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不是股票?
壹個奇怪的現象是,敢於冒險的溫州商人幾乎不炒股。其實這就是溫州商人的聰明之處:敢闖,但絕不會闖。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他們不想壹夜暴富。壹旦確定了商機,就會紮紮實實地紮根,紮紮實實地賺錢。而不是靠投機發財。根據溫州市城市調度隊的抽樣調查,溫州只有7.2%的家庭參與股票交易,遠低於浙江省23%的平均水平。同時,據調查,溫州人資產投資的流向中,經商居首位,其次是投資房地產,炒股居第八位。
溫州人不喜歡炒股,上海人不懂。《解放日報》甚至把“溫州股票不熱”作為新聞。壹向以頭腦靈活、能力聰明著稱的溫州人,走在時代的前面,勤勞不甘落後,事事領先國人。然而,只有股票市場是避免的。這是為什麽呢?
在溫州人看來,炒股就像賭博,這是很多股民的親身經歷。賭博是壹種病理反應性疾病。在賭徒身上,幾乎體現了所有人性的缺點。賭徒基本上都是些易怒、過度緊張、患得患失、毫無節制、意誌薄弱、竭盡全力、不聽勸告、忘乎所以的人...所以做生意踏實的溫州人是絕對不會囤貨的。那麽,溫州人炒什麽?炒房!在中國這輪從1999開始的房價暴漲中,溫州人因為膽大和敏感,賺足了錢。而且這些炒房團還是“業余”投資者,主要是中年家庭主婦。他們自有資金少,文化程度低,所以經常利用銀行貸款進行攻擊。他們向東進軍到上海和杭州;南下廣州、深圳;重慶和成都是從西方拿過來的...壹路下來,他們所向披靡,所向披靡,創造了壹個又壹個財富神話。
目前溫州有上千億的閑置民間資金。本來可以投資股市的,因為溫州人很務實,只想投資,不想投機。即使在這麽有錢的溫州,股市也壹直冷清,這是溫州人特有的經營理念。更多的溫州人喜歡做生意,或辦廠做生意,或投資發展。所以有了閑散資金,轉向買房也是合理的。
買房就像買菜
溫州人炒房的熱情,用“買房如買菜”來形容,和香港人差不多。雖然這話有些誇張,但下面這些溫州人炒房的場景足以讓人瞠目結舌。
在上海:陸家嘴102套房子短短兩天被溫州人壹搶而空,成交額近億元;
在杭州:西湖邊壹平米萬元以上的“黃金樓盤”業主大多是溫州人;
在重慶:溫州人沒日沒夜排隊買時代廣場,最多壹個人買了個1000平米的商鋪;
在蘇州:蘇州大學學生公寓幾十套公寓不到半天就被溫州炒房客搶購壹空;
在北京:2003年國慶期間推出的北京力高王宓別墅在溫州房交會前就被預訂壹空;
在成都:熊貓城在溫州壹年的銷售額高達2億元;在昆明:壹個姓朱的溫州人,吸納了1,000多個攤位;
在喀什:至少65438+萬溫州人吃了半個喀什商貿城;
在香港: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推出的鉆石豪宅“海明軒”,是維多利亞港的地標,均價每平方米7.5萬港元。有的溫州人悄悄中飽私囊11套;
……
在過去的財富神話中,壹夜暴富的人總是在10的手指上戴著金燦燦的金戒指。今天炒房的溫州人,身上掛著很多鑰匙。這些故事在很多媒體上都看到過。唯壹不同的是掛在腰上的鍵數,有22鍵,35鍵,50鍵,最令人驚訝的是,72鍵。
壹個在上海的溫州炒房團身上有60把鑰匙。他把所有的房產都出租出去,每天唯壹的工作就是按照鑰匙的順序挨家挨戶收房租。壹天兩戶,壹輪,剛好壹個月收房租。錢是真的,沒有風險,而且比炒股更真實,更快捷。這個溫州人,又醜又討人喜歡。雖然他身價百萬,但他非常節儉。壹般不“打車”,總是擠公交收錢。不了解詳情的話,真的很容易被誤認為抄煤氣表或者打電話要電費。有錢又不張揚,做生意很務實。從這個人身上,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麽溫州人不炒股票,卻炒房地產。
很多老實人都批評溫州人,房價虛高,甚至討厭溫州人。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因為樓盤就在那裏,大家都可以買,都可以炒,為什麽不炒呢?有人說是因為溫州人有錢,但是妳知道嗎,也有很多溫州人是靠借錢炒房的。旅遊的時候,他們有時要因為5元錢盒飯的質量問題和帶團的人發生爭執。不管花多少錢,他們都要花好,花在該花的地方。
為什麽炒房?
