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莊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出現的壹種信用制度。1843上海開埠前,沒有銀行,只有錢莊。館內特別設置的“錢莊”模擬場景,反映了清末民初上海錢莊的商業。這是典型的錢莊。商店招牌上寫著“兌換各國金銀貨幣”。西裝革履的市民在櫃臺前協商,藍色絲綢長衫的掌櫃在核對存折。場景中除了人物是雕像,那些精心雕琢的錢箱、票據櫃、賬臺等。都是錢莊的原創對象。博物館裏還有壹個場景,反映的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前身)下屬的壹個小儲蓄所。這是20世紀80年代初恭平路儲蓄所的原貌。它的門面、櫃臺、賬臺、厚厚的賬卡、浸過水的舊筆,甚至竹暖水瓶、木飲水缸,都是原汁原味的物件。從現場展示的每壹件原始實物中,我們都可以看出當時銀行的設施還是比較落後的。再考慮壹下。在很多人扔掉七八十年代當代物品的今天,對這壹場景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它讓當時在場的很多人找回了當初入行時的記憶,同時也讓金融業的百年歷史保持了連續性和完整性。
錢幣博物館展示的內容主要分為“中國古代錢幣”、“中國現代錢幣”、“中國人的錢幣”三個部分,共展出1000余件展品。在這裏,許多展品展示了新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歷程,不僅有中國蘇聯發行的紙幣、布幣,建國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壹套人民幣,還有改革開放後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發行的最早的股票,上海發行的第壹張信用卡, 全國首創的電腦和自動取款機,還有解放初獲獎的儲蓄存折和六七十年代的小額儲蓄貼花。 但其中最珍貴的是西漢時期的“金餅”、中國人民* * *和中國第壹套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