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畫兒韓》教學設計
北京市新源裏中學 王學光
教學目標
1.了解鄧友梅的人生經歷及其作品。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學習作者對於人物形象、性格的出色描繪,比較他們新舊時代的不同際遇,由此探究時代對人性的影響以及從業與道德的關系。
3.精讀課文,學習作者抓住典型動作和濃郁的京味兒語言刻畫人物的方法,學習他出色的講故事的技巧,品味甘子千、畫兒韓和盛世元性格中的京味文化內涵。
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比較他們新舊時代的不同際遇,感受特殊歷史時期亦浮亦沈的人生況味,品味不同歷史時期甘子千、畫兒韓等語言行為下隱顯的人性人情,品味濃郁的京味語言的魅力。從中我們感受到作者試圖嘗試呼喚某些中斷的人性美、人情美,並力求在渺小處發現深厚,在缺憾處找到圓滿。
三、教學過程
(壹)教學設想
首先,采用講情節、故事接龍的方法激勵學生熟悉內容情節:讓學生通過復述甘子千和畫兒韓間的過節兒了解此文的概貌,使課堂氣氛既緊張熱烈,又生動有趣。
其次,在教學中輔以電影《古玩》中的精彩片斷和其他多媒體手段,加深學生的印象。並通過朗誦小說的精彩片段,品味語言,深入領會作品內涵,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最後,在提交專題論文作業時,壹改以往的千字論文改為替《尋訪“畫兒韓”》文中的人物寫自傳或小傳。通過這些手段增強小說閱讀的趣味性,降低難度,以使學生和作品親密接觸,同時也鍛煉提高他們感知、體驗和聯想的能力。
(二)學習準備與預習思考題
1.查閱關於鄧友梅生平及創作風格的資料。
2.為《尋訪“畫兒韓”》的主要情節擬寫“小標題”。
3.讀完課文,回憶課文的大致內容和閱讀時的感受。
4.閱讀小說,能通過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感受小說人物在新舊不同時代的際遇,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並且在妳思考的人物語言下面圈點勾畫或批註。
5.試著思考壹下:妳的閱讀感受和小說的寫作手法之間有沒有什麽關系,換句話說,作者運用了什麽樣的藝術手法使妳產生這樣的閱讀感受?
(三)作家作品介紹:
可由學生完成,老師可適當補充。
〖關於作者〗:鄧友梅,男,曾用筆名方文、右枚、於冬等。原籍山東平原,1931年生於天津。1942年加入八路軍,任通信員。1943年為躲避日寇漢奸的追捕,曾在天津街頭流浪,被壹家工廠招工後,強行押送到日本做苦工。1944年回國,重新參加八路軍,1948年開始創作。1949年任新華社軍隊分社的記者。1951年發表小說處女作《成長》(《說說唱唱》19期)。1953年入北京中央文學講習所學習。1956年發表作品《在懸崖上》,1957年發表《沂州道上》,引起讀者註意。不久即遭批判,被劃為右派,在社會基層勞動。1962年在鞍山文聯下屬從事專業創作,發表的《草鞋坪》又受批判。1976年回北京,1978年重新發表作品。1980年任作協北京分會的專業作家。歷任中國作協理事、作協書記處書記等職。出版小說集《京城內外》、《煙壺》等。《我們的軍長》、《話說陶然亭》分獲1978、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追趕隊伍的女兵們》、《那五》、《煙壺》,分別獲1977-1980、1981-1982、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其他的優秀作品還有《尋訪“畫兒韓”》、《雙貓圖》等。他以描寫市井生活和市民文化見長,對文物書畫又非常熟悉,以生動簡練的筆鋒刻畫民俗風情,賦予歷史的感悟,透露出濃濃的“京味”。
〖關於作品〗:三十年前,畫兒韓和甘子千曾是壹對好友,在古玩字畫同業中都是頗有聲譽的行家。由於那五的壹場惡作劇使兩人產生了隔閡:作為鑒別書畫古玩的專家,“畫兒韓”作當鋪副經理的時候,誤收了壹幅甘子千仿造的張擇端《寒食圖》。他發覺上當,自己又仿造了壹幅,當眾燒掉了,誘使當畫的那五來贖當,把600塊大洋又收了回來。而畫兒韓也因此被迫離開了文物界。解放初期,政府也曾打算錄用畫兒韓,但因甘子千個人得失作祟,沒能成功。十年浩劫後,文物業人才荒蕪,青黃不接,甘子千懷著懺悔的心情想到了畫兒韓。他不顧病危之身,四處尋訪,終於如願以償,找到了“畫兒韓”。
(四)感知體驗
※思考題壹:為《尋訪“畫兒韓”》的主要情節擬寫“小標題”。
小說采用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式敘述方式。故事壹開始,作者就通過甘子千回到三十年未曾到過的陶然亭尋找畫兒韓的蹤跡,為我們留下了懸念和疑問。接著筆鋒壹轉,以插敘的方式回顧二人之間的過節並交代臨死前尋找畫兒韓的原因。作為壹個字畫鑒賞家,畫兒韓的命運壹直由甘子千操縱,是他臨摹假畫致使畫兒韓失業,受排斥、遭打擊,最終忍痛離開了自己鐘愛的事業。甘子千臨死前的尋訪,是懺悔,是良心發現和人性的復歸。
參考提示:
三十年前:甘子千臨摹古畫→那五裱畫仿古→那五騙當賭勝→畫兒韓設壽宴→畫兒韓辯假燒假→那五贖畫→畫兒韓還當→畫兒韓落魄失業
解放後:甘子千昧心不薦才,畫兒韓打工混飯吃
文革期間:甘子千改造學修腳,畫兒韓寄人籬下
打倒四人幫後:甘子千晚年心生懺悔→決計尋訪畫兒韓→陶然亭巧遇盛世元→如願訪得畫兒韓
※思考題二:閱讀小說,能通過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感受小說人物在新舊不同時代的際遇,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並且在妳思考的人物語言下面圈點勾畫或批註。
時代
人物命運
甘子千
畫兒韓
盛世元
三十年前
畫師
書畫買賣跑合兒
“公茂當”副經理
著名京戲老生
解放後
同業工會副主席
臨時工(拉三輪、買大碗茶、燒鍋爐工)
戲校當教習
十年動亂
受改造學修腳
替人看家,寄人籬下
挨批鬥
打倒四人幫後
文物商店顧問
當選人民代表
晚年患癌癥
整理鑒畫心得
得腦血栓
戲校作顧問
※思考題三:試著思考壹下:妳的閱讀感受和小說的寫作手法之間有沒有什麽關系,換句話說,作者運用了什麽樣的藝術手法使妳產生這樣的閱讀感受?
