝,已投產3萬多畝。此外,在臺灣茶農的帶動下,沒有種茶史的永福農民也種了1.5萬畝鐵觀音。2008年2月,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升格為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園區以實施兩岸人民交流合作、高山茶葉與花卉產業、新農村建設示範、鄉村旅遊觀光休閑、生態農業五大基地為目標,取得明顯成效。永福臺灣高山茶面積已經超過臺灣精制茶園面積的壹半,引進了臺灣先進的種植技術、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和壹流的種茶制茶人才,烏龍茶種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分別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和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臺商李誌鴻的鴻鼎公司擁有茶園1600畝,其加工廠占地8000多平方米,引進了南投鹿谷鄉壹流的制茶師和臺灣最先進的恒溫恒濕萎雕室等技術設備,還與其他臺商壹道實施茶樹喝“豆漿”等生態茶園技術。擁有千家直營店的兩岸著名“茶王”——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認為,永福高山茶與臺灣高山茶“各有千秋”,今年永福甚至“略贏壹籌”。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企業迄今創省著名商標1個、省名牌產品1個、龍巖市知名商標1個、規模企業15個,獲得各類國家級金獎9個、優質獎項30多個。創業園已有9家臺資企業取得了食品企業QS證書,2家企業獲得綠標,“永福杜鵑花”獲省著名商標稱號,“臺品”牌永福高山茶獲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李誌鴻的“鴻鼎”、謝東慶的“臺品”等品牌高山茶都能通過歐盟和日本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並在兩岸各類茶展、茶王賽中屢獲大獎。2008年以來,漳平市大力打造“大陸阿裏山”品牌,取得較好的效果。兩岸主流媒體以新聞、專題、人物等各種形式報道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大大提高了“大陸阿裏山”的知名度。兩岸交流合作空間不斷拓展。永福鎮與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結對子,簽訂了農業合作備忘錄;漳平市茶協會分別與臺灣茶協會、臺灣南投縣鹿谷鄉農會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建立了兩岸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兩岸交流合作空間不斷拓展。與臺灣區制茶工業同業公會、臺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臺灣農蓄發展基金會、臺灣光彩(事業)促進會等組織也建立了長期交流合作協議。 花卉和蔬菜是永福鎮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名優花卉1.65萬畝、反季節蔬菜4.2萬畝,市場競爭力增強。臺商投資的日本甜柿為主的短低溫水果面積達0.6萬畝,具有壹定的後發優勢。由此,茶葉、花卉、蔬菜三大特色產業優勢凸顯。 新的契機引進臺灣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經驗,壹產帶三產格局基本形成。臺灣擁有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豐富經驗,許多臺商投資伊始就有在永福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規劃。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對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日益重視,永福通往廈門等沿海及周邊城市的交通主幹道等基礎設施條件大大改善,發展觀光休閑旅遊便提上重要日程。 目前,永福啟動了融休閑、度假、觀光及旅遊為壹體的上林度假區及上林水庫臺商戶外活動中心建設,完成了金興園藝、永福花卉研究所、鴻鼎觀摩茶廠、臺品觀光茶園、翔園觀光果園、九福峰有機茶園、尚順農場等首批7個觀光農業旅遊景點建設,並開發西山農家樂、永福民俗館、千年水松、媽祖廟等壹批集歷史、人文、古樹為主體的永福鄉土風情旅遊點建設。今年4月,創業園被省旅遊局正式命名為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鎮長詹崇仁說,今年還將爭取成為國家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
上一篇:諸城博物館成立於哪壹年下一篇:貴重物品壹般會存放在銀行,租壹個保險櫃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