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古以來的印度歷史上,莫臥兒王朝或莫臥兒帝國占有最為重要的地位,其國祚332年,構成了壹個氣度恢宏的莫臥兒時代,阿格拉市的泰姬陵和圖西爾·達斯改寫的《羅摩衍那》幾乎是壹個盛世繁榮的標誌,構成了莫臥兒獨特的色彩與藝術氣質。
同時,現代印度等國所繼承的歷史遺產、文化元素和國家體制,多數也來自於莫臥兒王朝的經營。莫臥兒全盛之時,疆域橫跨南亞次大陸和阿富汗等地,總面積達450多萬平方公裏,人口約有1.5億。而且,英雄人物輩出,湧現出如巴布爾、胡馬雍、阿克巴、賈汗吉爾、沙賈汗、奧朗則布等著名皇帝。
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在帖木兒帝國滅亡後,先後率部西進與南下,進駐占領喀布爾、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地。1526年4月21日,消滅了積弊甚多的德裏蘇丹國,征服了北部印度,分化和統壹了諸侯聯軍,建立了莫臥兒帝國。1528年,在比哈爾戰役中,重挫阿富汗聯軍,掃除了最大的障礙。
由此可見,巴布爾是壹個好戰英勇的開國皇帝,南征北戰,在1530年他去世之前,基本奠定了莫臥兒帝國基本的疆域:東起哥橋拉河、西至阿姆河、南起瓜廖爾、北至喜馬拉雅山脈,首都先後定在拉合爾、德裏、阿格拉、汗納巴德等地。經過二代皇帝胡馬雍和三代皇帝阿克巴的經略,莫臥兒帝國達到全盛,基本完成了統壹印度的歷史任務,而沙賈汗統治時代則是莫臥兒帝國最巔峰之時,之後步入衰落。
莫臥兒帝國秉持宗教寬容和發展商業的政策,采取“以土著治土著”的模式,聯絡豪族地主,改革稅制,建立帝國通訊驛站,興修主要幹道,故而諸如喀布爾、亞格拉、坎努等城市迅速崛起,領土也很快擴張到孟加拉、比哈爾和馬拉佤邦等地,四面臣服。
隨著生產力不斷進步,物質生活逐步豐富,貴族傾向奢華,東西方各類消費品不斷出現,建築藝術融合了印度、波斯、土耳其等地的多個風格。同時,由於莫臥兒皇室來源和文化的多元,帝國上層主要信奉伊斯蘭教,而中產階層多為印度教徒。同時,在社會交際和主流人物中,波斯語則是代表性語言,是壹個文化比較復雜綜合體。
莫臥兒帝國第三任皇帝阿克巴雄才大略,15歲登基,依靠巴伊拉姆汗的輔佐,建立中央集權,集政治、軍事、經濟、法律和宗教大權於壹身,設置大臣會議,分封軍事領地,發展出輕步兵+戰象+炮兵+騎兵的強大軍事組合。繼而,消滅周圍叛亂勢力,攻打梅瓦爾,威服各部族,命令親屬退隱,自己大權獨攬。
為了減少宗教內鬥,他宣布各個信仰壹律平等,改良風俗,懷柔異端分子。當時,莫臥兒境內土地矛盾突出,他實施土地丈量清理政策並重新分配,進壹步規範了度量衡,大力鼓勵農業和手工業生產。
為了保障帝國財政,阿克巴劃分了182個稅區,派遣官吏嚴格管理,明確曼薩蔔達爾(級別),但是禁止官僚世襲。不僅如此,莫臥兒局勢安定之後,將全國劃分為15個蘇巴(省),分別是孟加拉、奧裏薩、比哈爾、 阿拉哈巴德、阿瓦德、阿格拉、馬拉瓦、坎德什、貝拉爾、古賈拉特、阿吉 摩爾、木爾坦、德裏、拉合爾、喀布爾。很明顯,多樣的舉措促進了莫臥兒帝國行政制度的完善,也發展了經濟。
後期的莫臥兒皇帝如帝沙賈汗等人,好大喜功且大興土木,對內政策趨向嚴酷,征收宗教稅,對外則決策部署失誤,戰火不斷,莫臥兒內部紛爭漸起,僅僅坎大哈之戰就耗費巨大。征服艾哈邁德納加爾、高康達、比賈普爾過程中,財政壓力增大,難以支持。
著名的長壽皇帝奧朗則布皇帝則秉持極端化策略,號稱“世界主宰”,殘忍多疑,摧毀聖像,強制對非伊斯蘭信仰者實施打壓,實施酷吏政治。
在多重力量的較量下,莫臥兒帝國控制力度慢慢衰落,國家機關也逐步被地方諸侯軍閥所替代,地方總督的權力也坐大,成為實際上的控制者,形成了建立於軍政權之上的新貴族階層。由於各自的文化不同,宗教、民族、種姓、地區沖突愈演愈烈。
大壹統時代成為過去,註定了莫臥兒的傾覆。還有壹個重要的因素,由於皇位繼承制度的混亂,後期政變過多,如奧朗則布兵變囚禁了父親,才成為帝國君主,這樣的隱患導致帝國機體更加衰落。
19世紀上半葉之後,英國加快了全球擴張的步伐,並進入東方社會,不列顛人在印度的勢力異軍突起。實際上,奧朗則布在位之時帝國已經焦頭爛額、四分五裂,阿富汗遊牧軍、錫克人和馬拉塔人崛起,威脅著莫臥兒內部的秩序,巴哈杜爾·沙二世等人基本上算作傀儡,帝國名存實亡。
最重要的是,英國人的殖民活動,拉攏豪強巨商分而治之,不臣服的地區各個擊破,1858年莫臥兒帝國覆滅,成為英聯邦序列之壹,維多利亞女王成為名義上的印度女皇,而印度本土則被總督所管轄。英國人東來之後,盡管莫臥兒帝國民眾多次反抗,但最終在強大的堅船利炮下,徹底成為殖民地。總而言之,莫臥兒帝國300年的興衰史,也是印度從古典時代跨越到近代社會的關鍵時期,充滿了歷史的魅力和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