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器是指釀酒(早期)、盛酒、飲酒的器具。現代大規模工業化釀酒技術出現後,酒具壹般指盛酒和飲酒的器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酒器的制作工藝、材料和外觀自然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產生了種類繁多的酒器。
酒器的發展變化反映了豐富的文化生活背景,反映了酒俗的不斷演變,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從側面反映了歷史進程。酒器的作用很豐富:壹是可以幫助人們審美飲酒。中國酒器造型美觀大方,紋飾精細華麗,對飲酒者有很大的審美作用,使飲酒者在舉杯時受到文化藝術的熏陶;其次,適量飲酒。中國古代的酒有戟?(吉?),壺,杯,杯。無論用什麽樣的酒具,都是按照壹定的容量來設計制造的,以起到示量、省飲的作用。第三,體現社交禮儀。中國酒具作為禮儀體系的載體,顯示著使用的場合和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而且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用的酒具也不壹樣,有嚴格的等級規定。
說到飲水用具。我們會想到文學作品的描寫。從“輪流籌錢”這個成語,到江湖英雄“用瓢賣酒”或“大碗篩酒”;從王羲之,書聖,到並使我,三百碗,壹口長飲!,詩人李白,再到蘇東坡的“壹瓶換壹瓶”;範仲淹的“留酒在風中使其樂”,直到李清照的“三杯兩盞,怎能打得過他,風中遲來”...他詩中的“杯”、“杯”、“燈”,都是飲酒的器具。但是,時代不同,喝酒的人也不同。古時候,臨池百姓用手飲酒,草中豪傑舀碗灌酒,文人墨客用杯盞飲酒。
酒是農業社會的產物。隨著農業的興起,人們不僅有了賴以生存的食物,而且可以隨時以糧食為原料釀酒。隨著陶器的出現,人們開始有了炊具;從炊具開始,出現了專門的釀酒和飲酒器具。最早的專用酒具起源於何時,現在還很難確定。因為在古代,壹器多用應該是很常見的。但早在公元前6000年,新石器文化時期,中國就出現了與後來的酒器形狀相似的陶器。在山東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壹座墓葬中,出土了各種動物造型的壇子,從形制上看可能是最早的酒器。
青銅酒具。鑄造始於夏朝,盛行於商周、春秋、戰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河南偃師二裏頭文化遺址發現最早的青銅酒器,為夏朝。出土的青銅爵形多樣,有平底爵和凸底爵。有的流得又長又細,有的流得又短又粗,基本可以斷定都是暖酒器或飲器。《石本左篇》有“杜康釀酒”“邵康釀醪酒”之說,也出自夏朝,說明至少在夏朝,人工釀酒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龍山葛花時期,酒器種類齊全,用途明確,與後世頗為相似。這些酒器有:壇、甕、壺、碗、杯等。其中,酒杯的種類最為多樣,有平底杯、圓腳杯、高圓腳杯、高把杯、斜壁杯、彎肚杯、異形杯等。
商周時期,青銅酒器達到頂峰,尤其是商代,隨著釀酒業的發展和青銅制作技術的提高,青銅酒器達到了空前的繁榮。由於殷人嗜酒,還出現了專門以制作酒器為生的“長勺族”、“韋勺族”等氏族。飲是殷人飲食文化中最著名的,從的《酒池肉林》和對康舒的訓令就可見壹斑。康舒在《酒》的指令中被告誡,他的臣民不可“醉於酒”。因為殷人的“衰”乃至“亡”都是因為“酒荒”,“庶人飲於酒,聞於世,故天敗於殷,不愛殷”。雖然周朝的飲酒風氣得到遏制,但酒器基本沿襲了商朝的風格。周朝也有專門制作酒具的“子人”。隨著春秋鐵器時代的到來,青銅酒器開始衰落。
