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隨著盔甲的發展,士兵的防禦力越來越強,半刀基本上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傷害,尤其是歐洲的板甲,唐代的亮甲,宋代的足甲,都有防護鏡,所以近戰中的短兵器通常是錘、鞭、槌等鈍器。
新設計的瓜錘雖然看起來很小,但重量不輕。這件作品,全長46厘米,是壹種短錘,總重量約3公斤。不要以為它看起來很小,拿在手上的重量比它的外表要重很多,不算太重,但它的殺傷力依然不可小覷。壹方面,錘子象征著力量。無論大小,實心錘子的重量都不輕。錘子越大,越重。任何能撿起五磅重的錘子而不感到疲勞的人都被認為是英雄。
在古代,形似瓜的錘子常被用作禮儀儀式。京劇中有壹種所謂的“銅錘畫臉”,往往是壹個體面的有地位的老人,如《二進宮》中的許,手裏拿著壹把皇家的銅錘,象征著皇家的尊嚴。也正因為如此,錘子才逐漸衍生為權力的象征。與劍之類的相比,錘的使用非常簡單,不太講究姿勢或手法,往往只是蠻力或硬架。
所以錘頭和錘尾采用黃銅實心,南瓜造型精致美觀,同時還能有效加強打擊力度。
為了更好的起到承重的作用,錘桿由花紋鋼鍛造而成。通過折疊鍛造,鍛造的錘桿既能承受錘頭的重量,又能保持鋼材本身的獨特氣質,更具特色。雖然小,但是拿在手裏會覺得是最適合錘子的尺寸。
另外還有壹個獨特的地方,就是錘子的護手部分,用黃銅雕刻,仿古黃銅裝具,手工雕刻的龍頭,精致靈活,充滿震撼力。最後,手柄部分采用烏木材質。烏木的外觀優雅簡約,但手感舒適光滑,硬度和耐腐蝕性更好。
同時,烏木也是世界上稀有的木材之壹。又硬又滑,這是它的特點。搭配花紋鋼,冷艷迷人。最後,不要覺得錘子小,沒有重量。實心做的錘子,練起來也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