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青松觀的歷史發展

青松觀的歷史發展

青松觀創立於1949年,屬全真教龍門派,道派溯源於廣東廣州至寶臺。創立初年建壇於九龍偉晴街,1952年遷至彌敦道,1960年購置屯門青山麒麟圍建立永久觀址,1974又增設九龍大南街觀址以配合屯門祖觀的發展。屯門祖觀除了是信徒道侶聚合參道之宗教場所,亦是中外遊客及香港市民參觀遊覽之道教聖地。

1949年由盧少華(道號寶經)、易澤峰(道號寶雲)、陸今航、葉星南、麥時修等18人發起創建。1951年於偉晴街67號四樓建立道壇供奉呂祖,1953年遷九龍彌敦道200號5樓,擴辦慈善事業,1961年由觀長侯寶垣道長於屯門麒麟圍新建,建成並發展為現有規模。並於1974年又在大南街另辟壹道場。道脈傳承全真龍門法派。是香港最大的道場之壹。青松觀主祀“純陽呂祖仙師”,建有純陽大殿,及翊化宮等殿宇亭臺。觀內建築宏偉,花木茂翠,景色優美,另有精心培栽的盆景、珍藏的經典書畫及古玩,使宮觀更具玄雅氣象。該觀活動“以道教教義為經,以服務人群為緯,為道教多元化之善團。本尊道貴德之主旨,植福揚孝,安老育材,行善修真;配合政府,繁榮社會,冀求豐富市民康樂”。

青松觀自發韌初期,即以慈善事業為壇務推展的重點,除宗教服務外,更因應當時香港社會情況之需要設立義學、施米、贈醫施藥、發放救濟品、賑濟寒衣棉被及男女安老院等社會福利慈善服務。五十余年來,先後獲香港政府批準設立兩所西醫診所、兩所中醫贈醫藥診所、護理安老院、老人中心、兩所中學、兩所小學及三間幼兒園等,使青松觀的濟世利生善業更加發揚光大。

內地改革開放後,青松觀加強了與中國道教界之聯系。在1994年及1996年先後捐資人民幣五百多萬,由中國道教協會分配予近二百間道觀,作為恢復和維修之用。對於其它省市道觀的修復重建,青松觀亦皆慷慨協助,尤其在1993年出資全力承擔廣東羅浮山黃龍古觀的重建,壹時成為佳話。

在弘揚道學方面,青松觀先後於1991年創辦「香港道教學院」、2002年成立「全真道研究中心」和2004年成立「青松出版社」,對於推動道教文化的學術研究、傳播以及培養道教人才方面均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自1994年起,香港道教學院和全真道研究中心多次與各地著名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合作舉辦大、小型學術研討會,不但提高了道教學術的研討風氣,更開創了香港與內地及至世界學術界關於道教文化研究文流的先流。此外,《弘道》、《香港道訊》、《道家文化研究》、《香港道教學院叢書》、《全真道研究中心叢書》、《青松觀藏科儀經書註叢書》、《玄門集粹》等書刊,均是青松觀的出版成果,亦是推廣道教文化的重要媒介。

青松觀致力於道教文化的弘揚,創辦了香港道教學院和《道家文化研究》叢刊(已出版14期)。侯觀長在熱心資助內地道教名山宮觀的恢復同時,又在廣東羅浮山黃龍觀原廢墟上,於1993年重建黃龍觀,新建殿宇,修造亭臺,開築公路,經過幾年的努力,至今已形成規模宏大的宮觀建築,使昔日荒棄的黃龍觀成為羅浮山的壹大勝地。此外,1993年在北京與北京白雲觀、臺北指南宮聯合啟建羅天大醮,***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世界和平。與四川大學宗教所、北京大學文化研究院分別舉辦兩次“國際道家道教文化學術研討會”,並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興建青松觀,為道教文化的弘揚和道教傳播作出了不懈努力。

  • 上一篇:雅昌拍賣撿漏是不是真跡
  • 下一篇:主臥室又消防栓會影響財運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