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倫貝爾草原不僅僅是草原,秋色裏還有落地五彩的錦緞,樺葉搖金,花楸流火,赤楊青中紫,樟松綠如藍……而大片鋪滿視野的是濃淡不壹的黃,黃得那樣瀟灑,黃得那般酣暢!當車輛呼嘯而過,卷起的金葉子紛紛揚揚,隨後又悄無聲息的灑落在路上 …… 。
? 金葉鋪路黃金甲,樹梢渲染正秋時。
? 呼倫貝爾草原被譽為“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歷史上就形成了多民族***生的格局,生息繁衍著布裏亞特蒙古族、巴爾虎蒙古族、額魯特蒙古族、鄂溫克族、壹部分遊牧的達斡爾族,具有濃郁的遊牧民族特色,又有獨特的人文環境。形成了民族雜居***處,土地、牧場銜接,經濟、文化滲透、相互吸收的局面。
? 2018年9月18日我們到達海拉爾已經是日落時分,住在賽因塔拉酒店的目的就是便於打聽布裏亞特族人主要居住地。
? 我們很幸運,在賽因塔拉酒店門前很快就打聽到了布裏亞特族人部落所在,決定明天前往尋找。
? 沿著伊敏河南下,自海拉爾近40公裏車程,來到巴彥呼碩路東,通往鐵路橋道路兩邊各自豎起的標記就是布裏亞特民族圖騰。
? 火,月亮,騎士;頭盔,長槍……告訴人們:布裏亞特是馬背民族的歷史。
《敖包相會》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蒙古情歌,這首歌就是從巴彥呼碩敖包唱遍了中華大地。北京電影制片廠第壹部以草原為題材的影片《草原上的人們》在巴彥呼碩敖包山上開拍,片中主題曲《敖包相會》至今仍在廣泛傳唱。為了紀念在鄂溫克草原上拍攝的第壹部影片,弘揚敖包文化,草原人民請影片的小說原作者瑪拉沁夫先生為這裏題寫了“天下壹敖包”的石碑。
? 薩滿即是巫師也是預言師,也是醫藥師和自然科學的傳承者;是被尊崇語敬畏的非凡人物。
? 布裏亞特人祭祀薩滿和山神白那恰的地方。
? 斯仁達西家在部落村口,大大的院落裏,壹座白色圍欄,立柱走廊,且講究的鍍鋅鐵皮蓋的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院落前掛著壹個被呼倫貝爾市旅遊局命名的遊牧人家招牌。也是冰雪那達慕盛會的地方;院落裏人員不少,還有喇嘛僧人在忙碌著,我們走了進去。
? 我向身著民族服裝的婦人打聽:“妳們今天有什麽活動”?
? 婦人告訴我:“我們今天舉行? 火供節?”;我向他詢問我在2015年遇到的兩個布裏亞特人,我讓她看著手機裏的圖片,她告訴我:認識,家離這裏不遠。
? 又問:這裏有許多年齡大的老人聽不懂我的話,她們說的我也聽不懂;
? 婦人告訴我:她們講的是布裏亞特語,現在的年青人會布裏亞特語,也會漢語,同時也會蒙語,年長的老人聽不懂漢語,更不會說漢語了。
? 在此前我知道布裏亞特人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
? 我查閱了壹下網絡記載:
? 布裏亞特人總人口約43.6萬,現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蒙古國和中國的壹些地方。其中,俄羅斯有42萬多人,蒙古國有4萬多人,中國有近8000人。(這個數字又在更新著我以前的記憶)