參考提示:插敘手法、繪畫鑒賞與戲劇鑒賞的故事細膩而有品味、寓理於事、寓情於理。
(五)賞析作品
1、感知分析“畫兒韓”、甘子千和盛世元這三個人物形象。
參考提示:“畫兒韓”:
甘子千:
盛世元
2、精讀課文1段、69段和82段,從字裏行間體會世事滄桑時代變換對人生際遇的影響,進而品味小說語言沖淡簡約卻寓意深遠的藝術特色。
參考提示:
3、依據課文中第70段到結尾甘子千與盛世元的對話,說說妳感受到了什麽,想到了什麽。
參考提示:
4、想象妳就是文中主人公故事的親歷者,請妳以簡單的白描手法勾勒出畫兒韓晚年的生活畫面。
5、在上述活動的基礎上,與同學壹起思考、討論:
短篇小說不可能像長篇小說壹樣對社會歷史作壯觀宏闊的描寫,它只能選取壹個小角度、壹個側面,以小見大地折射出有意義的主題來,那麽《尋訪畫兒韓》這篇小說的主題是什麽?
參考提示:
市井文化中的高尚與卑鄙,狡詐與善良;反思精神;人性的復位,文化內蘊與人格魅力間的關系,時代對人性的影響,從業與道德的關系等
(六)語言品味:
結合具體語句揣摩京味兒語言。
作品中的敘述語言京腔京調明顯,讓人感到簡潔、自然、流暢,如:
《尋找“畫兒韓”》標題本身便顯示出了壹種含蓄的傾向性。被尋找的古玩文物鑒別商“畫兒韓”,值得人尊敬的不僅是他高超的技藝,同時是他由相應的文化內蘊所形成的人格。
“甘子千無地自容,低著頭走出“公茂當”,從此處處躲著畫兒韓,再沒和他照過面。畫兒韓盡管由此名聲大噪,可是財東不敢再拿錢冒險,來年正月就把這位副經理辭退了。畫兒韓跑了兩年合兒,北平臨解放時百業蕭條,他敗落到大小鼓換洋取燈兒的份上了。……”
“要拿我的話當奉承,您那是罵我。”
“雖是沖我下的雨,也濕了他的田。”
“自己已蠟頭不高,生前不把他找回來,死後閉不上眼。”用蠟頭不高比喻自己的壽命不長,極言余日無多,形象感很強。
“今晚上我破功夫再給妳作壹幅”。
“要是壹場戲下來沒聽見這兩個人喊好,下邊的戲都鉚不上勁!”用“鉚不上勁”比用“使不上勁”的情感表現力要強得多。“鉚”本意是用勁捶打鉚釘,鉚釘小啊,力氣使得很集中。這裏把唱戲用的力氣和捶打鉚釘相比,的確有很強的情感表現力。
“五爺,妳怎麽上這兒顯靈來了?”
“何況打頭碰臉,跟我全是朋友。”
“甘子千覺得有人在自己頭頂上撞了聲鐘,渾身震得麻酥酥的。”(比喻)
“茶館早黃了。”
“他被宣布得了必須休息,沒有希望治好的那種病!”(諱飾)
“唉,什麽顧問?就是政府對咱們這些人器重,哪怕還有壹點本事,也讓妳使出來。社會主義麽,就是不埋沒人才。幹我們這壹行的,不養老不養小,我從日本降伏那年就塌中,放在舊社會得要飯。壹解放就請我上戲校當教習了。就是‘四人幫’時候受點罪,可受罪的又不是咱壹個,連國家主席、將軍元帥都受了罪,咱還有什麽說的?昨天我碰見世海,他還能登臺呢……”
可這位老先生越說越精神,只好硬擠個話縫插進去說:“盛先生,剛才您提到畫兒韓,您知道他現在落在哪兒了嗎?”“落在哪?他壹直在我家呀!”
甘子千啊了壹聲,半天盯住盛世元沒錯眼神。天下哪會有這麽便宜的事,壹下就歪打正著(他忘了他先已撲空了八次)?又追問壹句:“您說的是真格的?”
“前些年他張嘴就罵,說文物行的領導全是棒槌,不認他這塊金鑲玉。”(比喻)
(七)應用與拓展
1、從“畫兒韓”與甘子千的過節兒看職業道德。
2、那五形象分析
3、從甘子千這壹形象看人性善惡。
(本文已發表於《教學通訊》2009年第3期)
另外,還找到了“畫兒韓”的連環畫,應該對妳有用,可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ic.tom.com/vw/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