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鮑彤是順治年間(1644-1661)清祖鑄造的錢幣。順治元年,在北京的工部、住部設立寶源局、寶泉局,鑄造錢幣。後來隨著天下的統壹,各地都設立了錢局,錢幣上用楷書寫著“順治鮑彤”。順治鮑彤由70%的紫銅和30%的白銅組成。壹千個銅錢叫做壹串。順治鮑彤最初以每篇壹元為主,後來改為壹元兩角,壹元四角,壹元兩角五分。順治鮑彤的貨幣種類並不統壹,根據背文可分為五種,即“順治五種”。
公元1644年,清軍入侵山海關,將愛新覺羅·福臨送進京,皇帝即位,改元為順治,成為大清始祖。在北京設立鑄幣局鑄造錢幣,在工部和住建部設立寶源局和寶泉局。後來隨著天下的統壹,各地都設立了錢局,鑄造了“順業鮑彤”。清軍剛入關時允許明錢流通,但很快就禁止用明錢和其他古錢單獨清錢。順治年間,造錢的成分有明文規定,即70%的銅和30%的白鉛(鋅)為合金,稱為“黃銅”,1000個銅錢稱為壹串。每年鑄造壹萬兩千弦稱為“壹銷”,即每期額定數稱為“正銷”,正銷之後的任何追加鑄造數稱為“加銷”。