? 布裏亞特語為蒙古語族的壹個分支,蒙古語族分出4支方言:西支、東支、南支、及巴爾虎-布裏亞特( 為中國巴爾古蒙古人所講的 )。
? 通用布裏亞特語,分東西兩大方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
? 18世紀起使用老蒙文,1931年創制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拼音文字,1938年改用斯拉夫字母。
? 自1939年起使用俄文字母的文字。
? 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在俄羅斯的布裏亞特***和國 ( 使用西裏爾字母 ) ; 生活在中國的布裏亞特人 ( 部分地區,使用蒙古語字母 )。
? 布裏亞特蒙古語同普通蒙古語有很大區別。壹個是音調不壹樣,再壹個借用名詞也不壹樣。比如:普通蒙古語發"殺"音,布裏亞特蒙古語發"哈"音。普通蒙古語主要借用漢語名詞,布裏亞特蒙古語有壹兩千個單詞借用了俄語名詞。
? 過去,布裏亞特蒙古語中很多生產生活語言借用了俄語名詞,借用漢語多壹些。
? 在她們的發音中,有許多連續的卷舌音(如果口吃或者大舌頭發音很難講話準確,順利 )。
老婦人坐在門前編制著壹種草,問過得知:香奈草,是“火供節”上使用的
歷史的悠久在她們身上可以看到俄羅斯人的面孔,身材豐滿富態。
? 查閱網絡得知:布裏亞特部落是蒙古族的壹個古老的部落,《蒙古秘史》稱作"不裏牙惕"。其先民壹直在貝加爾湖壹帶森林草原地區,從事牧畜和狩獵生產。1207年,術赤受成吉思汗之命率大軍征服"林木中百姓",布裏亞特部成為成吉思汗的屬部。其後多次遷徙,16世紀後開始在額爾古納河、貝加爾湖、色楞格河流域壹帶草原上遊牧。
陽光照耀下金燦燦的秋色,布裏亞特人與蒙古族,鄂溫克族牧民放養著牛羊,生活在錫尼河畔。
平坦的坡路草地上留下了收割牧草的車轍。
? 1918年初,布裏亞特蒙古人陸續遷入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右翼旗境內。1922年,經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批準,160余戶700余人遷入今鄂溫克旗錫尼河地區建立布裏亞特旗,轄4個蘇木,壹直居住至今。
僅有的文字石刻碑文我們還讀不出來。
? 風光秀麗的錫尼河畔,美的就是壹幅畫卷。
? 大多數的布利亞特族人崇拜自然和神靈。
? 走進斯仁達西的家,壹張長條桌子兩邊坐著今天來參加“火供節”的老人,桌面上鋪墊著臺布,擺放食品的高腳托盤,茶壺,瓷杯,餐刀,餐叉,只是還多了筷子。看到她們的面孔,頭飾與著裝總有走進了異國他鄉的感覺。
? 主人準備了自制烘焙的面包,油炸食品,蛋糕,奶油,酥油茶,水果,糖果,她們客氣的讓我們壹同坐下來品嘗。
? 主人斯仁達西老人看到我們的到來,起身招呼著我們。
? 老人身後的掛毯展示著蒙古包,草原,馬匹,河流這就是她們秀美的家。?
? 風趣樂觀的斯仁達西老人,熱情的邀請我們就坐,還帶我們到處去看看,只是大家語言不通,壹時又找不到年青人能夠幫助我們翻譯成漢語;對於我們的語言她也聽不懂,大家的交流就只能夠表現在比比劃劃和表情上。
? 斯仁達西老人指著面包讓我們吃,布裏亞特語:荷樂瑪,自制大列巴--切成塊與稀米單,奶油,白糖壹起食用!
? 我嘗食了布裏亞特人的特色食品大列巴,微甜,可口,麥香味,好吃!
