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銅鏡的發展歷史相當悠久,從文獻資料看,按《軒轅皇帝傳》:"帝因鑄鏡以像之,為十五面,神鏡寶鏡也。"《楚辭九辨》:"今修飾面窺鏡兮。"再從考古發掘資料看,1975年甘肅廣河齊家坪和青海南尕馬臺齊家文化墓葬出土銅鏡,充分說明我國古代青銅鏡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約四千年以前的齊家文化。它的發展歷程從殷商時的多葉脈紋、平行線紋、多圈凸弦紋等銅鏡,到西周時有多重環紋、鳥獸紋鏡,春秋戰國出現的有山字紋、鳳鳥紋、雷虬紋鏡,到了兩漢時最流行的是規矩紋(又名六博局紋)、草葉紋、星雲紋、弧紋銘文鏡,三國兩晉又多為神獸紋、變開四葉紋、畫像紋鏡,到了隋唐時代,銅鏡發展最為興盛,這時有瑞獸紋、四神紋、海獸葡萄紋、花鳥紋、生肖紋鏡。嗣後,到了宋、元、明末時期,銅鏡鑄造業便是江河日下,銅鏡逐漸實用的玻璃鏡子所代替了。由於不同時代鑄造的銅鏡具有不同時代的特征,它反映了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