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顯示,新出土的金面具殘片和其他面具形態相似,耳朵寬大,眼睛突出,鼻子也比較高,嘴巴微微上揚,是壹種神秘微笑的造型。此前,已有文博專家指出,三星堆出土的金面具尺寸明顯並不適用於人臉。而三星堆博物館現藏的金面罩青銅人頭像或許更接近歷史真相。
但無論金面具用於何處,其在三星堆文化中的作用顯然與祭祀有關。
在28日的三星堆全球文化推介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就指出,三星堆有其特有的祭祀體系,金面具、神樹等出土文物均體現了這壹點。王巍同時表示,古蜀文明有濃厚的自身特色,但它同中原的關系也很密切,學習、借鑒了很多中原禮制。
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怪異”文物:
“即便是看起來很怪異的青銅器,其中也有大量中原商文化的紋飾。”
面對三星堆極具特色的文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雷雨28日特意提到了其中多元的壹面。“比如商文化比較常見的雲雷紋、獸面紋等幾乎壹整套商代青銅器紋飾,都被運用到三星堆商代晚期的青銅器上面。”
同時,金面具背後的三星堆祭祀體系則顯示,三星堆文化有著“濃厚的神巫信仰色彩”。這壹點,也並不孤立。
雷雨介紹,目前所見的長江流域很多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商周時期遺跡,都有“用器物做神像或巫像的制作傳統”。他認為,“三星堆顯然跟這些地區有著密切交流。”
此外,雷雨指出,三星堆出土的玉璧、石璧等可能來自於西北地區的齊家文化,而其中的部分琮、玉錐形器與長江下遊良渚文化的同類器相似度非常高,三星堆的城墻夯築技術以及稻作農業等,則與長江中遊的石家河文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