? 黃油:把烏如莫倒入鍋內熬煎,分解出黃油。
? 女主人的女兒聆聽僧人“火供節”程序,他們之間的對話講的是漢語。
? 壹婦女十分熟練的騎上摩托車購買“火供節”需要補充的物品。
? 主人的正面墻上壹張馬皮畫,刻著“蒙古帝國”的劃界。
? 帝國勇士:成吉思汗,座駕,武士,盔甲,戰旗,長槍……如同閃電霹靂,曾經的馳騁,留戀的剽悍,龐大的擁有,稱雄的帝國。
布裏亞特是蒙古族中壹支古老的部落,史籍曾稱他們為“布裏雅惕”、“布來雅”等, 其先民壹直在貝加爾湖附近活動。據《蒙古秘史》第239 條記載,1207 年,成吉思汗長子拙赤率領大軍,征服“林木中百姓”,浩裏布裏亞特部落也和其他“林木中百姓”的各個部落壹樣被征服,成為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壹部分。
? 布裏亞特蒙古族作為跨界而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蒙古和中國。俄國十月革命波及到布裏亞特地區,使布裏亞特人居住區變成戰場。
? 1918年初,壹部分布亞特、鄂溫克族牧民帶著家眷,趕著畜群,進入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邊界,呼倫貝爾衙門將這批布裏亞特人安置在伊敏河的支流錫尼河兩岸地區。
? 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布裏亞特百年居住部落。
? 布裏亞特人原信薩滿教,東貝加爾湖地區的居民則多信喇嘛教,名義上信仰東正教,實際上仍保留薩滿教。
? 我向喇嘛請教:布裏亞特族人信仰,請他給我講壹講什麽叫“火供節“。
? 他確滔滔不絕向我講起藏傳佛教的傳世與活佛的功績,蒙古族的黃教與西藏藏教的根源,藏教與佛教的先後形成。
? 他們來自科爾沁右翼中旗博克達喇嘛廟,被邀請來做“火供節“法事。
? 僧人們用酥油和面粉捏制佛祭山峰,雲霧,蓮荷等不同象形。
? “火供節“:以燃燒貢品的方式供養給本尊。火供的對象有世間的護法神、多聞天王、贊巴拉等等;出世間者為智能本尊,如阿彌陀佛、觀音等等。在火貢時,將爐壇觀想為佛或護法神所住的宮殿及壇城,外在是火的形象,但內在分別為佛、護法神及他們的眷屬。所有的供品,如五谷雜糧、油、金銀等等,都分別象征貪、瞋、癡、嫉妒、傲慢及不同的業力,藉由燃燒貢品,他們都歡喜接受。
? “火供節“含義:
? 息災:消除疾病魔障等八難,即八種怖罰,包含超渡冤親債主歷代之靈及祖先。
? 增益:增長福壽、財富;
? 懷愛:為招聚人及財富;
? 降伏:鎮壓邪魔、怨敵。
? “火供節“開始前用大鍋支起來,將僧人們用酥油制作的山峰,雲,花,像放置在中間點燃,人們從另外壹個大盤裏酥油拌過的面粉,用壹只木勺不時往上培添,婦人們從自己帶來的口袋裏取出壹把壹把的小節香,往上撒著,嘴裏念叨著我聽不懂的語言。
? 這時大鍋裏只冒煙,不起火苗。
? 廣場上坐了許多部落裏的老人,等待著“火供節“的開始。
? 部落裏以老年人為多,以婦人為多,有幸的機會讓我們遇到了,確讓我們少了語言的交流。彼此語言障礙成為我們了解儀式的屏障;能夠聽懂漢語的又忙得不可開交。
? 布裏亞特人的服飾別具特色,樣式美觀大方。女子頭系綢巾,未婚女子多身穿溜肩式長裙,前胸打褶。已婚女子身著肩部打褶的長袍。肩部是否打褶,成為女性已婚、未婚的醒目標誌。兩種袍服均不系腰帶,與常見的蒙古袍樣式相比,別富韻致。
? 冬季,男女均頭戴尖頂紅纓帽,腳蹬馬靴,身著皮袍或長裙。男子腰束綢帶,女子則在長袍之外再罩壹件皮、棉坎肩。
