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座大墓很可能是兩周時期諸侯國國君與兩位夫人的墓葬
繼2005年清理完陜西韓城梁帶村19號墓葬之後,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韓城考古隊又完成了26號墓的清理,27號墓葬也已見到墓室底部。發掘清理表明,19號、26號、27號3座大墓是成組分布的壹組墓葬,很可能是兩周時期諸侯國國君與兩位夫人的墓葬,其出土文物之精美為前所罕見,為研究兩周時期的歷史、文化、手工藝以及古芮國的文化內涵、世系、地望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27號墓的墓室底部堆滿了數目龐大的珍貴文物,已經可以看到有6鼎6簋,如果繼續清理不排除7鼎6簋的可能 。
26號墓為“甲”字形大墓,墓道長26米,墓室長7米,寬5.8米。在26號墓中同樣發現了數目可觀的精美隨葬品,包括22件銅禮器、六件“弄器”和多組組玉佩飾。值得壹提的是,26號墓葬中出土的壹件高50厘米的銅方壺壺蓋內側鑄有銘文,為確定梁帶村墓地的國別又提供了新的證據,而作為玩物的“弄器”的出土,不但體現了北方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完美結合,同時也是墓主人生前奢華生活的真實寫照。另外,26號墓還出土了壹件玉豬龍,屬紅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距今5000年,器型巨大,保存完好,高14厘米,這是中國目前發現出土地點最為偏南的大型玉豬龍。由189顆瑪瑙珠及16顆玉貝、16顆玉蠶、48顆玉龜、8顆玉珠、4顆玻璃料珠而有機編排的玉握,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為復雜和奢華的兩周玉握。組玉佩飾中的七璜聯珠是目前陜西地區發現的等級最高的組玉佩飾,其人龍合雕璜中人的發束每毫米有5根,每根絕不交錯,堪稱西周時期高超琢玉工藝的代表性作品。 2007-06-18 15:52:04 城市經濟導報
■電視直播4個小時,考古工作只進行了2厘米。
■孔子所說的始作俑者在梁帶村找到真實寫照。
■2700多年之後,木俑形在,而死者已經成骨粉。
梁帶村考古發現把壹個鮮為人知的國度突然推到了人們面前,隨著這座大型墓地的繼續發掘,2700年前的歷史迷霧終將漸漸淡去。
2007年6月9日,中央電視臺《中國記憶——文化遺產博覽月》節目中,備受矚目的韓城梁帶村新壹輪重要考古發現,向世人展示了其神秘的面紗。對於漫長的考古發現工作來說,4個小時的直播時間是短暫的,這塊規模宏大的墓葬群才剛剛撩開了它神秘面紗的壹角。隨著這座大型墓地的繼續發掘,壹些疑團正在被不斷破解,而另壹些疑團也正在不斷產生。 6月12日,陜西省韓城市梁帶村已然沒有了三天前的喧鬧,村民們依舊開始了夏收後的勞作,村路上滿都是期待車輪碾過的麥穗,壹位農婦不斷拾起地上的麥稭,裝進她背負的大袋子中。
村民們的興奮逐漸退去,而在考古工地上工作了壹個上午的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商周研究室主任張天恩卻略帶著疲憊後的興奮。如今,27號大墓已經基本發掘完畢,這座中字形的墓葬內所有的文物已經基本提取,運往西安,考古工作者正在做最後的清理工作。
在2007年6月9日直播之後,考古工作最大的進展就是M502號大墓出土的玉器——可能是死者佩戴的,也可能是棺槨上掉下來的。
在502號大墓旁邊,張天恩說,電視直播4個小時過程中,考古工作只進行了2厘米的發掘,而實際上發掘過程可能比這個還要緩慢,有時候可能壹天也動不了手,因為要不斷地分析每個層面以及文物的關聯。張天恩說,必須對這些進行分析研究以後才能進行下壹步發掘,尤其是接近墓底後進度很慢,因為物品都在墓底——地上塌下來的物品與底部的物品重疊,考古隊要做的是盡可能地推斷出下葬時的情形。
按照慣例,大多數墓葬發掘、提取、清理結束後都將墊沙回填,但有關部門有在這裏建博物館的意向,如果能建當然很好,可以連帶保護遺址。張天恩說。 正在發掘中的28號大墓是座甲字形墓葬,墓葬上方的雨棚還在,記者註意到,深達十余米的28號大墓切面上,接近地面部位畫有兩條線,用於標示土層的年代。專家介紹,對土層年代的判斷,理論上是根據地層的結構順序,越往下越古老。但是在實際的考古中,這種理論又不壹定準確,有些深的地方反而比淺的地方年代更晚。
我們看到墓葬離地約壹米深處畫了壹條線,這條線以上的土是在墓葬形成以後才覆蓋上去的。孫秉君說,也就是說,經過2700年,墓葬上方已經沈積了壹米余厚的土層。
墓室內,三名考古工作者正在進行清理發掘工作。其中壹人用吹風機吹著青銅片,壹人正在用小刷清理墓室東南角的青銅器,另外壹人則將散落著的青銅片進行整理收集。墓室內的棺槨已經腐爛,但和當年木制車輪腐化後在泥土上留下的印記壹樣,棺槨的痕跡清晰可見,在殘棺上對稱地落著幾只青銅棺環。據考古工作者推斷,棺環的作用很可能有兩種,壹種可能是下葬時用來調放棺槨的器具,另壹種可能為棺槨上的裝飾物。
在棺槨的北面,散落著數只編鐘,證實了墓主人身份尊貴;在墓室的西側,考古隊員發現了隨葬的車馬器,這也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孫秉君介紹,在兩周時期,只有男性的墓室中才會隨葬兵器,而棺槨東北向橫著的壹只青銅矛則表明了墓主人的性別為男性。此外,正在清理的壹些青銅禮器形制和規模與27號大墓中的青銅禮器極為相似,其中露頭的鼎就有5件之多。
28號墓室東側發現了大量青銅禮器,也許還陸續會有兩只鼎的出現,但僅從露頭的5只鼎及隨葬品的擺放位置,我們初步推測,28號墓與27號墓性質相同,墓葬的主人也很可能是壹代芮公。孫秉君說。
距離如此之近的27號與28號大墓的主人同為芮公,那麽他們之間的血緣關系究竟如何?