以前的周舫只是“溫州炒房團”中的壹名普通成員。她24歲開始炒房,跟著溫州炒房團走遍全國,四處出擊。她所到之處,房價“飄紅”。從最初的個人炒房,到和人合夥開房產中介,走“團”炒房,如今29歲的她身價過百萬。
從65438到0999,周舫的主要工作是做保險。因為表現好,她手裏有了十幾萬的閑錢。她想,錢存在銀行裏,利息這麽小,還不如做點投資。
但是妳選擇什麽樣的投資呢?當時,年僅24歲的周舫既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也沒有認真思考過投資行業。
懵懵懂懂的她想起以前看書翻雜誌,看到很多有錢人都是從房地產起家的。於是,帶著“致富”的憧憬,周舫去參加了第壹屆展覽會。
那時候溫州還沒有炒房。她發現在展會上,看的人多,買的人少。很多人住在自己家裏,但很少有人投資。
那壹次,周舫看中了壹個叫嘉景花園的項目,位於溫州新城,位置很偏,但周舫並不介意。她有自己的想法。溫州的老城區幾乎都建好了,市區必須向新城發展。而且當時溫州的小小區並不多,這個小區的盤子很大,形狀也很漂亮。有些是投資熱點。
想著想著,周舫就把心搭上了:反正她還沒有房子,可以買,不能投資也可以自己住。當時她不知道怎麽選,就隨便選了壹套房子。首付30%,剩下的是銀行房貸。讓周舫驚喜的是,短短四五個月,房價迅速從每平方米3380元漲到4300元。
嘗到甜頭後,周舫瞄準了房地產作為賺錢的主要目標。哪裏有展覽和推介會,她就去哪裏。只要她留言,房產中介就會主動給她打電話。
壹開始她只在溫州做買賣。成功做了三四套房後,她擴大了目標,開始在外地發展。周舫的第壹個海外房產在江蘇昆山。2001,周舫的壹個熟人去昆山做生意。回來後她說:“昆山的房子很漂亮,但是房價很便宜,不到2000塊。”周舫帶著另壹個同事去了昆山。因為昆山離上海近,生活環境好,所以臺資企業多。那時,上海的房價已經開始上漲。周舫敏銳地意識到,昆山的房價也會上漲,而且有很大的空間。
當時有壹個樓盤1,800多,每套1,000多平米。那裏的政策很寬松,每套押金只收1000元。而且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交了定金之後要3個月左右才能轉“大單”。不僅如此1000元隨時可以退。而“大單”只有1萬元。於是,周舫第壹次帶領二三十人壹起炒房,壹個小小的“炒房團”初具規模。他們壹起打包了壹整棟樓。後來每套房至少賺了兩萬。
昆山首戰告捷。到現在為止,周舫做了十幾個樓盤,去過京、滬、青、海、渝、成……基本上幾個大城市。因為做得比較順利,所以帶動了周圍壹群朋友同事。為此,周舫與他人成立了壹個代理機構,並開始牽頭組織壹個“炒房團”,到外面看樓,組織推介會和展覽等。,並從單純的投資人組成了專門做這個行業的團隊。然後形成了壹個產業。
溫州人之所以喜歡炒房,善於炒房,說到底是因為溫州人的商人本性:賺錢第壹,聰明,有長遠眼光……更願意賺真金白銀!
房地產投機的原因
溫州人炒房的由來是這樣的: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溫州人幾乎是挨家挨戶蓋新樓,當時新樓的業主要滿足自己居住。到了90年代中後期,溫州人已經不滿足於壹棟樓的生活水平,開始瘋狂蓋新房或者購買設計好的商品房,於是有的家庭擁有了好幾套房子。房子多了,溫州人就開始考慮了。
他們賣掉了舊房子,或者讓它們閑置著。如此超乎尋常的購買力,導致了近幾年當地房價的上漲,而且還是居高不下。
溫州人多年的經驗造就了壹批炒房高手。溫州人把本地的房地產炒熱了,開始在外地炒房。先進軍杭州,再進軍上海,然後四面出擊,北渡長江,在青島、濟南、北京、哈爾濱、大連、沈陽作戰;向西,溯長江而上,攻克南京、武漢、重慶、成都。在南方,我去了沿海城市廈門、海口和三亞...
溫州人賺錢務實精明。務實是他們抓不住的,也是他們永遠做不到的。因為他們把握不了股票的漲跌,所以不會去炒股。
聰明的表現就是他們能通過細致的分析判斷壹個生意能不能賺錢,對於炒房來說也是如此。溫州人結合國家經濟發展乃至世界市場,認為炒房有利可圖。對於全國各地頻頻出擊的溫州購房團,人們都知道他們“下單快,團購多,動作大,快進快出,沖擊力十足”。
很多人壹直對房屋買賣中的“霸王”條款感到憤怒,但溫州人只要看中某個樓盤,看都不看就簽購房合同,買房就能賺大錢。雄厚的資金是堅強的後盾。
歸根結底,這是溫州人聰明,對商機有著天生的敏感。秦皇島壹家房地產公司的老板曾贊嘆道:“溫州人對市場的分析太細致了,他們從大的角度對秦皇島的炒房做了全面的分析。”他們首先分析了秦皇島的環境因素對房地產升值的影響,然後分析了中央取消“夏都”後,秦皇島投入6543.8+00億元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拓展房地產升值空間;秦皇島房價3000元左右每平米,和對岸大連比,1,000元每平米。為了了解當地的生活水平,他們仔細詢問了餐廳服務員的月薪和收入。最後確定秦皇島房價有上漲空間開始炒作。"
所以溫州炒房團不僅僅是單壹的老板,還有廣大的工薪階層。炒房團逐漸從炒住宅轉向炒商鋪和寫字樓。溫州人炒樓有壹個明確的目的,就是賺錢。所以他們往往會選擇客流量大、經濟發達的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他們在這些城市尋找樓盤,每天早上睡在房間裏,下午去看樓盤,晚上收樓盤。這些炒家每天見面打招呼最多的就是:“妳那裏有房產嗎?多少錢?”炒房是實際,炒股是虛幻;即使炒房跌了,也可以租售保本;炒股只會被套牢。所以溫州人賺的是靠譜的錢,而不是賭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