? 作為我們遊人置身於布裏亞特蒙古人中間,無不對其服飾的藝術性和高超、精湛的剪裁、縫制技術發出由衷的贊嘆。
? 男人春、夏、秋三季頭戴呢子尖頂帽或前進帽,身著長袍,腰束綢帶,足蹬馬靴。即便是這樣尖尖的帽子,也是男女式樣有別。
? 布裏亞特族傳統服飾特色:
? 布裏亞特部落是大蒙古國時期就存在的“林中百姓”之壹。布裏亞特部落服飾,尤其是帽子和長袍保留了歷史傳統的痕跡並突出了自己部族的標誌性特色。
? 據有關資料記載:13世紀時布裏亞特人隸屬於貝加爾湖周圍的十壹個部族聯盟。因此,布裏亞特人為了不忘記歷史由來,在他們的傳說中有,以帽子的頂珠象征太陽,紅穗兒代表陽光,帽身上縫制11~14條橫向綱紋標誌部族的組成等說法。在布裏亞特人的觀念中,帽子不僅記錄了歷史傳統,還象征著部族和個體的興旺,所以制作這些帽頂裝飾時特別細心而嚴肅。但有些地方的布裏亞特人由於歷史的認識不同,制作象征部族祖先的綱紋時限於8條或更多——32條的習俗。布裏亞特男袍壹般用青、藍、紫色綢緞做面兒,前襟用紅色加明、暗兩種——***三色錦條鑲邊兒。袍身肥大,帶馬蹄袖,系淡紅、淡綠或紫色腰帶。冬季戴圓形尖頂護耳帽,夏季戴尤登帽。婦女袍子分姑娘和媳婦的兩種。姑娘的袍邊兒用紅、黑兩種條布裝飾以外,還用絲、緞把條布鑲壹道邊兒。必須做約三指寬的縮腰縱向皺褶。姑娘不穿坎肩兒,袍子也沒有馬蹄袖。頭戴用貂、獺皮制作的尖頂圓形帽子。帽邊以下戴串以珍珠、瑪瑙珠的“塔圖爾”(額箍),兩側掛帶有金、銀環的垂飾,胸前戴圓形“稿”(原為佛像盒)。成年婦女袍子的特征為:縫接式袖子、鑲邊兒肘飾、縮腰帶縱紋、凸肩裝飾、皺褶下擺等。據說這種袍子,壹般由裁剪好的七塊布縫制而成。在民間傳說中,認為如此制作的原因是,內蒙古布裏亞特部族祖先之壹的薄勒金夫人同外族英勇作戰,戰敗後敵人分解了夫人的遺體。事後,布裏亞特人為了紀念女英雄和弘揚民族精神,按照遺體肢解的部位裁剪衣服,從新縫制,形成了今天特有的布裏亞特婦女狀。婦女在袍子外邊穿用同樣布料縫制的無領對襟坎肩兒。重要場合也穿奧吉。
? 今天的布裏亞特部落裏可以看到的老年人為多,年青人走出了部落,上學,務工;有了錢的在城市買房,改變著她們的生活方式。
? 如果哪壹天有幸見到布裏亞特族人,問道她的民族壹定會告訴妳是蒙古族,只要再聊下去,才會說出布裏亞特族。因為人口數量少,還因為五十六個民族裏沒有布裏亞特族,又因為隨著時代變化,現代文明的介入,原汁原味的布裏亞特族特色會更加淡化。我們今天能夠遇到聽不懂漢語的年長者會更少了。
? 今天的布裏亞特族依然堅守著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民族特點,語言,服飾,自制面包,崇拜蒙古帝國的先驅。
? 布裏亞特民族的今天,也是我們眾多民族裏依然典型民族傳統體現。
? 富態慈祥的斯仁達西老人壹直陪伴著我們,在我們離開時還要堅持送出院外。
? 祝願斯仁達西,家人,布裏亞特族群部落裏的人們!樂觀,歡笑,滿足!
? 短暫的話語和尋訪,我離開了巴彥呼碩,部落裏還有許多我沒有見到的民族生活習性和方式,還會又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還有開朗慈祥的斯仁達西老人,也為我下壹次的探訪留下了伏筆。
? 布裏亞特族群,布裏亞特的人們,巴彥呼碩,會使對民族文化了解有興趣的人們駐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