殷商時期,釀酒業達到了非常繁榮的程度。這已經可以從甲骨文的相關記載中得到證明。比如甲骨文中常見的“李”字,就是後來古籍中的“坭è”字。《說文》教“李”為“牙米”,即發芽米,是釀酒中用於發酵的原料,類似後世的酒曲。《天工開物·酒母》中有“屈釀酒古,巴釀酒焦”之說。焦是壹種口感偏甜的薄酒,在甲骨文中也經常出現。可見,窖確實是商代釀酒中廣泛使用的壹種酒曲。甲骨文中多次記載了用焙米制作發酵酒,有專門負責釀造的官員叫“小焙米大臣”。更有甚者,有時殷王親臨釀造車間視察指導。
從《崔》壹文中提到的“新村”和“老村”來看,很明顯殷人也懂得通過窖藏來釀出更醇厚的“老窖”。肚子大可以增加容量;尖底,方便半埋。《說文》:“團結,也不過如此,八月可發酵”,而“發酵酒”就是經過兩次甚至多次釀造的醇香酒。仔細考察其含義,“聯合”二字仍有釀酒造酒之意;作為“酒”的意思使用的“酉”字,來源於釀酒師。值得註意的是,甲骨文中的“壹”和“就”總是分開描述的,並不相互混淆。最大的可能是,和後人壹樣,殷商酒和易的釀造方式不同,口味也不同。根據上述“曲釀酒,耕者作糧”的說法,這種“酒”與“糧”的區別,可能暗示著殷人發明了壹種先進的用曲釀酒的方法。近年來,在河北槁城太西商代遺址出土了壹塊重8.5公斤的酒曲,為這壹推測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證明。
此外,甲骨文中還有壹個酒名“chàng”。據後人周文賢介紹,雲是壹種用黑小米制成的特殊香型酒。如果這種酒與郁金香草煮的汁混合,它將成為壹種芳香的酒,被稱為“余雲”。“珍”和“於震”是殷周時期最高級的酒,主要用於祭祀神靈,也用於皇帝獎勵官員。毛和大都有“贈甄”的記載。甲骨文中“珍”的出現,也說明殷商時期釀酒的高度。
與之對應的是其釀酒業的繁榮,殷商時期的用酒量和飲酒的繁榮程度更是驚人,這從殷商遺址出土的大量酒器中可見壹斑。如前所述,商代青銅器極為發達,出土青銅器中,酒器占了壹半以上,種類和數量幾乎前所未有。而且各種酒器都得到了完整的搭配,有酒器(釀酒器)、壺(儲酒器)、尊(儲酒備倒器)、左(盛酒備轉器)、中、韻(均溫酒器)、爵、中、韻。由此,不難想象當年殷商對酒的特殊熱愛和愛好。
商周時期的酒器種類齊全,用途專壹。根據殷周青銅器通論,商周青銅酒器分為二十四類。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和飲水器。還有禮器。形狀豐富多樣。酒容器是用來盛酒以供飲用的容器。其主要類型有:尊、胡、曲、易(zhρ)、菜、簡、迎賓、易、蔔、蔔、鬥。每種酒器都有多種款式,有普通的,也有動物造型的。以尊為例,有項尊、Xi尊、牛尊、楊尊、胡尊。飲酒器皿主要有:角、杯、杯、杯、杯、船、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杯。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飲酒器,如:“祠堂祭祀,尊者舉旗,卑者舉角。”暖酒器是用來加熱酒後飲用的,配有勺子方便取酒。暖酒器,也叫瓶子,在漢代很流行。湖北隨州曾侯乙墓中的青銅劍,可以用冰塊盛酒,所以又叫冰劍。
但是殷人並沒有僅僅把飲酒當做壹般的享樂,酒在殷商人的生活中顯然有了更為莊嚴的地位。從上述出土的青銅酒器來看,大多做工精細,通體飾有饕餮等神秘威嚴的獸面紋,無疑是作為禮器使用的。
其實酒的這種莊嚴地位在周人的酒專利中已經泄露出來了,就是“茨子酒”。殷人不是用酒享受了神力嗎,但他們享受的不是周人的神,而是殷人的神。可見,飲酒的盛行也是殷人崇拜祖先宗教精神的壹種表現。
作為壹種特殊的飲酒物,酒的芳香、醉人、醉人的效果與神秘的宗教精神有著天然的契合。可想而知,酒可以幫助人們在祭神求福的儀式中進入壹種想象和幻覺的狀態,促進人們達到壹種極其虔誠和癡迷的精神境界,從而堅信自己已經附體神靈,並與神靈交流。這可能是酒自發現以來最先與巫術祭祀活動聯系在壹起的原因。
