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其流行程度、鑄造技術、藝術風格和成就來看,戰國、漢代和唐代可以算是銅鏡史上最重要的三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上的成熟和大發展時期,是中國古代銅鏡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也是銅鏡鑄造中心由北向南轉移的重要時期。
總的來說,戰國銅鏡的特點是造型輕巧,紋飾精美,線條流暢。鏡形以圓形為主,偶有方形,多為弦鈕。紋飾結構從早期的單純地紋,到後來在地紋上增加了主紋飾。到了戰國中後期,出現了通雕(鏤空)、金銀錯位、嵌玉、彩繪等工藝的銅鏡。
到了戰國中期,銅鏡的種類已經很多了。銅鏡的紋飾也發生了變化。如花葉鏡中的葉鏡由簡單的三葉、四葉變為八葉,還有雲雷紋花瓣鏡、馬賽克鏡等。四山鏡的山字由矮變細,山字之間有花瓣紋、長葉紋、繩紋,相當復雜。還有五山鏡和六山鏡。這時有菱形鏡、動物鏡、平面鏡、弧形鏡、金銀交錯鏡、彩繪鏡等。
漢代是中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在中國的銅鏡中,漢鏡出土最多,應用最廣。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藝術表現上也有很大進步。鏡面形狀基本為圓形,以半圓形紐扣為主,也有壹些動物形狀的紐扣。裝飾手法有平雕、線雕、浮雕。漢代銅鏡上開始出現銘文。裝飾紋樣的類型主要有西漢的扁擔、扁擔、草葉、正草葉、正扁擔、百襟、四襟、四襟,以及刻有“日光”、“昭明”等銘文的鏡。
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出現了四排獸紋、多排獸紋和四神正則紋。這壹時期,主要產於浙江紹興的人像鏡和半圓形方形動物鏡名列前茅。他們的工藝以高浮雕為主,描繪極其精細,裝飾內涵豐富,銘文眾多,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意識。之後甚至還有弧形紋、異形四葉紋、龍虎紋、真鳳紋,當年的銘文也開始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