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郯城木旋玩具的傳承意義

郯城木旋玩具的傳承意義

子子孫孫在其前輩的言傳身教中,做出各種刀把等日用品以及花籃、花鼓、花槍、高低棒人等玩具,拿到集市、廟會等熱鬧的地方售賣,以補貼家用。這些拙樸的木旋玩具在幾年前還是讓孩子們艷羨的“耍物”,在各種的廟會、山會上兜售,在沒有電遊、電視、各類塑料電動玩具的日子裏,這些來源於民間帶著鄉土氣息的木制玩具組成孩子們最幸福的童年生活,提示著最溫暖的兒時記憶。出生在樊墊村的孩子,都是從童年起便開始跟著父母學這門手藝。樊墊村人多地少,光靠種地難以維持壹家人的生活,因此做木旋玩具的手藝被樊墊村人當作了壹項農活兒。村上幾乎家家都有“旋車”,村民們平時務農,入冬以後便開始忙碌起來。“樊家堰緊靠大沂河,家家全會做耍貨。耍貨雖然無大用,娃娃拿著笑呵呵。娃娃拿耍貨,不要媽媽馱,騰下媽媽好幹活,多幹活多生產,打敗侵略者不困難。”這首歌謠是20世紀50年代左右編的,從中也可以依稀看到關於當年木旋玩具的生產情況。

  • 上一篇:賭王何鴻燊都有哪些天價文玩收藏呢?
  • 下一篇:嚴鵬飛簡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