是殷人把喝酒和祭祀聯系在壹起。甲骨文中很多甲骨文都涉及到殷商帝王以酒祭祖的活動。《易》中的文章問,舉行祭祀時,是否先用三藏、羌、酒為祭品來享神,稱為“用”。《甲》中“上壇”的意思是用酒祭祀,祭祀的對象是殷人先王祖逖。錢的“子彈頭”字讀作“子彈頭”,是在郊區舉行的祭拜天地的儀式。其中提到“百瓶”和“百牛”,可見其規模還是相當可觀的。
當然,酒也讓人放縱,粗魯,無所畏懼。正如歌唱、音樂、舞蹈娛樂神與人壹樣,人們在祭祀祖先的同時,也陶醉於酒的濃郁味道。進壹步發展的結果就是喝酒,找樂子,放蕩不羈。《酒酒》稱殷“縱欲淫”,“不僅(想著)利己是壹種逃避”,甚至到了“昏厥殘忍,不怕死”的地步;《史記·殷本紀》甚至記載他“在沙丘上歡天喜地地玩耍,以酒為池,以縣(掛)肉為林,使男女(裸體)相對,通宵飲酒”,這只是殷商時期皇室豪飲的壹種極端表現,但也反映了殷人飲酒習慣的某種狀態。
現在看來,殷商審美文化的神秘色彩,包括系統的關於至上的傳說,豐富的想象故事,狂熱甚至野蠻的巫術習俗,都與狂飲營造的精神狀態有關。同時,酒也強化了人們對味覺享受的愉悅體驗,為後來“美”與“味”的聯姻做了鋪墊。只要是以“壹”為部首的詞,都與美感有關,如酣暢淋漓、醇香醉人等,就不難看出酒文化在審美文化發展史上所起的特殊作用。
但是殷人為了酒付出了亡國的代價。從此“君子不醉”的周朝禮樂文化,引領著先人溫文爾雅。
周朝,從周文王開始,有“約法三章”,只允許祭祀用酒,即“祭酒”。他覺得酒害民,“吾民亂而喪德,非酒也”,“大小國喪命,非酒而辜也”,民喪德,國弱而亡。所以周人講究戒酒,“用文王之教,不羞(厚)酒。”於是,周公要求康舒到了衛國後嚴格禁酒,如果遇到“群酒”的情況,絕對不能放過自己,“抓到周,殺了他”;如果遇到“嗜酒如命”的大臣,不壹定要殺了他們,但要“教訓”他們,有這種清醒的修養,才能享受國家。酒的專利是周人的壹種訓誡,反映了他們的文化意識。
周朝對青銅酒器作了明確的規定:壹升稱為爵,二升稱為鑒,三升稱為鑒,四升稱為窖,五升稱為散,六升稱為壺。這件青銅酒器的規格壹直沿襲到清代。
盛酒容器分為儲酒器、盛酒器和飲器。壹般來說,喝酒主要用覺、意、意、焦等。角形似騎士,但前後有尾,無柱,有的角有蓋,盛行於商代。壹個圓口,相當於後世的杯子;也用作盛酒容器,多為橢圓形,口前有流,後有提手;韻,圓口,無流雙柱,盛於商代西周初;掛毯,喇叭口,細腰,高腳;它看起來很小,用來喝酒或盛酒。“交錯”杯也是壹種常見的飲用裝置。還有青銅杯。銅陵出土過兩側有耳的青銅杯,或稱“耳杯”。
易、胡、尊、衡等都是盛酒的容器,盛於商周。Yǒu,圓形或橢圓形,腹深,有蓋,有吊梁;商代的壺扁而圓,周代的壺圓而大肚。春秋時期的壺有扁長頸的,也有方壺。戰國時期,壺有圓形、方形和異形。杯子的款式有很多種,壹般都是深臍圓口,前面有流(也就是壺嘴),杯蓋和杯子用鏈條連接。
鈴,鈴,等等。是盛酒的容器。魏是方壺,鐘是圓壺,但都是大的。鐘還是商代的測量儀器。戰國時,齊國以四升豆,四豆為甌,四甌為壺,四壺為鈴。鈴鐺、豆子、水壺等。當時都是標準的測量儀器。戰國時期,壺為壇形,口小肚大,兩耳。豆子就像高腳的,或者有蓋的。以上酒器多起源於陶器,商周時期為青銅器。
爵、彜作為飲器,沿口有柱,有單柱、雙柱之分。喝酒的時候,柱子是靠著鼻梁的,據說是提醒喝酒的人,喝多了是錯誤的,要喝夠了。
青銅酒器造型端莊厚重,風格厚重紮實,古樸美觀。器皿大多飾有“饕餮紋”、“龍紋”、“鳥獸紋”、“蟬紋”,顯示奴隸主和貴族的尊嚴和不可侵犯性。其中,自然界動物立體造型引起的酒具,表現了奴隸主對美好事物和好運的向往,以及祈求辟邪護佑的心情,如虎形酒具、羊形酒具、牛形酒具、象形酒具、貓頭鷹形酒具等。
春秋以後,青銅酒器依然存在和發展,但隨著鐵器時代的到來,青銅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漆酒器、瓷酒器、玉酒器、水晶制品、金銀酒器、錫花灑、景泰藍酒器、玻璃酒器、鋁罐、不銹鋼酒器等等都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