從墓葬方位上看,28號墓偏南,從兩周時期墓葬規則上判斷,其年代應晚於27號墓,可能是27號墓主人的繼任者,甚至就是兒、孫壹輩的芮公,但最終結果,還要根據下壹步的出土文物來確認。孫秉君說,由於墓葬考古工作具有壹定程序,在提取文物前首先要對文物的擺放做出深入研究、拍照,因此在這項工作完成前,還不能對文物進行提取。但他推測,28號大墓的青銅禮器上,很可能會刻有銘文,而通過這些銘文來探究這兩個芮公國君的關系,將會更為準確。
“始作俑者”驚現古墓
宋代人記錄芮國建國為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之時,據《秦本紀》記載,芮國的滅亡在公元前641年,但位於整個墓葬群西北方向的編號為M502大墓的發現,使芮國的建國時期可以推至西周。
從西周晚期過渡到春秋時期,這就是稱為兩周墓地的原因。張天恩介紹,從M502墓中發現的車輪印記中,除了直徑為1.3~1.4米的大輪外,還發現了直徑為0.9米的小輪,從泥土中殘留的漆色判斷,這是陪葬的壹種小型車。
我們暫時叫它小花車。張天恩說,由於在墓地中並沒有青銅矛等武器發現,我們暫時推斷,這可能是芮國某夫人的墓葬。由於棺槨的數據還沒有采集完整,所以下方露頭的青銅器也無法提取,查找具有身份確定因素的銘文,還要再等壹段時間。
在M502北側發現的眾多小墓葬,從規模及陪葬品上,考古專家不難判斷是兩周時期的平民墓,這些墓葬連同7座國君級別的大墓,***同構成了陜西省保存最好、大規模、高規格、未被盜掘的墓葬群。這片占地近500畝的墓葬群***擁有墓葬面積33萬平方米,895個墓、64個車馬坑和壹段壕溝(墓地的邊界)--是壹個由北向南,從西周時期向春秋時期過渡的國家公墓。
在M502墓葬的角落發現的四個人形木俑引人矚目,由於年代久遠,木俑已經完全腐爛,能看到的則是泥俑,文保專家通過石膏和試劑澆灌的辦法,對木俑進行復原定型。
用俑陪葬是中國古代墓葬制度改革的壹項重大變革。殷商時期普遍流行使用活人殉葬,到了西周時期殉人現象逐步減少,開始改用木俑殉葬,春秋以後殉人的情況基本絕跡。張天恩介紹說,M502大墓中發現的這4件比秦始皇陵兵馬俑早500多年的木俑,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早的殉葬木俑,體現了對人價值的提升。
孔子所說的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竟然在梁帶村找到了最真實的寫照。近三千年之後,木俑形在,而死者已經成骨粉。內有棺,外有槨,貴族死後想通過繁復的殮葬來保存屍體,但卻存下了大量的空氣和微生物,延緩了棺木腐爛後土壤封蓋屍體的時間,因此反而加速了屍骨的腐化,與此相對的是,貧民墓中由壹層棺木所保存的屍骨仍完整而清晰。
在距今2700多年前的兩周時期,造型獨特的人形木俑出現在隨葬品中,這在中國考古界尚屬首次發現。這些木俑的出土給M502號大墓又增添了壹份神秘色彩,這也預示著這座大墓的主人壹定是壹位非同壹般的人物。
經過勘探,考古人員初步發現,M502號大墓埋葬年代要早於27、28兩座芮國國君墓,那麽這座大墓的主人會不會就是芮國的開國君主,會不會是他駕著戰車在諸侯四起的亂世中征討四方,屢立戰功,終於成就了壹方霸業。種種謎團,仍待考證。
4月下旬,發現車馬器和車馬構件後,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當即派出專職文保專家隨隊參加發掘和現場保護,並配備必要的設備和藥品,以保證在第壹時間、第壹現場完整科學地提取文物,使其考古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
7月中旬,M19在清理槨室時,發現棺頂有4件鏤空青銅,造型生動,個大體薄,長58、寬68、厚度不及0。1厘米,質地酥脆,壹觸即碎,按考古發掘常規辦法根本無法提取。現場文保人員針對青銅緊貼棺頂板的特殊位置及保存現狀,采取滲透加固、表面貼布、整體提取的方法,將此成功提取,使這壹珍貴文物得以完整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