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康熙皇帝,對前代書法名畫頗有興趣,當年的翰林學士高士奇與江蘇巡撫宋犖為取悅皇上,無不竭力搜珍覓奇,以供禦覽。他們聽說江蘇常熟的汲古閣,藏有壹部明代人輯錄的珍秘之本《鐵網珊瑚》14冊,便準備以每冊十金的高價買下,送給皇帝。不料汲古閣主人毛晉的兒子毛扆卻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說什麽也不肯將這部書賣出去。遇上這麽壹位認死理的人,高士奇與宋犖也無計可施,只能嘆息康熙沒有眼福了。
《鐵網珊瑚》是壹部古代書畫著錄典籍,全書約三十余萬字。書法作品自周秦《石鼓文》至明《莫禮崔氏友竹軒記》,凡壹百四十三件;繪畫自唐《閻立本洪崖仙圖》至明《王安道華山圖記》,***九十七件。所收作品皆直錄其文及款識,壹些作品還記有作者或收藏者的印記,同時收錄了壹批與原跡同樣珍貴的歷代題跋。它不僅收錄宏富,所記內容可信度也很高,是後世藏家的收藏指南。
《鐵網珊瑚》的輯錄者是朱存理(1444-1513)。朱字性甫,號野航,長洲人(今江蘇蘇州),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間的吳門老儒,悠遊田裏,終身不仕。他嗜愛書畫,精於鑒別,與同郡文人學者李應禎、吳寬、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為莫逆之交。文徵明《朱性甫先生墓誌銘》稱其“聞人有奇書,輒從以求,以必得為誌。或手自繕錄,動盈筐篋。群經諸史,下逮稗官小說,山經地誌,無所不有,亦無所不窺”。《江南通誌》 雲:“元季明初,中吳南圃何氏、笠澤虞氏、廬山陳氏,書籍金石之富,甲於海內。繼其後者,存理其尤也”,看來在收藏鑒賞方面,朱存理很有名氣。
朱存理為什麽把這部書定名為《鐵網珊瑚》?據說唐代人把鐵網沈到海底采集珊瑚,後來“鐵網珊瑚”就成為搜羅珍奇的代名詞。朱氏死後,有數個版本的《鐵網珊瑚》流傳於世。毛晉得到的是趙琦美所藏,又從別處搜得殘缺之卷,毛晉請常熟老儒周榮起為之抄錄校勘,費了兩年的工夫編排整理成十四卷。從此汲古閣將它深藏密鎖,不肯輕易示人。
典籍的價格也不是壹成不變的,當年每冊十金的價格毛扆不賣,到了老年,體弱多病,想買點參苓之類的藥餌也拿不出錢,只好把《鐵網珊瑚》送到當鋪當了24兩白銀,最後也沒有能力贖回,終於使它流傳於世間,隨後這部書歷經名家庋藏,到民國初年,被周叔弢自莊嚴堪收藏,解放初,周先生將它捐獻給了北京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